朋友的 母亲 ?这称谓在古代可不是随便叫的,礼数重着呢!稍不留神,那可就失了分寸,让人觉得你没家教。想想看,一个称呼,背后藏着整个家族的颜面,能轻忽吗?
我小时候,就听我爷爷念叨过这些。他说啊,这 古代 社会,最讲究的就是人伦纲常,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人与人之间的称呼,那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一环。朋友的 母亲 ,那也是长辈,得尊敬着。
那么,到底该怎么叫呢?

最常见,也最保险的,大概就是“ 令堂 ”或者“ 令寿堂 ”了。这“ 令 ”字,是个敬辞,表示尊敬对方。“ 堂 ”指的是母亲的居室,引申为母亲。“ 寿堂 ”呢,则是在“ 令堂 ”的基础上,加了个“ 寿 ”字,祝愿对方母亲健康长寿,更加显得有礼貌。
我记得以前看戏文,那些书生见了朋友的母亲,总是恭恭敬敬地喊一声“ 令堂安好 ”,然后深深一揖,那姿态,真是谦逊到了骨子里。
当然,除了“ 令堂 ”,还有一些其他的称谓,像是“ 伯母 ”、“ 世母 ”等等。这些称谓,都带有一定的亲昵色彩,但使用起来要格外小心。
“ 伯母 ”这个称呼,适用于朋友的父亲是自己长辈的情况。如果朋友的父亲是自己的叔伯辈,那么称呼朋友的 母亲 为“ 伯母 ”就非常合适。但是,如果朋友的父亲和自己是平辈,或者自己比朋友的父亲年纪还大,那么用“ 伯母 ”就不太恰当了,显得有些托大。
至于“ 世母 ”,这个称谓就更加讲究了。它指的是两家有世交,关系非常亲密的情况下使用的。用了这个称谓,就表明你把朋友的 母亲 当成了自己的长辈一样看待,关系非同一般。
不过,话说回来,这称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为了表示更加亲近,也可以根据朋友的 母亲 的姓氏来称呼。比如,朋友的 母亲 姓王,就可以称呼为“ 王夫人 ”或者“ 王老夫人 ”。这种称呼,既显得尊敬,又不会过于生疏,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叫法。
我还听说过一种比较特别的称呼,叫做“ 太夫人 ”。这个称呼,一般用于官宦人家,指的是有诰命的 母亲 。如果你朋友的 母亲 是诰命夫人,那么称呼她为“ 太夫人 ”就非常合适,能够体现出她的身份和地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 古代 社会,等级制度非常森严,不同的身份地位,使用的称谓也各不相同。如果你不了解对方的身份背景,最好还是选择比较稳妥的称谓,比如“ 令堂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这称谓的使用,还要考虑到具体的场合和情境。如果是正式场合,比如拜访朋友的家,或者参加朋友 母亲 的寿宴,那么一定要使用正式的称谓,以示尊重。如果是私下场合,比如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就可以稍微随意一些,可以用一些比较亲昵的称谓。
总之,在 古代 社会,称呼朋友的 母亲 ,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称谓,才能既表达出自己的尊敬之情,又不会失了礼数。
现在想想,我们现代社会虽然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但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还是要传承下去的。下次见到朋友的 母亲 ,不妨也多一份尊重和礼貌,一句真诚的问候,胜过千言万语。即便不用那些古老的称谓,也能让人感受到你的诚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