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说这“皇上他妈”,听着是不是挺……接地气的?咱们老百姓嘛,口头图个痛快,这么一说大家也都明白指的是谁。可要真掰开了揉碎了,问问这称呼在那个规矩大过天的紫禁城里头,那可就没这么简单,甚至可以说,一个不小心,脑袋就得搬家。要问 皇上他妈怎么称呼 ,最最正式、也是大家第一时间能想到的,那自然是 皇太后 了。但你以为就这么一个词儿?哎哟喂,这宫里的事儿,哪有那么痛快?
“皇太后”这称谓,听着就透着一股子尊贵,一股子母仪天下的劲儿。按理说,皇帝登基了,他的生母或者嫡母,理论上就能被尊为皇太后。但这事儿,它也不是板上钉钉,里头门道可多了去。你想啊,一个皇帝,他可能有个亲妈,可能有个养母,可能他亲妈不是先皇的皇后,但他养母是。或者先皇有好几个老婆,都给他当过“妈”(广义上的),那哪个才配得上这“皇太后”的金字招牌?
最典型的就是嫡母和生母的区别。按照宗法礼制,皇帝得由皇后所生才最正统,那皇后的儿子当了皇帝,这皇后自然就是 嫡母皇太后 ,地位那是没得说。可偏偏很多时候,皇帝不是嫡子。比如康熙皇帝,他亲妈佟佳氏只是顺治的妃子,没当过皇后,死得也早。康熙是抱给孝庄太后养大的。顺治的皇后倒是很多,但跟他感情都不咋地,福临最爱的董鄂妃连皇后都没当多久就死了。所以你看,康熙登基后,他的生母佟佳氏被追封为孝康章皇后,尊为皇太后(尽管她已经不在了)。而养育他的孝庄,是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的生母,按辈分,她是康熙的奶奶,那称谓就更厉害了,是 太皇太后 。

看到了吧?一个“妈”,到了宫里,称呼得看辈分、看身份、看礼法、甚至还得看权力斗争后的结果。 皇太后 上面还有 太皇太后 ,那是祖母辈的荣耀。孝庄文皇后,那是太皇太后的天花板人物,辅佐了两代皇帝,地位简直是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谁见着她,那都得毕恭毕敬,规矩那是比对皇帝还要小心翼翼几分。
再说说那生母不是皇后的情况。如果皇帝的亲妈只是个妃子,儿子当了皇帝,按照情理,肯定得把亲妈抬举起来。这时候,往往会尊封这位生母为皇太后。比如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康熙驾崩后,雍正登基,她就被尊为皇太后。但这其中也有讲究。有时候为了区分,或者说为了强调礼法的正统性,可能会有 “母后皇太后” 和 “圣母皇太后” 的区别。嫡母多被称为母后皇太后,而生母(非嫡母)则可能被称为圣母皇太后。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不同朝代、不同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用法,或者干脆就不做这种区分,都统称 皇太后 。但这背后反映的,是复杂的宗法、权力、情感的纠葛。
想想慈禧太后,那可是晚清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她本来是咸丰帝的贵妃,同治帝的生母。同治登基后,她和同治的嫡母——也就是咸丰的皇后钮祜禄氏(后来的慈安太后)一起被尊为皇太后。这时候就出现了两位皇太后并立的局面。为了区分,大家约定俗成地称呼慈安为东太后,慈禧为西太后,因为她们分别住在紫禁城东边的钟粹宫和西边的长春宫。虽然都是 皇太后 ,但一个代表嫡系(至少是咸丰的皇后),一个代表生母(同治的亲妈),这背后也是有微妙的礼法和权力平衡在里面。等同治死了,光绪继位,光绪是慈禧的亲侄子兼外甥(她是光绪的亲姑姑,光绪的亲妈是慈禧的妹妹),按理说光绪的妈不是她。但因为光绪是她一手选定的,她仍然是实际掌权者,这时候她的称谓就更进一步了,虽然隆裕被立为皇太后,但慈禧实际是以 太皇太后 的身份发号施令(尽管正式尊封可能不是这个,但礼仪和地位是按照这个来的,掌握着实权)。这已经不是简单的 皇上他妈怎么称呼 的问题了,这是权力大过天,规矩都得给她让路的情况了。
除了这正式的 皇太后 、 太皇太后 ,那具体的称呼呢?皇帝本人怎么叫他妈?总不能天天“皇太后!皇太后!”这么喊吧?私底下,也许会有更亲近的称呼,比如“额娘”(满语),但这在正式场合那是万万不能的。在朝臣面前,在正式请安的时候,皇帝对皇太后那也是要行大礼的,口称“儿臣”,然后奏请“皇太后万福金安”、“请皇太后圣安”之类的。那态度,是恭敬再恭敬,甚至带着点小心的。别看你是天下之主,在你妈面前,你还得是儿子。
大臣们呢?那就更别提了。见着皇太后,那规矩森严得吓人。奏折里得写“臣等谨奏皇太后”,或者在请安的时候,得跪在地上,口称“奴才(如果是包衣出身)/臣给皇太后请安”。那称谓前头都得加上敬语,什么“恭请”、“敬请”之类的,一个字都不能错。那些太监宫女呢?那更惨,平时私下里提起来,也许会说“老祖宗”(比如称呼太皇太后孝庄),或者直呼“主子”(比如称呼皇太后),但在皇太后面前,那得是低眉顺眼,口称“奴才/奴婢给主子请安”,连声音都不敢大喘一口气。
想想看,这深宫内院,一个称谓背后,藏着多少辛酸、多少无奈、多少权力斗争的血雨腥风?一个女人,一旦成了 皇上他妈 ,她的命运就被牢牢地绑在了皇帝身上,绑在了整个王朝的礼法和权力结构里。她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她首先是 皇太后 ,是王朝的象征之一。她的每一个称谓、每一次出现,都承载着沉重的意义。
所以啊,别小看了“皇上他妈怎么称呼”这个问题。它绝不仅仅是告诉你她叫 皇太后 这么简单。它拉开的是一幅宏大而压抑的画卷:规矩森严的紫禁城、复杂的人伦关系、残酷的权力游戏,以及在这一切之下,那个被称谓包裹着的、有时候或许会感到寂寞的女人。她在那个高高的位置上,听着无数人毕恭毕敬地喊她 皇太后 ,听着“万福金安”的回响,可又有多少人,是真的把她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符号呢?这个问题,越是深究,越是让人感慨啊。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