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 白包怎么称呼 ”这个问题,哎,真是各地风俗不一样,叫法可多了去了!我老家那边,管它叫“奠仪”,听着就挺肃穆的。但你要是去了其他地方,可能听到“帛金”、“香仪”、“赙仪”什么的,别吓一跳,都是一个意思,就是咱们常说的 白包 。
要说这 白包 ,可不是随便给的。它代表的是对逝者的哀悼,对家属的慰问和帮助。这钱啊,主要是用来帮助料理丧事,多少是个心意。想当年,我奶奶去世的时候,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送来了 白包 ,真的是雪中送炭,帮我们家度过了难关。那时候,真是体会到了人间真情。
这 白包 的金额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来说,单数为吉利,比如101、201、301等等,尾数带个“1”,寓意着“一路走好”。当然,也有地方讲究双数,那就得看当地的风俗习惯了。不过,现在很多人也不太在意这些了,主要还是看自己的经济能力和与逝者的关系。关系好的,多给点;关系一般的,少给点,都是可以理解的。

还有啊,这 白包 的封面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白色的,上面写着“奠仪”、“帛金”之类的字样,还要写上送礼人的姓名。有些地方还会写上“音容宛在”、“千古流芳”之类的悼念词,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不过,现在很多地方也简化了,直接用通用的 白包 信封,上面印着一些简单的图案和文字,也挺好的。
对了,这 白包 可不能当面打开。这是对逝者和家属的不尊重。收到 白包 后,要妥善保管,等到丧事办完后,再清点登记。我记得那时候,我爸就专门拿了一个本子,把每个 白包 的金额和送礼人的姓名都记了下来,方便以后回礼。
说到回礼,这也是个学问。一般来说,会送一些毛巾、香皂、糖果之类的东西,寓意着“去旧迎新”、“洗去晦气”。当然,也有地方会送一些其他的礼品,比如茶叶、饼干之类的,那就得看当地的风俗习惯了。
唉,说起丧事,总是让人心里不好受。但是, 白包 这种习俗,也体现了咱们中华民族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在亲人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这是咱们应该做的。
想起来,我小时候,村里谁家要是办丧事,整个村子的人都会去帮忙。有的帮忙搭灵堂,有的帮忙做饭,有的帮忙招呼客人,真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那时候,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很真挚。
现在呢,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疏远了。很多人都住在高楼大厦里,邻居之间都不认识。遇到事情,也都是自己扛着,很少向别人求助。我觉得,这样不好。人啊,还是应该多和别人交流,多关心别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所以,我觉得, 白包 这种习俗,还是应该保留下去的。它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更是对生者的慰问和帮助。它体现了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 白包 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现在,很多人选择用电子 白包 ,直接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方便快捷。我觉得,这种方式也挺好的,只要心意到了就行。
总之, 白包怎么称呼 ,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的心意。只要咱们心怀善意,真诚地帮助别人,那就是最好的。
我记得以前听老人说过,送 白包 的时候,心里要想着祝福的话,比如“一路走好”、“早日安息”等等。这样,才能让逝者感受到咱们的哀悼之情,让家属感受到咱们的慰问之意。
哎,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我的意思。反正,我觉得, 白包 这种习俗,挺好的。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让我们在悲伤的时候,感受到了温暖;在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帮助。
希望以后,咱们都能传承这种美德,让 白包 这种习俗,继续流传下去。让咱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