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骑着三轮车,后面驮着堆得老高的蔬菜、水果;那些推着小车,上面摆满了热气腾腾的煎饼果子或者炸串儿;还有那些在街角巷尾,蹲着或坐着,面前铺着一块布,上面零散地摆着一些修补的工具、或者卖些小物件儿的——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小贩 。
说“陌生”,是因为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只是匆匆路过,买点东西,付钱,走人,连对方的脸都没细看。说“熟悉”,又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构成了城市烟火气里最生动、最有人情味儿的一笔。没有他们,我们的早餐可能没那么方便,家里的菜篮子可能没那么满当,街巷也仿佛少了些生气。
那么,问题来了: 小贩怎么称呼 ?这可不是个小问题,里头门道多着呢,反映着我们对他们的态度、尊重,甚至我们自己的素养。

最常见、最偷懒,也最容易脱口而出的,大概就是“喂!”或者一个简单粗暴的“哎!”配上一个手势。说实话,每次听到这种叫法,我心里都忍不住咯噔一下。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在唤一个物件儿,或者一个没有名字、没有个体身份的存在。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啊,有名字,有家庭,有自己的辛劳和不易。用这种方式称呼,总觉得少了点起码的尊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在办公室里,你的同事或者领导跟你说话,上来就一个“喂!”,你心里舒服吗?肯定不舒服。所以,这种叫法,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吧。
稍微客气一点的,可能会直接说“老板”。“老板,这菜多少钱?”“老板,给我来一个煎饼。”这个称呼啊,挺万金油的。说它好吧,是因为它带点敬意,至少承认了对方是个做生意的,是个“主事儿的”。说它不好吧,有时候又觉得有点泛滥,好像谁做点小买卖,就都被冠上“老板”的头衔。不过,在不确定对方身份、年龄、甚至性别的情况下,叫一声“老板”,倒是个相对安全的选项,总比“喂”强上千百倍。而且,对于那些本来就开了个小店或者摊位的人来说,“老板”也确实是对他们经营者身份的一种认可。
有时候,我会听到一些更亲切的叫法,比如“大叔”、“大婶”、“大哥”、“大姐”。这种称呼啊,就带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判断色彩了。如果你判断得准,对方确实是大叔、大婶的年纪,这样叫,听起来就挺舒服,拉近了距离感,仿佛是在跟自家的亲戚朋友说话。尤其是那些常去的摊位,一来二去混熟了,叫一声“大姐”,对方也应得自然,甚至会多给你搭两根葱或者抹个零头,这种人情味儿,可不是光叫“老板”就能有的。但万一你判断错了呢?比如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子,你张口就叫“大叔”,他心里指不定怎么嘀咕呢,“我有那么老吗?”同样的,一个看起来还挺年轻的女性,你叫人家“大婶”,那杀伤力可就大了去了。所以,用这种称呼,得有点眼力劲儿,还得看对方的神情和反应,如果对方没啥表示或者看起来不太高兴,下次还是换个方式吧。
更高阶、更考验情商的,是带点地域特色或者行业特点的叫法。比如在南方一些地方,可能会叫卖凉茶的为“凉茶佬”,卖鱼蛋的叫“鱼蛋伯伯”。这种称呼啊,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也带着一种天然的亲切和认同感。它不仅仅是个称谓,更像是一种身份标签,连接着特定的场景和味道。再比如,修鞋的师傅,我们可能会习惯性地叫他们“修鞋的”,或者更尊敬点叫“师傅”。卖菜的,如果你知道他是哪个村里来的,甚至可以叫他“X村的大爷”。这种叫法,要求你有更多的观察和了解,但一旦用上了,那种融洽和信任感,是其他称呼无法比拟的。
当然,最理想、最人性化的称呼,是能叫出对方的名字或者姓氏。比如,经常去买早餐的那个阿姨,如果你知道她姓王,叫一声“王姐”,或者她叫翠花,你叫一声“翠花阿姨”,那感觉完全不一样了。这说明你在意她这个人,你把她当成一个有名字、有故事的独立个体来对待。她也会因此觉得被尊重,甚至因为你的这份细心,而对你多一份善意。这需要你在日常的接触中有意识地去记住,去留意。虽然有点难度,但一旦做到,收获的人情味儿会让你觉得这一切都很值得。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些更委婉、更礼貌的表达,来替代直接的称呼。比如,你想问价格,可以先说一句“您好,打扰一下”,然后再问“请问这个多少钱?”或者“麻烦您给拿两斤那个土豆”。这种方式,把重点放在了交流的内容上,用礼貌的开场白来弥补称呼上的空白。对于那些流动性很强的、只是一锤子买卖的 小贩 ,或者你实在不知道怎么称呼的,这种方式倒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表达了你的需求,又显得有礼貌。
说到称呼,其实还反映出我们内心深处,对 小贩 这个群体的看法。在一些人眼里, 小贩 地位低,不体面,所以叫什么都无所谓,甚至带着点高高在上的傲慢。但在我看来,这是完全错误的。 小贩 ,是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赚取微薄收入的人。他们不偷不抢,凭本事吃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理应获得最起码的尊重。他们的工作可能风吹日晒,可能起早贪黑,其中的艰辛,是我们这些坐在办公室里的人难以想象的。所以,无论我们怎么称呼他们,最重要的,是怀着一份平视的心态,一份对他人的劳动和人格的尊重。
别忘了,称呼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的态度。买东西时,多一点耐心,少一点催促;给钱时,双手递上,眼神交流;道别时,说声“谢谢”,或者“您辛苦了”。这些细节,比任何华丽的称呼都更能温暖人心。
所以, 小贩怎么称呼 ?答案其实没有标准模板,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情境而异。但核心的原则,是尊重。用一颗平等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劳动者。或许是简单的一句“你好”,或许是带着温度的“师傅”,或许是拉近距离的“大哥”,或许是充满敬意的“大叔”,甚至只是一个真诚的微笑和眼神交流。只要里面饱含善意和尊重,怎样的称呼,都能传递出人间的温暖。下一次,当你遇到街头巷尾的 小贩 时,不妨多花一秒钟想想,用一个更合适、更贴心的称呼,去开启一段简单的交流。你会发现,那个瞬间,世界似乎都变得柔和了许多。他们的脸上,也可能会因为你这小小的善意,绽放出真诚的笑容。那笑容,比什么都值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