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怎么称呼?深入探讨称谓文化,挖掘不同场景下的最佳用户称呼策略,助力企业提升用户体验
用户,这俩字儿,听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人味儿。可你做生意,图的不就是让人掏腰包?这掏腰包的人,你得叫对咯。怎么叫?那可真是门学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对象,叫法儿都不一样。
先说说最常见的情况,客服。你想啊,顾客打电话来,带着火气来的,可能刚吃了亏,或者对服务不满意。这时候,你上来就一句“用户您好”,人家火更大了!为啥?因为人家觉得自己被当成了一个冰冷的数字,一个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这时候,你得软着来,得带点人情味儿。叫“先生/女士”,是最保险的。如果能知道对方的姓,那就更好了,“王先生/李女士”,瞬间拉近距离。但是,如果对方是个年轻姑娘,你叫人家“女士”,搞不好人家还觉得你叫老了,得罪人了。所以,观察很重要!听声音、看名字,判断对方的年龄和身份,再决定怎么称呼。

再说说社交媒体。这年头,谁不在网上冲浪?社交媒体是跟用户互动的重要阵地。但这里,情况又不一样了。社交媒体更随意、更轻松。你再叫“先生/女士”,就显得太正式、太拘谨了。这时候,用一些更亲切的称呼,比如“亲”、“宝宝”、“小可爱”,可能更受欢迎。但要注意,尺度很重要!别一上来就“亲爱的”,人家跟你又不熟,容易被当成骚扰。要根据品牌调性、用户画像,选择合适的称呼。比如,你的品牌定位是年轻、潮流,那就可以用一些更活泼、更有趣的称呼。但如果你的品牌定位是高端、专业,那还是得稳重一点,用一些更正式的称呼。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社区论坛。在论坛里,大家都是平等的。这时候,用一些更尊重的称呼,比如“大佬”、“大神”、“前辈”,可能更合适。因为在论坛里,大家都是来学习、交流的。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但也要注意,别过度吹捧,否则就显得虚伪了。
所以,你看,用户怎么称呼,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等等。你要想把用户服务好,就得在这方面下功夫。
我曾经在一家电商公司工作,他们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的客服人员,在接电话之前,都会先看一下用户的订单记录、浏览记录、甚至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这样,他们就能对用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选择更合适的称呼。比如,如果用户经常购买母婴用品,那客服人员就会称呼对方为“宝妈”。如果用户经常购买数码产品,那客服人员就会称呼对方为“技术控”。这种个性化的服务,让用户觉得受到了重视,从而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除了客服,他们的社交媒体运营人员,也很注重称呼的运用。他们会根据不同的节日、不同的活动,设计不同的称呼。比如,在情人节,他们会称呼用户为“有情人”。在儿童节,他们会称呼用户为“大朋友”。这种应景的称呼,让用户觉得很有趣,从而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而且,他们还鼓励用户自己选择称呼。在用户的个人资料页面,有一个“昵称”的选项。用户可以自己设置一个喜欢的称呼,然后在社区论坛、商品评价等地方显示。这种做法,让用户觉得更加自由、更加个性化。
但是,我也见过一些公司,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他们的客服人员,只会用“用户您好”这一种称呼。他们的社交媒体运营人员,只会发布一些官方通稿,很少跟用户互动。他们的社区论坛,充斥着广告和垃圾信息,很少有用户参与。这些公司,最终都走向了衰落。
所以,企业一定要重视用户称呼这个问题。要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对象,选择合适的称呼。要让用户觉得受到了尊重、受到了重视、受到了关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才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用户,不仅仅是掏钱的主儿,更是你的伙伴。你怎么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怎么对待你。这道理,简单得很。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别小看这称呼,它体现的是你的态度,你的诚意。一个好的称呼,能让用户感到温暖,能让用户愿意跟你交朋友。一个不恰当的称呼,能让用户反感,能让用户转身就走。
记住,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喜好。你要做的,就是去了解他们、去关心他们、去尊重他们。而这一切,都从一个恰当的称呼开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