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期间如何称呼教授?搞懂称谓,避免尴尬,学术交流更顺畅!

留学 生一枚,刚到国外,最头疼的事儿之一,就是 怎么称呼教授 ?” 别笑,这绝对是每个初来乍到的留学生心中的“未解之谜”。毕竟,这可不仅仅是个礼貌问题,还关乎你给教授留下的第一印象,甚至会影响到你的学术生涯!

记得我刚到美国那会儿,满脑子都是国内那一套“X老师”、“X教授”,恨不得逢人就鞠躬。结果呢?第一次去Office Hour,结结巴巴地叫了教授一声“Teacher”,教授一脸懵,旁边的同学更是憋笑憋得脸都红了。尴尬,真的太尴尬了!

所以啊, 留学怎么称呼教授 ?这绝对是一门学问。

留学期间如何称呼教授?搞懂称谓,避免尴尬,学术交流更顺畅!

首先,最最保险、也最最通用的,就是用“ Professor + 姓 ”。比如,教授姓Smith,就叫“Professor Smith”。这条适用于绝大多数场合,无论是课堂提问、邮件沟通,还是Office Hour。除非教授主动告诉你,叫他的名字,否则,坚持用“Professor + 姓”准没错。这绝对是“万金油”式的称谓,既尊重又显得专业。

但是,事情也不是绝对的。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甚至不同教授,都有自己的“规矩”。

比如,在一些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职称等级制度非常森严。“Professor”可不是谁都能叫的,得是货真价实的终身教授才行。如果你搞错了,把一个讲师也称作“Professor”,那可是会闹笑话的。所以,去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了解清楚当地的学术文化。

再比如,有些教授,尤其是年轻的教授,可能会比较随和,希望学生直接叫他们的名字。这种情况下,他们通常会在第一节课上主动说明。如果教授说了,那就大胆地叫吧!但如果教授没说,或者你不太确定,那就还是先用“Professor + 姓”,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除了“Professor + 姓”,还有一些其他的称谓可以用。

如果你知道教授的职称,比如“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或“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也可以用“职称 + 姓”来称呼。但是,除非你非常确定,否则还是建议用“Professor”,毕竟,宁可保守一点,也不要出错。

另外,在一些比较轻松的场合,比如课后闲聊,或者参加教授举办的活动,你可以尝试用“Dr. + 姓”来称呼。但记住,这只适用于比较 informal 的场合,正式场合还是要用“Professor”。

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 邮件开头一定要写称谓 。别以为发邮件就可以省略称谓,直接开始正文。这是非常不礼貌的。
  • 不要用过于亲昵的称谓 。比如“Dear Professor”、“My dear Professor”,这些称谓都过于肉麻,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 如果教授有很多头衔,比如“Professor & Chair”,那就挑最重要的那个称谓来用 。一般来说,还是用“Professor”最稳妥。
  • 如果教授是女性,而且已婚,可以用“Mrs. + 姓”或“Ms. + 姓” 。但现在很多女性教授更喜欢被称作“Professor”,所以,还是用“Professor”最安全。
  •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称呼,那就直接问教授 !直接问总比乱叫一通好。你可以这样问:“Professor Smith, what is the best way for students to address you?” 教授会很高兴你这么尊重他/她的。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这些规矩很繁琐。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这些称谓不仅仅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尊重,一种对学术的敬畏。

留学 在外,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中国留学生的形象。一个得体的称谓,能够让我们更快地融入当地的学术环境,赢得教授的认可和尊重。而这,对我们的学术生涯,无疑是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的。

所以,别再纠结 留学怎么称呼教授 啦!掌握了这些基本原则,你就能够自信地与教授们交流,开启你的学术之旅!记住,礼貌、尊重,永远是通行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