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 怎么称呼师父的师父 啊,可不是个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儿。里头弯弯绕绕,讲究多着呢,尤其是在咱们这些个有点“门派”气息,或者说传承意味浓厚的圈子里。你想想,学个手艺,拜个师父,这规矩礼数是头一道坎儿,可真到了要见师父他老人家上面的那位,也就是你的“师爷爷”辈儿,脑袋瓜子立马就开始转不过弯来。
我第一次碰见这事儿,那会儿刚入门没多久,师父领着我们几个新来的去见他当年的恩师。哎哟,那阵仗,怎么说呢,有点像小兵见元帅,心里扑通扑通跳。师父平时威严得很,但在他老师面前,立马就变成了个恭顺的学生样儿。进门前,师父特意嘱咐了句:“这是我师父,你们的 师爷爷 。” 得嘞,就记住了 师爷爷 俩字儿,觉得这应该就是标准答案了。结果一进屋,师父的师父坐在太师椅上,精神矍铄,目光如炬。师父先恭恭敬敬行了礼,然后指着我们:“这是我新收的几个徒弟。”
轮到我们了,我心里默念着“ 师爷爷 , 师爷爷 ”,可真要张口,发现旁边师兄师姐有叫“师祖”的,有叫“老师父”的,甚至还有直接喊尊称(那种行业里的特定尊称,比如“某公”、“某爷”)的。那一瞬间,我脑子里像炸开了锅,到底该叫哪个?“师爷爷”听着好像有点亲切,但又怕不够正式;“师祖”听着辈分更高,更郑重,可我这刚进门的小字辈,直接叫“师祖”会不会显得轻浮?再看看别人,那个汗哪,噌一下就冒出来了。最后我稀里糊涂地,学着师父刚才的语气,叫了声“师…师爷”,声音小得自己都快听不见。

事后,趁着师父心情好,赶紧拉着师兄打听,这才搞明白,这称呼啊,真的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得看“山头”,看具体情况。
在很多传统行当里,最普遍、最稳妥的称呼确实是“ 师爷 ”。这个词儿,透着一股子亲切劲儿,又带着晚辈对长辈、徒孙对师父的长辈的那份尊敬。你想啊,你是师父的徒弟,那师父的师父不就是你师父的“爷”字辈儿嘛,所以叫 师爷 ,逻辑上完全说得通。尤其在北方的一些曲艺、武术、乃至传统手工艺圈子, 师爷 这个称呼相当流行,也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一个叫法。
但是,也有些门派或者说传承体系,更喜欢用“ 师祖 ”。“祖”这个字,分量更重,强调的是开创基业、源远流长。如果你的师父的师父是这个流派的 创始人 ,或者是在整个体系里地位极高、德高望重、可以直接追溯到源头的,那叫 师祖 就非常合适,甚至可能是唯一正确的称呼。这听起来就更严肃,也更凸显辈分和传承的庄重性。比如在一些历史悠久的武术门派里,对掌门人的师父,甚至再往上的几代长辈,都会用“师祖”或者带有“祖”字的更高层级称谓。这不仅仅是称呼,更是对整个 师门 历史和地位的 尊重 。
还有些情况,可能没那么泾渭分明。比如在一些现代气息更浓厚,或者师徒关系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严格师门,更偏向于指导、传承知识的情况下,称呼就可能更灵活一些。我见过有人直接叫师父的师父为“老师”,尤其如果这位老人家同时也在某个学校或者机构里教学的话。这时候,“老师”这个称呼虽然看似简单,却也包含了 尊重 和 学识 的认可。但这得看具体语境和这位长辈的脾气秉性。有些非常看重传统的长辈,你叫他“老师”,他可能心里会觉得有点别扭,觉得你没能真正理解师门规矩。
更复杂的是,有时候称呼还会带上地域或者行业特色。比如京剧行里,对老前辈的称呼就有一套很独特的系统,可能跟其他曲艺门类不一样。武术界,不同的拳种流派,称谓习惯也各有千秋。这就是为什么我第一次会那么懵,周围人叫什么的都有,因为他们的背景、入门时间、跟师父师爷的关系亲疏程度,可能都跟我不同。
所以,要搞清楚 怎么称呼师父的师父 ,最好的办法,其实不是自己瞎猜,而是 问 !
第一个要问的,当然是你自己的 师父 。他最了解他老师的习惯和喜好,也最清楚你们这个门派的规矩。进门前,或者第一次有机会见到师爷/师祖前,私下里请教师父:“师父,您看我见您老师,该怎么称呼合适?” 师父一定会给你最明确的指引。这不仅解决了你的困惑,也是你 懂礼貌 、 尊重师门 的表现。
如果暂时不方便问师父,或者想提前做做功课,那就去问你那些 入门早的师兄师姐 。他们肯定经历过你现在面临的困境,知道“行情”。看大家平时怎么称呼,跟着学总归错不了太多。当然,如果他们的称呼五花八门,你还是得回到问师父这条路上。
有时候,称呼也取决于你和这位师父的师父之间的 关系 。如果这位老人家对你特别慈祥,私下里相处时间多,他甚至可能亲口告诉你:“别叫什么师爷师祖的了,听着别扭,就跟他们一样叫我某某老师就行。” 或者给你一个更亲切的称呼。这种时候,遵从长辈自己的意愿,是最有人情味的 变通 。毕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礼仪的本质是为了 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表达 敬意 和 亲近 ,而不是制造隔阂。
我觉得,这 怎么称呼师父的师父 的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处理 传统 与 现代 、 规矩 与 人情 的关系。在坚守传统礼仪的时候,我们表达的是对师门传承的认同,对长辈功绩的 感恩 。这很重要,是立身之本。但同时,我们也得看到,社会在发展,人际关系模式在变化。有时候过于僵化地套用旧规矩,反而可能让人觉得疏远。
比如,有些年轻一辈,如果师父的师父年纪特别大,健健康康的,但生活方式已经很现代了,也许就不太在意那些繁文缛节。你毕恭毕敬地喊一声“ 师祖 ”,他听了高兴。你如果能在他面前展现出师门学到的本事,让他觉得后继有人,那比什么都强。
反过来,如果你的师父的师父是那种非常传统、非常看重规矩的人,你随便套个现代的称呼,哪怕本意是想表示亲近,也可能适得其反,让他觉得你不懂事,没规矩。
说到底,这事儿得 察言观色 , 随机应变 ,但核心的原则不能丢:那就是 尊重 。无论你最后决定叫 师爷 、 师祖 ,还是别的什么特定称谓,你的语气、你的态度,都必须是恭敬的。这不仅仅是对师父的师父个人的尊重,也是对你的 师父 、对整个 师门 的尊重。你的表现,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你师父的 教育成果 。
别看这只是个简单的称呼问题,它里面藏着大学问。从第一次的不知所措,到慢慢了解门里的规矩,再到学会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做一些合乎时宜的 变通 ,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 学习 ,一种融入。它教会你如何在复杂的 人际关系 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在 传承 的链条里接好自己这一环。
所以啊,别怕第一次叫错,或者不知道怎么开口。那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这份 心 ,有没有这份想要 做好晚辈 、 尊重长辈 的 诚意 。把这份诚意拿出来,再开口问,再仔细听,总会找到最恰当、最能体现你心意的那个称呼。也许它叫 师爷 ,也许叫 师祖 ,也许是门里独有的某个尊称,但不论是什么,重要的是你通过这个称呼,把自己放进了师门的体系里,承认了你上面还有长辈,承认了你所学的一切,都是 传承 下来的宝贵财富。这才是 怎么称呼师父的师父 这个问题,最深层的意义所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