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 爸爸的姨姨怎么称呼 ”这事儿,听着好像有点绕,对吧?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从小到大,亲戚不像过去那么集中,一家子住一个村儿或者一个镇儿的,过年过节乌泱泱一大群,自然就跟着大人喊,喊着喊着就学会了。现在呢,亲戚天南地北,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猛地冒出来个称谓,脑子还真得转个弯儿。
我小时候,家里大人说起谁谁谁,经常带出一串我听着新鲜又陌生的称谓。比如,“你 爸爸的姨姨 要来了。”哎呀,我脑袋瓜子嗡地一下, 爸爸的姨姨 ?那不就是奶奶的姐妹吗?奶奶的姐妹,那得是长辈中的长辈了吧。可具体该怎么开口呢?那时候小,有点怯生,就躲在大人后面,听他们怎么叫。
最标准、最常见的叫法,那肯定是“ 姨婆 ”。婆,就是老太太、祖母辈的意思。姨,是指奶奶的姐妹。所以, 爸爸的姨姨 ,也就是奶奶的姐妹,从我们的角度看,就是祖辈的姐妹,可不就是 姨婆 嘛。这个称呼,大概是通行范围最广的了,不管你身在何方,只要说到 爸爸的姨姨 ,大多数人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 姨婆 ”。

但我跟你说,这事儿没这么简单,尤其是一沾上“地方”两个字,称谓这东西,就像变色龙似的,立马就五花八门起来。你以为 姨婆 就够了?错!有些地方,不叫 姨婆 。我有个朋友是南方的,他们那边管 爸爸的姨姨 叫“外婆”。第一次听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傻了。外婆?外婆不是妈妈的妈妈吗?怎么爸爸的姨姨也叫外婆?后来才搞明白,他们那边的方言或者习俗,把这个辈分的长辈都统称为“外婆”,或者为了区分,可能会叫“大外婆”、“小外婆”(按排行),或者前面加上姓氏,比如“陈外婆”、“李外婆”。你说这乱不乱?但人家自己家里人叫习惯了,觉得再自然不过。
还有些地方,可能叫“外婆婆”,就是在外婆后面加个“婆”字,听着更显得老气、辈分更高。甚至有些更偏僻的地区,或者极具地方特色的家族,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叫法,比如“妗婆”(妗子一般指舅妈或妯娌,这里用可能引申)或者“舅婆”(这个更匪夷所思,舅舅是妈妈的兄弟,怎么会和 爸爸的姨姨 扯上关系?但地方俗称就是这么神奇,它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或者说,它根本就不讲我们以为的普遍逻辑)。
想想我自己的那位 姨婆 ,也就是 爸爸的姨姨 。她住在离我们挺远的一个小城里。小时候去得少,印象里她总是穿着那种深蓝色的盘扣上衣,头发梳得一丝不乱,颧骨有点高,但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特别慈祥。她不太会说普通话,一口的家乡口音,我和她交流得靠爸爸在旁边“翻译”。我们家呢,是随大流,就叫她 姨婆 。每次叫“ 姨婆 ”,她都会特别开心地应一声,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用手绢包着的糖果,塞到我手里。那手绢,总是洗得干干净净,带着淡淡的肥皂香。那个画面,到现在还清晰地印在我脑子里,那个称谓“ 姨婆 ”,也就和那份甜、那份暖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我记得有一次,大概是春节,家里亲戚来得多。 姨婆 也来了。同时来的还有外婆(我妈妈的妈妈)。我那时候小,懵懵懂懂的,总觉得 姨婆 和外婆好像有点像,都是奶奶辈的,都是亲戚。但又知道是不一样的亲戚。叫外婆的时候,声音脆脆的,叫 姨婆 的时候,好像会稍微犹豫一下,确认一下没叫错。大人就会笑着说:“这是你 姨婆 ,奶奶的亲姐妹,跟你外婆呀,是两回事儿,但都是你的长辈。”那时候,我才稍微理解了点这其中的关系。
其实,探讨“ 爸爸的姨姨怎么称呼 ”,不光是为了搞清楚一个亲属称谓的正确叫法,它背后牵扯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复杂的亲缘体系和称谓文化。每一个称谓,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凝结着历史、地域、家族的印记。它告诉你,你在这个家族网络里处于什么位置,你跟眼前这个人是什么关系,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她。
现代社会,很多人觉得这些称谓太复杂了,没必要弄那么清楚。有些人甚至只知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远一点的,就直接叫叔叔阿姨,或者干脆只知道名字。这不能说错,毕竟生活方式变了,亲戚间的联系也没那么紧密了。但是,我觉得,如果有可能,把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称谓弄明白,还是挺有意义的。它不仅仅是几个字的组合,它代表着一份传承,一份根脉。当你叫一声“ 姨婆 ”,不仅仅是在称呼一个人,更是在连接一段历史,一份情谊。
而且,你注意到没有,同一个地方,年龄不同的人,对同一位长辈的称呼也可能有差异。可能我们父辈那一代,对亲戚的各种俗称烂熟于心,因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那个环境里。而我们这一代,或者更年轻的一代,如果不是家里特别讲究,很可能就只知道最普遍的叫法,比如 姨婆 ,或者干脆就糊里糊涂了。这是一种文化的流失吗?也许吧。
说到底, 爸爸的姨姨怎么称呼 ,最标准、最普适的答案是 姨婆 。但如果你去到某个地方,发现大家不是这么叫的,也不要惊讶,很可能那里有它自己的俗成叫法。入境随俗,跟着家里的老人或者当地的亲戚去学,去叫,总归是没错的。最重要的,不是那个字眼本身,而是你愿意去了解,去尊重这份亲缘关系的心意。每一次准确地喊出那个称谓,都是对长辈的一份认可和敬意。哪怕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声“ 姨婆 ”,里面承载的东西,可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呢。
所以,下次再遇到 爸爸的姨姨 ,别懵,别怕叫错。先悄悄听听家里大人怎么叫,或者直接请教一下爸爸:“这个长辈我该怎么称呼呢?” 他肯定会告诉你:“这是你 姨婆 。” 记住这个最基本的,然后,如果你有机会深入了解家族或者地方的习俗,你会发现这称谓的世界,远比一个“ 姨婆 ”要精彩复杂得多。而所有这些看似复杂的称谓,最终都指向一个简单而温暖的事实:我们是家人,我们有割不断的联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