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一个人在外奔波,特别是那种提供一对一服务的时候,怎么开口称呼对方,这事儿看似小,实则挺挠头。不像你在店里,有统一的规矩;也不像组团,大家都是游客,一个“朋友”或者“各位”也就混过去了。 单人出行 ,你面对的通常是一个或一对客户,关系更近,服务更私密,这称谓啊,得讲究。
我干这行有些年头了,见过各种各样的客户,也试过五花八门儿的称呼。一开始,年轻气盛嘛,觉得“先生”、“女士”最保险,礼貌周到,错不了。确实,在刚接触或者对方气场比较强的时候,这是张安全牌。比如你在机场接到一个西装革履的客户,或者在酒店大堂等一个看起来就不好惹的太太,一句“ 您好,XX先生/女士 ”配上微笑,基本就能打开局面。但这也有个问题,太生分了!你想啊,接下来好几天甚至十几天,就你俩或者你带一个人玩儿,老是“您”来“您”去,像对着个机器人似的,感觉距离感拉得太远,不利于服务中的沟通和氛围营造。 单人服务 的核心,有时候不光是把事儿办漂亮,还得把人处舒服。
后来,我试着往熟络里靠。比如,观察客户的年龄,如果看起来比我大很多,我会试探性地叫“大哥”、“大姐”。别小看这两个称呼,有时候特别管用,尤其是面对一些比较随和、江湖气重一点儿的客户。他们可能觉得你懂事儿,把你当自己人,戒备心一下就卸下不少。我记得有一次带个北京大哥在丽江玩儿,我本来叫他“您”,走了两天,看他特爱聊天,我就试着叫了声“大哥”,他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说“哎哟,这听着舒服!就这么叫!”,后面行程顺畅得不得了,连带着给我介绍了好几个朋友。但风险也有,如果客户特别注重隐私或者身份,觉得你越界了,那就尴尬了。这种称呼,得看人下菜碟,不能硬套。什么时候用?大概是聊天中,你感觉对方释放出一种亲和力,或者主动跟你分享一些个人经历的时候,可以考虑。但第一次见面就“大哥大姐”?劝你慎重,除非你判断力超强。

再后来,我发现很多客户,特别是年纪轻一点的,或者性格开朗的,其实不太在意你叫啥,更看重的是你的服务态度和专业度。对他们来说,直呼其姓加职位,如果对方有的话,比如“王总”、“李工”,或者干脆“小王”、“小李”(前提是你比他小很多,或者他主动让你这么叫),可能比那些客套的称呼更自然。但我自己不太喜欢这种,总觉得有点儿像职场上下级,跟旅行轻松的氛围有点儿不搭。当然,如果客户是商务旅行,或者本身就是习惯了这种称呼方式,那倒也可以随俗。
最舒服的状态是什么?我觉得是能用一个既不过分生疏也不过度亲昵的称呼,让对方感觉被尊重,又不失温度。比如,姓氏后面加个稍微暖一点的词,但这种词很难找,容易显得谄媚或者奇怪。所以,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在“先生/女士”、“您”和“大哥/大姐”之间反复横跳,根据 客户类型 、 年龄 、 *职业 *以及 具体场景**来调整。
有没有万能的称呼?我觉得没有。这就像炒菜,没有一个调料能放进所有锅里都好吃。关键在于“察言观色”。客户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眼神交流,甚至他回复你信息的速度和方式,都能透露出一些信息。比如,如果他说话语速很快,表情严肃,回复信息很简洁,那大概率是效率至上的人,你用“先生/女士”保持距离和专业性可能更好。如果他说话慢悠悠,喜欢开玩笑,朋友圈晒的是风景和美食,那他可能更享受过程和人情味,试试“大哥大姐”或者在熟悉后问问他喜欢别人怎么称呼他,会更讨喜。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客户,你带了他好几次,成了老朋友。这时候,称呼就完全不一样了。直接叫名字,或者开个小玩笑带个外号(当然得是积极的,无伤大雅的,且对方不介意),这时候你们的关系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服务提供者和客户,更像旅途中的伙伴。我有个客户,我们合作快十年了,从一开始的“张总”,到后来的“张哥”,现在直接叫“老张”,他反而觉得亲切。这种关系的建立,是 单人出行 服务做得深入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可遇不可求。
再说说 首次见面 。第一次见面,我通常还是会用“ 您好,请问是XX先生/女士吗? ”这种标准句式。一来核对身份,二来显得正式和有礼貌。接下来怎么过渡?就要看接下来的互动了。如果客户的回应很客气,保持距离,那我也继续用“您”和“先生/女士”。如果他回应得很放松,比如直接说“是我是我,辛苦啦”,或者主动跟你聊起家常,那我就会尝试着把“您”的使用频率降低一点,多用“好嘞”、“没问题”这种更口语化的词,看看反应。这是一个试探和磨合的过程。
有时候,称呼这个问题,甚至可以抛给客户自己。比如,在第一次比较轻松的交流中,你可以适时地问一句:“您看,接下来我们一起旅行,您希望我怎么称呼您比较好?或者,您觉得怎么叫着最舒服?”把选择权交给客户,既体现了尊重,也能直接获得最准确的答案。不过,这种问法也得分人,有些客户可能觉得你连这个都不知道,显得不够专业。所以,还是得结合客户的整体特点来判断。
总而言之, 单人出行怎么称呼客户 ,没有标准答案。它是艺术,不是公式。需要你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记住,你的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性格、习惯和喜好。一个好的称呼,是打开心扉的第一把钥匙,能让你后续的服务事半功倍。而一个不合适的称呼,可能一开始就给关系蒙上一层阴影。所以啊,别怕麻烦,多观察,多尝试,找到那个最舒服、最恰当的“打开方式”。毕竟,把服务做成朋友,才是这行最高的境界嘛。每一次 服务 ,都是一次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关于如何更好地 与人沟通 ,如何更巧妙地 称呼客户 。这其中的门道,只有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你才能真正领会。记住,真诚永远是最好的底色,无论你最后用了哪种称谓。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