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这 台湾大厨怎么称呼顾客 ,门道可深了。别以为就是简单的“你好”、“欢迎光临”,背后可是藏着浓浓的人情味,和对客人的尊重。这和咱们大陆北方喊“哥”、“姐”的,还真不太一样。
想当年,我还在台北一家小馆子打工,那家店的 老板 ,人称“阿义师”。阿义师的菜做得好那是没话说,更厉害的是他那张嘴,能把客人哄得开开心心,回头率高得吓人。
刚开始我学着大陆的习惯,对着客人就是“先生”、“女士”,结果阿义师直接把我叫过去:“阿弟仔,你这样不行啦!太生硬了,客人会觉得和你隔着一层。”

他教我,对年纪稍长的,尤其是看起来像常客的,要喊“ 老板 ”、“ 老板娘 ”。这“老板”可不是真指人家是开公司的,而是一种尊称,显得亲切又客气。像是那种西装革履的,或者一看就是生意人的,喊“老板”准没错。
至于年轻的客人,那花样就多了。如果是一群男生,阿义师会笑着说:“ 少年家,今天想吃点什么啊? ”语气里带着点长辈的关怀,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要是遇到年轻女生,特别是那种打扮时尚的,他会毫不吝啬地赞美:“ 美女,今天气色真好! ”或者“ 小姐,你今天的衣服真漂亮! ”别觉得这是油嘴滑舌,台湾人说话就是这么直接,而且带着一股真诚,让人听着特别舒服。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那种看起来像是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年轻人,阿义师会亲切地叫他们“ 弟弟 ”、“ 妹妹 ”。这种称呼带着点哥哥姐姐的味道,让人觉得温暖又放松。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特别的称呼。比如,有些台湾大厨喜欢称呼客人为“ 老师 ”。这倒不是说客人真的是老师,而是一种比较尊敬的称谓,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有文化气息的餐厅,或者客人看起来比较有学识的时候,这种称呼就显得很合适。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店里来了一对老夫妻。老爷爷拄着拐杖,老奶奶颤巍巍地扶着他。阿义师看到他们,立刻迎上去,亲切地喊着:“ 阿公 、 阿嬷 ,里面请!今天想吃点什么啊?” 那一声“阿公”、“阿嬷”,喊得老两口眉开眼笑,连声说:“还是你这里好啊,亲切!”
你看,这就是台湾餐饮文化的魅力。它不仅仅是提供食物,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人情味,一种温暖的体验。 台湾大厨 的称呼,不仅仅是称呼,更是一种沟通的方式,一种建立信任和亲近感的手段。
后来我自己开了家小店,也学着阿义师的样子,根据不同的客人,用不同的称呼。生意果然好了很多。
不过,我也遇到过一些尴尬的情况。有一次,我对着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的客人喊“ 大哥 ”,结果人家一脸不高兴:“我看起来很老吗?” 真是哭笑不得。
所以说,称呼也是一门艺术,要根据客人的年龄、穿着、气质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当然,最重要的是要真诚,要让客人感受到你的尊重和善意。
对了,现在很多台湾餐厅也开始用一些比较新潮的称呼,比如“ 帅哥 ”、“ 靓女 ”,这种称呼比较随意,也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总之, 台湾大厨怎么称呼顾客 ,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关键在于要用心,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称呼,让客人感受到你的诚意和温暖。 这,才是最重要的! 别忘了,美食的温度,也藏在这一声声亲切的称呼里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