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到这事儿,我刚进公司那会儿,简直是如坐针毡,尤其面对公司里那些素未谋面的女性同事们。脑子里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称谓,哪个扔出去不显得唐突,哪个听起来熨帖,真是把我愁得呀,头发都快掉光了。你说是不是?尤其是你进了一个新环境,人生地不熟的,眼前的都是一张张新面孔,有看着比你小的,有感觉跟你差不多的,还有那些一看就知道是前辈甚至领导的。那一声“你好”,后面到底要不要跟个称谓?跟哪个称谓?我的天,这简直是职场新人要过的第一道情商坎,比学业务代码还让人心慌。
还记得我头一个礼拜,在茶水间碰到一个姑娘,面生,但看她手里的工牌颜色,知道跟我是同一批进来的。当时脑子一抽,直接叫了声“喂,你好!”。结果人家明显愣了一下,然后就有点尴尬地应了声。事后我才反应过来,这“喂”也太随意了点,跟叫小猫小狗似的,完全不适合职场。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认真琢磨这 怎么称呼公司其他女性 的学问。
你说这称呼吧,听着是小事儿,可里面门道多着呢。它不仅仅是个代号,更是你对对方的态度,你自己的情商体现,甚至能影响你在公司的人际关系。一个恰当的称呼,能瞬间拉近距离,让人心生好感;一个不恰当的称呼,可能瞬间就把天聊死,或者让人觉得你不懂事儿,没礼貌。

最保险,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当然是“姓氏+职务”了。比如咱们财务部的王经理,销售部的张总监,技术部的李工。这个称呼呢,正式、规范,基本不会出错。尤其是对那些职位比你高、或者刚接触不熟的女性同事,用这个准没错。但缺点是啥?有点生分,冷冰冰的。如果你想跟人家多点人情味儿,总是“王经理、张总监”的叫着,可能会让人觉得你特别公式化,不好接近。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有明确的“职务”对外展示,或者有些公司职级没那么分明。
那“姓氏+老师”呢?这个在一些行业比较常见,比如培训教育、设计创意、甚至互联网的一些技术团队里,大家互相尊称“老师”。叫女性同事“X老师”,显得很有教养,也表达了尊重。但你要看公司文化和行业习惯,如果在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你叫隔壁工位的女同事“张老师”,人家可能会觉得怪怪的。
更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同级或者比自己资历浅一点的女性同事。这时候,“名字”或者“X姐”就开始派上用场了。
先说叫“名字”。比如人家叫陈曦,你就叫“陈曦”。这个呢,听起来比“姓+职务”要亲切多了,尤其适合同龄人之间。但也有讲究,你得看对方是不是习惯别人直接叫名字,有些人可能更习惯被叫“陈曦姐”或者带有姓氏的称呼。而且,如果对方是你的直属上级或者年龄比你大不少,直接叫名字可能会显得不够尊重。关系没到那个份儿上,别上来就“陈曦”地叫,容易让人误会你没大没小。
再说说这万能的“X姐”。这几乎是很多中国职场的“万金油”称呼。叫“王姐”、“李姐”,一下就把关系拉近了不少,显得你谦虚有礼,把对方放在一个前辈或者朋友的位置上。而且,很多女性同事,即使年龄跟你差不多甚至比你小一点,你叫一声“姐”,她们也挺受用,觉得你嘴甜会来事儿。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我见过有姑娘,明明都快奔四了,特别注重保养,看着跟二十出头似的,你一上来叫声“姐”,她脸上笑嘻嘻,心里可能已经把你拉进黑名单了——嫌你把她叫老了!所以,叫“X姐”之前,最好能稍微判断一下对方的年龄感,或者先听听别人怎么叫。
还有那句充满争议的“小X”。比如“小王”、“小张”。这个称呼,我觉得现在真是越来越要慎用了。它天然就带着一种长辈对晚辈、领导对下属的居高临下感。你刚进公司,看到个姑娘感觉比你小几岁,脱口而出“小李”,结果人家可能跟你同年,甚至比你还大几个月,心里肯定不舒服。或者人家看着年轻,其实工作好几年了,你叫“小X”显得特别没经验。当然,如果你的领导或者确实是公司里年资很深的前辈这样叫你,那属于上下级或者前辈对新人的常见叫法,另当别论。但同级或者面对不了解底细的女性同事,尽量避免用“小X”称呼,很容易踩雷。
那 怎么称呼公司其他女性 ,有没有一个金科玉律呢?我觉得没有,但这几个原则,你揣在兜里,绝对错不了太多:
第一,观察!观察!再观察! 别急着下嘴。刚到一个新环境,或者第一次跟某个女性同事打交道,先竖起耳朵,听听别人是怎么叫她的。听她身边的同事怎么叫,听她领导怎么叫,听她自己介绍时习惯用什么称谓。这是最安全、最快速融入的方法。大家普遍叫她“张姐”,你就叫“张姐”;大家普遍叫她“小王”,你也可以跟着叫“小王”(当然,如果大家都是领导在叫“小王”,你作为同级还是要斟酌)。
第二,实在摸不准,就用最保险的。 刚开始不熟,姓+职务(如果有)或者姓+姐(如果感觉对方不介意且适合),是比较稳妥的选择。总比你乱叫一气强。
第三,大胆地问! 这招其实特别厉害,也显得情商高。“您好,我刚来,不知道怎么称呼您比较合适?”或者“咱们以后怎么称呼您方便啊?”这样一问,把选择权交给对方,显得你特别有礼貌,又解决了自己的困境。大部分人都会很乐意告诉你他们习惯的称呼。
第四,看公司文化。 有些互联网公司,大家互相都叫英文名或者花名,氛围特别轻松。在这样的公司,你也可以尝试用英文名或者大家通用的花名。但前提是公司有这种文化,而且对方也接受。别在一家很传统的公司里,突然蹦出个英文名,也会显得格格不入。
第五,关系是变化的,称呼也可以变。 刚开始不熟,你可能叫“王经理”,后来合作多了,发现她人特别好相处,年龄也跟你差不多,她也让你别那么客气,这时候你就可以尝试慢慢过渡到叫“王姐”,甚至在更熟络后叫名字。称呼是随着关系的亲疏而调整的,别一成不变。
第六,避免一切带有性别刻板印象或过于亲昵的称呼。 什么“美女”、“靓女”、“小姐姐”(虽然有些地方流行,但在职场要慎用,容易显得轻浮),或者那些带有地域特色的过于亲昵的称呼,统统给我收回去!职场是工作的地方,尊重和专业是第一位的。
想想我有个朋友,就是因为称呼问题栽过跟头。他刚进一家公司,有个女同事看着年纪很小,长得也娃娃脸。他没多想,直接叫人家“小妹妹”。结果那个“小妹妹”比他还大两岁,而且是公司某个关键项目的负责人。人家当场脸色就不好看了,后来工作对接时总是爱答不理的。他后来跟我吐槽说,一个称呼,差点把他的职业前途都给叫没了。你说冤不冤?可这就是职场,细节决定成败啊。
再比如英文名,外企很常见。但也要注意。有些人对外用英文名,对内可能还是习惯中文称呼。或者她英文名叫Mary,你不熟,突然张口闭口“Hey Mary”,也会显得有点突兀。最好还是先听别人怎么叫,或者问一句“我叫您英文名还是中文名?”
总之, 怎么称呼公司其他女性 ,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填空题,而是一道考察你情商、观察力、应变能力的综合题。别怕麻烦,多观察、多请教、多琢磨。把每一次与同事的互动,都当作一次提升自己职场技能的机会。叫对了称呼,只是第一步,但这一步走稳了,后面的人际之路会顺畅很多。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是无数职场小白用血泪换来的经验啊!所以,下次再遇到不知道怎么叫的女性同事,别再大脑一片空白了,想想我说的这些,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记住,真诚和尊重,是所有得体称呼的底色。剩下的,就是灵活变通,随机应变啦。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