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佬 。
这词儿,有点糙,但又透着股子亲切。你说它是尊称吧,好像差点意思;你说它是贬义吧,人家自己叫得比谁都欢。这大概是流传最广,也最能概括 钓鱼成瘾的人 的一个标签了。一说“钓鱼佬”,你脑子里是不是立刻就有画面了?
一个皮肤黝黑,戴着个褪了色的遮阳帽,穿着件多口袋马甲的男人,坐在一个小马扎上,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水面。他的后备箱里那股子腥味儿,混杂着饵料发酵的酸甜,成了他车里独特的“香薰”。老婆打电话问在哪,他说“在开会”,背景音却是“哗啦啦”的水声和“嗡嗡”的蚊子叫。

没错,这就是“钓鱼佬”的标配形象。但要真以为他们就这么简单,那你就错了。这群人,早已不是简单的兴趣爱好了。那是一种 毒瘾 ,一种深入骨髓的 病 。
我认识一个哥们儿,IT公司的项目经理。平时西装革履,人模狗样,一到周五下午五点,整个人就开始坐立不安,眼神飘忽,不停地刷新手机里的天气预报和潮汐表。你以为他在等下班?不,他在等“出击”的信号。只要条件允许,哪怕是半夜,他都能一脚油门杀到一百多公里外的水库,就为了那虚无缥缈的“窗口期”。凌晨四点的闹钟,比上班还准时。我们管这种,叫 “走火入魔”型选手 。
所以,“钓鱼佬”这个词,已经不够精确了。得细分。
对于那些把所有工资、奖金、甚至私房钱都砸在装备上的,我们尊称他们为 “装备党” 或者 “军备竞赛委员会主席” 。他们的鱼竿,从几十块的玻璃钢玩到几万块的碳纤维,一根一根,能挂满一整面墙。鱼线轮,从纺车轮到水滴轮,从入门级到旗舰款,拆开来保养,零件比钟表还复杂。他们聊起装备的参数,什么H调MH调,什么7.1的速比,什么远投性能,那叫一个头头是道,比对自己孩子的成绩单还上心。他们钓的可能不是鱼,是装备带来的满足感。在他们眼里,水边的其他人,都是“装备不行”。
还有一种,是理论派。他们是 “水边哲学家” ,是 “钓鱼大师” 。他们可能装备一般,但理论知识储备,能写一本博士论文。今天水温多少,气压多高,刮什么风,用什么饵,什么味型,什么状态,钓底还是钓浮,钓多深……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能把你说得一愣一愣的。他们最喜欢在别人旁边指点江山:“兄弟,你这线组粗了”、“你这饵料反水了”、“你这漂调得太钝了”。说得天花乱坠,结果他自己的鱼护里,也是空空如也。
说到鱼护空空,就不得不提一个庞大的群体—— “空军佬” 或者 “空军司令” 。这是钓鱼圈最悲壮,也最常见的称号。“空军”,就是一天下来一条鱼没钓到。十次出钓,八次空军,但他们从不气馁。他们总能为自己的失败找到最合理的借口:“今天气压低,鱼不开口”、“旁边电工来过了”、“这水有问题”、“我主要是来喂鱼的”。他们嘴上说着“不玩了,戒了”,可第二天,依旧是那个起得最早的人。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堪称水边的西西弗斯。
当然,圈子里还有更传神的黑话。
比如管那些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雷打不动都要去钓鱼的,叫 “铁人” 或 “全天候作战部队” 。
管那些总能找到一些犄角旮旯、没人知道的神秘钓点的人,叫 “钓点情报局局长” 。
管那些每次都说钓到超级大鱼,但从来没人见过照片或实物的,叫 “故事大王” 或 “海明威” 。
所以, 怎么称呼钓鱼成瘾的人 ?这根本不是一个词能概括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一部人物群像的史诗。
你以为他们在水边是在浪费时间?错了。那是他们的精神避难所。在那个小马扎上,工作的不顺、家庭的琐碎、生活的压力,通通被抛到脑后。全世界只剩下眼前那片水,和那根细细的杆尖。他们在等,等杆尖那轻微的一“顿”,或者那个有力的“黑漂”。那一瞬间,多巴胺的分泌,堪比中了彩票。那种原始的、狩猎的快感,是现代社会里任何娱乐都无法替代的。
这是一种 爱 ,一种近乎偏执的 爱 。他们爱的是什么?是鱼吗?不完全是。他们爱的是那种不确定性,是和大自然的一场博弈。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杆会是什么,是一条小白条,还是一条让你心跳加速的巨物。他们爱的是那种专注,当你的全部心神都集中在一根鱼竿上时,世界就清净了。
所以,下次你再看到一个在水边顶着大太阳,一坐就是一下午的人,别急着给他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你可以叫他 “钓鱼佬” ,可以调侃他是 “空军司令” ,但心里请给他留一份敬意。因为他正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一场与自我、与自然的对话。
至于我怎么称呼他们?
我管他们叫 “水边的修行者” 。他们修的,是耐心;炼的,是心境。鱼,只是他们修行路上,偶尔的奖赏罢了。而那份对钓鱼的痴迷,就是他们在这喧嚣世界里,给自己找到的,最安靜的信仰。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