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任书怎么称呼别人才专业?HR老鸟教你避开称谓雷区

说真的,每次审阅我们公司要发出去的聘任书,我眼睛最先瞟的,就是那个 称呼 。就这么个小地方,两个字或者三个字,但它偏偏就是整封信的“定海神神针”。这玩意儿,就像一场正式会面的第一次握手,力道、温度、时机,全在里面了。搞砸了,后面说得再天花乱坠,对方心里也早就咯噔一下,感觉不对味儿了。

所以, 聘任书怎么称呼别人 ?这绝对不是个可以随手一写的小问题。它关乎尊重,关乎专业度,甚至,关乎你这家公司的底色和文化。

咱们先从最基础、最不容易出错的说起。

聘任书怎么称呼别人才专业?HR老鸟教你避开称谓雷区

“XXX先生/女士” ,这是安全牌,万能牌。对于绝大多数常规岗位的候选人,无论他是刚毕业的愣头青,还是工作几年的熟手,用这个称呼,永远不会让你在专业度上失分。但这里面有个巨坑,我必须加粗提醒你: 永远,永远不要凭名字猜测性别

别笑,真事儿。我见过太多HR小白,看到个名字比如“李静”“张欣”,想当然就写个“女士”,结果人家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那场面,尴尬得能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反之亦然。怎么办?很简单,面试登记表、简历上,通常都会有性别信息。如果真的没有,或者你不确定,要么打电话核实一下,要么,干脆就别用性别称谓。直接用“XXX您好”,或者,如果职位明确,用下面的方法。

接下来,进阶一点的玩法: “尊敬的XXX + 职位”

这个用法,自带一种“抬一手”的尊敬感。特别适合用在什么人身上? 高级人才 。比如你要聘请一位“市场总监”,你写“尊敬的王伟总监”,这感觉就比干巴巴的“王伟先生”要到位得多。这不仅是称呼他这个人,更是在认可他的专业身份和即将承担的责任。对方看到,心里也会觉得舒服,觉得自己的价值被看见了。

但是,这招不能滥用。你给一个应届生写“尊敬的李萌管培生”,是不是听着有点怪?甚至有点讽刺?对,就是这个度。这个称呼,是为那些本身就已经具备一定行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的人准备的。用在他们身上,是锦上添花;用在不合适的人身上,就是画蛇添足,显得你特别虚伪。

现在,我们聊点更深的,关于“场子”和“调性”的事。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气场。你是五百强里西装革履的金融巨头,还是穿着拖鞋敲代码的互联网新贵,这封聘任书的 称呼 ,就得跟你的气场匹配。

想象一下,一家气氛活泼、人人以英文名相称的互联网公司,发出的聘任书上写着“尊敬的陈大卫先生”,是不是感觉有点穿越?像是你爷爷在给你写信。这种公司,更合适的称呼可能就是直截了当的 “David Chen, 你好” ,或者干脆就是 “Hi David” 。这传递的信息是:我们这儿没那么多繁文缛节,我们是平等的、直接的、高效的。

反过来,如果你要去的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国企、一家严谨的律所或者一家德资的制造业工厂,你敢用“Hi Tom”?那简直是在挑战人家的企业文化底线。在这些地方, “尊敬的XXX先生/女士” ,或者 “XXX + 职位” ,才是唯一正确的打开方式。它代表着一种秩序、一种严谨、一种对传统的尊重。

所以, 聘任书怎么称呼别人 ,根本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它是一个需要你动脑子、做判断的“情商题”。你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对方是谁,更是“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希望对方如何看待我们”。

最后,还有一类特殊情况,必须单独拎出来说: 学术圈和医疗圈

如果你要聘请的是一位博士、一位教授、一位主任医师,那么,请务必、一定、要把他的学术或专业头衔加上去。 “尊敬的李华博士”、“尊敬的张明教授”、“尊敬的赵海平主任医师”

在这些领域,头衔不是虚名,那是人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寒窗苦读、临床实践换来的身份认同和专业尊严。你忽略了这一点,就是最大的不专业,甚至是冒犯。这比叫错性别还要严重。这等于在说:我们并不真正理解和尊重你所在领域的价值体系。

所以,你看,一个小小的称呼,背后是人情世故,是企业文化,是行业规则。它不是一个可以套用的公式,而是一种需要感知和判断的艺术。

下次再写聘任书的时候,别再盯着薪资福利那些条款了。花一分钟,好好想想开头那个称呼。思考一下,你将要迎来的这位新同事,他/她是谁?他/她来自哪里?我们希望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开启我们之间的第一段对话?

一张纸的温度,往往就藏在这些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里。而一个好的开始,真的是成功的一半。那个小小的称呼,就是你们这段雇佣关系故事的,第一句话。务必,写好它。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