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每次一有人提“ 大家怎么称呼朱自清先生 ”,我脑子里就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连串的画面。
第一个蹦出来的,绝对是那个印在泛黄的语文课本上的,有点严肃、戴着圆框眼镜的黑白照片。旁边,是两个宋体大字: 朱自清 。这个称呼,对我们这代人,或者说好几代人来说,带着一种奇特的“官方认证感”。它不亲切,甚至有点距离。它意味着“请背诵全文”,意味着“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意味着一种我们必须仰望的文学标杆。叫一声“朱自清”,就好像在回答老师的提问。这个名字,和分数、和考试、和一段我们回不去的青葱岁月,死死地绑在了一起。它神圣,也沉重。
但你稍微长大一点,脱离了课本的桎梏,再回头看。你会开始用一种更温和、更尊敬的语气,称呼他为“ 朱自清先生 ”。你看,就多了“先生”两个字,感觉完全不一样了。这声“先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承认了他在文学史、在教育史上的地位。这是把他从一个“知识点”还原成一个“人”,一个值得尊敬的学者、一位循循善诱的师者。我们读他的《论雅俗共赏》,读他的日记,读他谈读书、谈生活,才发现那个课本里的“作家朱自清”,原来这么真诚,这么较真,有时候,甚至有点我们普通人的小烦恼。这声“先生”,是我们与他和解的开始。

可如果你真的钻进去了,泡在那个民国文人的圈子里,你会发现一个更亲密、更具江湖气的称呼—— 佩弦先生 。
“佩弦”,是他的字。在那个时代,朋友之间,同辈之间,称字,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亲近。你想象一下,闻一多、叶圣陶他们,在清华园的某个午后,或是某个书信往来里,大概率不会开口就是“自清兄”,而是一声温润的“佩弦”。这个称呼,一下子就把他从那个高高在上的文学符号,拉回了人间烟火。一个有朋友、有争论、有喜怒、有困惑的活生生的人。我总觉得,“佩弦”这个名字里藏着风骨。如同一张绷紧的弓,一把蓄势待发的剑,有种清癯的、绝不妥协的知识分子的劲儿。喊一声“佩弦先生”,仿佛自己也成了他书斋里的一个访客,能闻到他书桌上淡淡的墨香,能看到他推一推眼镜,跟你讨论某个词用得是否妥帖。这个称呼,是属于“知己”的。
然而,对更多、更多、更多压根不关心文学史,甚至记不清他全名的人来说,朱自清先生,其实是以另一种“名字”活在大家心里的。
比如,他就是 “那个买橘子的爸爸的儿子” 。
没错,就是 《背影》 里的那个儿子。这个“称呼”或者说“身份”,其国民度可能远远超过了“朱自清”本身。它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情感坐标。一提 《背影》 ,谁的脑海里没有一个蹒跚的、穿着黑布马褂的、费力地爬上月台的父亲形象?而 朱自清先生 ,就站在那个形象的对面,那个泪眼婆娑的角落。他成了我们每个人情感的代理人。我们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了自己的父亲;通过他的眼泪,释放了我们对亲情那份“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愧疚与感动。在这个语境下,他叫什么,根本不重要。他就是那个“看穿了父爱真相”的儿子,他就是那个替我们把眼泪流出来的人。这个“称呼”,血肉丰满,带着体温。
还有呢?他还是 “荷塘月色的主人” 。
“今晚的月色真美”,这句话在今天可能被玩出了各种梗,但它的源头,那份极致的东方美学意境,很大一部分就来自 朱自清先生 的 《荷塘月色》 。当你心里烦闷,想要寻一个安静的去处时,你可能会想起他。那个在深夜里,独自一人踱出家门,走向清华园荷塘的孤独散步者。他不是作家,不是学者,他只是一个“我”。一个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想在自然里透口气的普通人。于是,他成了 “那个在月下看荷花的人” 。我们称呼他为这份意境本身。我们谈论的不是朱自清,我们谈论的是那“弥望的田田的叶子”,是那“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他把自己活成了一首诗,一个美的代名词。这个“称呼”,是飘逸的,带着淡淡的愁绪和无边的美。
最后,还有一个朴素到极致,却可能最接近他本质的称呼—— 老师 。
他本就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是真正的老师。但他更是几代中国人的“语文老师”。他的白话文,干净、洗练、精准,到今天都是典范。他教我们如何观察春天,“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他教我们如何表达细腻的情感,那种看到父亲背影时“一阵热泪很快地流了下来”的瞬间。他的文章,就是最好的范本,没有之一。他不仅仅是在教遣词造句,更是在教一种审美,一种对待生活和情感的真诚态度。所以,当我们为人父母,给孩子讲《春》的时候;当我们在异乡,想起父亲而眼眶发热的时候,我们其实都在不自觉地当他的“学生”。这声“ 老师 ”,超越了时空,也超越了他所有的头衔和名号,温润而久远。
所以你看, 大家怎么称呼朱自清先生 ?
这问题哪有标准答案。
在考卷上,他叫 朱自清 。在敬意里,他叫 朱自清先生 。在知己间,他叫 佩弦 。在亲情里,他是那个 凝望《背影》的儿子 。在美景中,他是那个 独享《荷塘月色》的散步者 。在我们永恒的记忆里,他是一位 老师 。
他有那么多的名字,那么多的侧面,每一个称呼,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们心中一扇不同的门。而门后,都是那个清瘦、真诚、用文字点亮了我们世界的,可爱可敬的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