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借款,听起来就很高大上,但说白了,也就是“借钱”这回事儿。那参与其中的双方,也就是 国际借款双方 ,到底该怎么称呼呢?别急,这里面学问可大了,不同场合、不同情境,称谓还真不一样。
最正式、最官方的说法,当然是 贷款人 和 借款人 。这个组合在法律文件、合同协议里那是必须出现的,严谨、规范,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贷款人,就是把钱借出去的那一方,英文对应的是 Lender 或者 Creditor。借款人,顾名思义,就是从别人那里借钱的那一方,英文对应的是 Borrower 或者 Debtor。
可是,你总不能跟朋友借个几百块钱,也拽着人家说:“尊敬的贷款人,您好!”吧?这不得把人吓跑啊。所以,在非正式场合,称谓就要灵活多了。

比如,如果借款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我们通常会说 债权国 和 债务国 。债权国,就是借钱给别的国家的国家,手头宽裕,腰杆子也硬。债务国,就是欠了别国钱的国家,日子可能不太好过,说话也得小心翼翼。
再比如,如果是国际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借钱给某个公司,那就可以用 债权人 和 债务人 。债权人,握着借条,等着收利息的;债务人,愁眉苦脸,想着怎么还钱的。这组词语,比贷款人、借款人,更能体现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且,听起来也更专业,更有逼格。
不过,在一些比较轻松的语境下,咱们也可以用一些更通俗的称谓。比如,甲方乙方。甲方,通常是比较强势的一方,乙方,相对来说就弱势一点。这种称谓,带着点调侃的味道,也挺接地气的。
还有一些比较形象的说法,比如“金主爸爸”和“求金主爸爸”。“金主爸爸”,自然是指有钱、能借钱给你的人,必须得好好伺候着。“求金主爸爸”,则是指那些急需资金、到处找人借钱的人,姿态要放低,态度要诚恳。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之前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时候,有一次,我们要从一家国外的银行贷款。为了拉近关系,我们的老总特意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礼物,还亲自飞到国外去拜访那家银行的负责人。在饭桌上,老总一口一个“尊敬的债权人”、“我们非常感谢您的支持”,那姿态,简直是把对方当成了活菩萨。
结果呢?贷款还是没批下来。
后来我才知道,光靠嘴巴甜、礼物好,是没用的。人家银行看的是你的还款能力、你的信用记录、你的发展前景。如果你自己不争气,就算你把对方叫成“亲爹”,人家也不会把钱借给你。
所以说,称谓只是个形式,更重要的是,你要搞清楚双方的真实关系,以及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借钱的人,要有还钱的觉悟;借钱给别人的人,要有承担风险的准备。
当然,在国际借款中,情况往往更加复杂。涉及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法律、不同的文化,各种风险也更高。所以,在进行国际借款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做好充分的调查和评估,避免掉入陷阱。
总而言之, 国际借款双方 的称谓,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情境来选择。但是,无论你用什么称谓,都不要忘记,借钱还钱,天经地义。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
而且,话说回来,如果能不借钱,最好还是别借钱。毕竟,欠钱的感觉,真的不好受。与其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借钱,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努力赚钱。你说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