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 写对联称呼怎么鸟 这个问题,我跟你说,这事儿可大可小。小,不就是个抬头落款嘛;大,它能直接决定你这副对联是被人裱起来挂墙上,还是当场就给你糊窗户缝。一到过年,朋友圈就炸了,各种“大神”炮制的对联满天飞,可十副里有八副,那个称呼,简直没眼看。
你琢磨琢磨,对联是什么?是祝福,是心意,是特定场合下,特定的人,对另一个特定的人说的话。这玩意儿的核心,就一个词: 得体 。说白了,就是个看人下菜碟的事儿。你给八十岁的老爷子写对联,上款写个‘嗨,老铁’,下款落个‘你的小甜心’,你猜老爷子是拿棍子撵你还是直接把对联糊你脸上?所以, 写对联称呼怎么鸟 ,这根本不是个技术问题,是个情商问题,是咱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点儿人情世故。
咱们先从最要紧的说起: 尊长 。

这简直是重灾区。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家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辈写,一个字都不能错,一点儿都不能飘。 上款 ,也就是写在对联右上方的受赠人称呼,得往“尊敬”的顶格上靠。
比如给你爷爷,最稳妥的写法是“祖父大人雅正”、“祖父张公讳某某老大人哂正”。听着文绉绉的?废话,这就是仪式感!“雅正”、“哂正”、“清览”,这些词儿都是谦词,意思是“我这点儿墨水,您随便看看,指正指正”,姿态放得极低。你要是觉得太复杂,记不住,那就简化一点,“敬赠祖父大人”,总行吧?千万别直接写个“送给爷爷”,那感觉就像发微信,太轻了,压不住对联那份厚重。
下款 ,就是左下角写自己,更得谦卑。标准格式是“孙儿某某某敬书”、“孙女某某拜撰”。那个“敬”字、“拜”字,就是你态度的精华。你还可以加上时间,比如“庚子年冬月”,显得更有文化气息。这一套下来,老爷子一看,哎,我这孙子/孙女,懂事,有文化,心里那叫一个舒坦。这比你送什么脑白金都管用。
然后是给父母。这个比给祖辈能稍微松快点,但尊敬的主基调不能变。 上款 可以写“父亲大人”、“母亲大人”,或者“严君”、“慈萱”这种雅称。下款自然就是“儿某某”、“女某某”敬上。这里面透着的是孝心,是一种感恩。对联内容可以写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再配上这个称呼,暖,真的暖。
接下来,画风突变,说说 平辈 。
给兄弟、姐妹、发小、同学写,这就好玩了。规矩?规矩就是可以没那么多规矩! 写对联称呼怎么鸟 ?到了这儿,答案就是“看你怎么跟他鸟”。
关系铁到可以穿一条裤子的, 上款 完全可以放飞自我。“致我那睡在上铺的兄弟李狗蛋”、“赠宇宙无敌美少女王翠花雅赏”,甚至可以带点调侃,“贺铁柱兄乔迁之喜,从此房贷压力山大”。 下款 也随意,“你的损友张三”、“隔壁老王敬贺”。
这种对联,玩的就是一个“梗”,一个心照不宣的默契。内容也可以天马行空。比如朋友是个程序员,你可以写“代码无BUG,头发永留存”;朋友开店做生意,你可以写“顾客盈门通四海,钞票大把入囊中”。这种称呼和内容,外人看了可能一头雾水,但当事人一看,绝对会心一笑。这就是平辈之间对联的最高境界: 专属定制的快乐 。
当然,即便是平辈,也分亲疏远近。要是给单位同事,或者关系没那么铁的朋友,还是得稍微收着点。 上款 用“某某兄雅正”、“某某女士惠存”,就显得既不失礼貌,又有几分文雅。
再说说 生意 场合。
给商铺、公司开业写的对联,那目标就非常明确了: 招财 !称呼上,主要是为了点明祝贺的对象。比如“贺某某火锅店开业大吉”、“祝某某科技公司宏图大展”。这时候, 上款 就不再是具体的人,而是一个“法人实体”了。落款 下款 可以是“友邻某某敬贺”、“合作伙伴某某拜贺”。整个气场就是要“红火”、“大气”,透着一股“恭喜发财”的劲儿。
最后,还有一种,给自己写的,叫 自题联 。
这就最自由了。没人管你,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可以激励自己,比如上款写“勉书呆子一枚”,下联落个“己亥年自警”。也可以纯粹是记录心情,上款干脆不写,或者写个“无事乱涂”,下款签个名号,或者画个鬼脸都行。这是你和自己的对话,是笔墨间的自得其乐。
所以你看, 写对联称呼怎么鸟 ,这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它像一把钥匙,你得找到对应的锁。这把钥匙,是你对这个人的理解、感情和尊重。
写错称呼,就像一桌好菜,最后上了一碗馊饭,满盘皆输。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称呼,哪怕对联内容本身平平无奇,也能瞬间让它充满 人情味儿 ,充满温度。
别再从网上抄那些“万能对联”了,没劲。拿起笔,想想你要送的人是谁,他/她是什么样的人,你们之间有什么故事。然后,把这份心意,老老实实地,一笔一划地,落在那个小小的 上款 和 下款 里。这副对联,才算是活了。这才是中国对联文化里,除了平仄对仗之外,最动人的那个“魂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