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菏泽女婿,我该怎么称呼老公?揭秘鲁西南家庭的称呼哲学

说真的,这问题简直是我的年度十大未解之谜之首,比“宇宙的尽头是什么”还让我头皮发麻。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小伙,自从一脚踏进了我们家那位的家门,成了名副其实的 菏泽女婿 之后, 怎么称呼老公 这个问题,就成了一道横亘在我面前、无形却又坚不可摧的“泰山”。

你可能会说,这有啥难的?不就叫 老公 吗?朋友,你太天真了。你以为在上海小资咖啡馆里,我对着他轻启朱唇(好吧,是厚唇)喊一声“老公~”,和他老家,那片孔孟之乡浸润过的土地上,当着他七大姑八大姨的面,喊出这两个字,是一码事吗?

那完全是两个次元的冲击波!

作为菏泽女婿,我该怎么称呼老公?揭秘鲁西南家庭的称呼哲学

脑补一下那个画面:一大家子鲁西南的淳朴亲戚,围着热气腾腾的八仙桌,桌上是刚出锅的单县羊汤,香气把人的魂儿都勾走了。这时候,我那热情似火的丈母娘,用筷子给我碗里堆起一座“肉山”,然后扭头,用那种特有的、带着爽朗尾音的菏泽方言问我:“哎,那个谁……你……你对象,他去哪儿啦?”

看见没?连我丈母娘,在公开场合,都下意识地回避了那个直接的称呼。在她眼里,我们是“俩孩子”,是一对儿,但具体怎么定义我俩在家庭角色里的称呼,这,是个哲学问题。

我试过。真的。有一次,我鼓足了这辈子所有的勇气,在他表哥敬酒的时候,想替他挡一下,脱口而出:“表哥,我 老公 他不能再喝了……”瞬间,空气凝固了。整个饭桌,几十双眼睛,“唰”地一下全聚焦在我脸上。那眼神里,三分好奇,三分尴尬,还有四分“哎哟喂,城里人真会玩”的惊叹。我感觉自己像个动物园里刚学会说人话的猩猩。我老公当时那个表情,我毕生难忘,想笑又不敢笑,憋得脸通红,最后只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用酒精来掩饰这社死现场的尴尬。

从那以后,“ 老公 ”这两个字,在菏泽,被我列为一级禁用词汇。它只能存在于我和他独处的二人世界里,是我们关上门之后的甜蜜暗号。

那不叫老公,叫什么?

直接叫名字?比如,“张伟,递给我张纸巾。”不行!太生分了。在我们家,我连我爸都不带姓叫的。在亲戚面前这么叫,感觉我俩像是在开董事会,下一秒就要讨论项目利润分配了。而且,在长辈面前直呼其名,显得特别没大没小,我这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懂事儿、有礼貌”的 菏泽女婿 人设,当场就得崩塌。

叫小名?我勒个去,你饶了我吧。他小名叫“狗剩”。你让我当着一桌子人的面,深情款款地喊一声“狗剩”?我怕他爹当场就把我当狗剩给扔出去。这画面太美,我不敢想。

那怎么办?总不能每次都“哎”、“喂”、“那个谁”吧?这听起来更像是在菜市场叫卖。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有一次家庭聚会,他姑姑家的孩子,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屁孩,摇摇晃晃地走到我面前,奶声奶气地指着我,又指了指我老公,问他妈妈:“妈妈,这是叔叔,那……那个也是叔叔吗?”他姑姑,一个极具生活智慧的农村女性,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说:“傻孩子,这是你‘大叔’,那是你‘小叔’啊。”

大叔?小叔?我当时脑子里“轰”的一声,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对啊!在传统的家庭关系里,我是嫁过来的那个人。虽然我是个男的,但在家庭功能和角色上,我更接近于传统意义上的“ 媳妇 ”。这个词当然不能直接用,会引起更大的混乱。但这个逻辑,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我,是这个家庭的新成员,是“小”的那个。

于是,一个全新的、只属于我们这个特殊家庭的称呼体系,就这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在亲戚朋友面前,我老公通常用“俺对象”、“俺家那口子”来指代我,非常接地气,又带着那么点不容置疑的归属感。而我呢,提到他,就开始活学活用。对长辈,我就用“他”,或者顺着长辈的话说,“您儿子……”、“您侄子……”对平辈,我就跟着他们叫,“咱哥”、“你哥”,或者干脆就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大家都心领神会。对小辈,那选择就多了,“你叔”、“你大大(菏泽方言,伯伯的意思)”,反正怎么亲切怎么来。

最绝的是我丈母娘。她老人家现在已经进化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她对外人介绍我,会特别骄傲地说:“这是俺那‘上海女婿’!” 看见没,一个“女”字,用得是何等精妙,既点明了我的身份,又带着一种亲昵的调侃,瞬间化解了所有尴尬。而在家里,她喊我俩,就是“大宝”、“二宝”,简单、直接、又充满了爱。

所以,你问我一个 菏泽女婿怎么称呼老公 ?我的答案是,这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它不是一个词汇问题,而是一个情商问题,是一个关于爱与融入的实践问题。

那个挂在嘴边的称呼,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深夜胃疼,他会二话不说,穿上衣服下楼给你买药;是当你在他家人面前有点局促不安时,他会不动声色地在桌子底下,紧紧握住你的手;是丈母娘一边嘴上嫌弃你四体不勤,一边却总把最好吃的那块排骨夹到你碗里。

那个称呼,是无声的默契,是心照不宣的接纳。是我在喊出“咱妈”的时候,丈母娘脸上笑开的那朵菊花;是我老公在朋友面前,带着点炫耀的口气说“俺媳妇(是的,他私下会这么开玩笑叫我)做的红烧肉,绝了”的时候,那种从心底里冒出来的幸福感。

我现在已经不纠结那个称呼了。在菏泽这片土地上,我学会了用行动去定义我的角色,用真心去换取家人的认可。我或许永远也学不会用最地道的方言去喊他一声什么,但我们之间,和他家人之间,那种流淌的温情,比任何一个称呼都更响亮,更有力。

所以,别问 菏泽女婿怎么称呼老公 了。问问你自己,你的爱,是否足以让你跨越语言、地域和习俗的障碍,真正成为“一家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怎么称呼他,他都懂。这就够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