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福州 这片土地上,称呼可不是一件随便的事儿,它藏着人情味儿,也透着老 福州 的讲究。你问 福建福州人怎么称呼 ?嘿,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先说这最基础的“依伯”、“依姆”,可不是随便叫的。依伯,那是对爷爷辈男性的尊称,得是上了年纪的,德高望重,你才能这么叫。依姆呢,自然就是奶奶辈的女性了。小时候,最喜欢听邻居依姆们家长里短地聊天,那软糯的 福州 腔,听着就觉得亲切。
再往下一辈,叔叔阿姨, 福州 话里也有自己的说法。爸爸的哥哥,叫“大大”(da da),得用升调,听着特别有力量,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大大板着脸训我。爸爸的弟弟呢,叫“叔叔”(xiu xiu),这个发音倒是和普通话差不多。妈妈的姐妹,统称“姨”(yi),后面可以加上数字区分大小,比如“大姨”、“二姨”。至于妈妈的兄弟,那就比较复杂了,得看排行,分别叫“舅舅”(giu giu),“姨丈”(iang tiang)等。

年轻一辈呢? 福州 话里“哥”、“姐”比较少用,通常直接叫名字,或者用更亲昵的昵称。比如,我小时候有个玩伴叫小明,我们都叫他“明仔”(ming a),听着就觉得特别亲切。不过,如果想表示尊重,也可以用“哥”(go)或“姐”(jie),但语气一定要诚恳。
除了这些亲属称谓, 福州 话里还有一些对非亲属的称呼,也很有意思。“师傅”(su hu)这个词,在 福州 用得特别广泛,不仅仅指教你手艺的人,也用来称呼出租车司机、修鞋匠、甚至街边小摊的老板。一声“师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
还有“先生”(sian sing)和“小姐”(sio jie),这两个词在 福州 也比较常用,但使用场合要注意。“先生”一般用来称呼男性,但年龄不宜过小,否则会显得不伦不类。“小姐”呢,现在用得比较少了,因为容易引起误会,通常会直接称呼“美女”(mei nu)。
在 福州 ,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称谓,是跟职业或者身份相关的。比如,医生叫“医生”(i sing),老师叫“先生”(sian sing),警察叫“公安”(gong an)。这些称谓,既体现了对职业的尊重,也方便了日常交流。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去菜市场,想买点海鲜,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卖鱼的阿姨,就直接叫了“阿姨”,结果被她纠正了,她说应该叫“鱼嫂”(hi sou)。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在 福州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称谓,不能乱叫。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 福州 话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称谓,年轻人可能不太会用了。比如,以前 福州 人称呼邻居,会用“隔壁”(ge bi),但现在,大家都习惯直接叫名字或者用“邻居”这个词了。
不过,即使称谓在变化, 福州 人热情好客的本性,却永远不会变。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你来到 福州 ,他们都会用最真诚的笑容和最地道的 福州 话,欢迎你融入这个充满人情味儿的城市。
所以,如果你想真正融入 福州 的生活,学会 福州 话的称谓,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别怕说错, 福州 人很包容的,只要你用心学,他们一定会很乐意教你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要提醒你, 福州 话的语调非常重要,同一个词,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意思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在学习 福州 话称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调,多听多模仿,才能说得更地道。
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 福建福州人怎么称呼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记住,称呼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人情,一种生活方式。在 福州 ,称呼不仅仅是称呼,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维系情感的纽带。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 福州 ,融入 福州 的生活。有机会来 福州 玩,记得用 福州 话跟他们打个招呼,相信他们一定会给你一个热情的微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