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这问题问到我心坎里了。在办公室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里,有些人,他存在的意义好像就不是为了干活,而是为了……嗯,怎么说呢,为了在领导面前“活得精彩”。要给这群人一个精准的称呼,那可太有讲究了,一个词根本不够用,得看他的段位和流派。
最通俗,也最深入人心的,那必须是—— 马屁精 。
这三个字,简直是刻在中国职场人DNA里的。你一说“马屁精”,脑子里是不是立马就有画面了?领导刚端起杯子,他的水已经续上了;领导讲个一点都不好笑的冷笑话,他能笑出猪叫,还边笑边拍大腿,嚷嚷着“哈哈哈领导您太幽默了!”。他们就像领导的专属“人形点赞机”,甭管领导说什么、做什么,他们永远是第一个点赞、转发、评论三连的。这种人,油腻,但直白。他的“忠心”就写在脸上,赤裸裸的,有时候甚至有点滑稽。他们是 公司内争宠的人 里最基础的款型,入门级选手。

但时代在进步,马屁精也在进化。现在单纯拍马屁,技术含量太低,容易被人看不起。于是,一个更具互联网精神的词汇诞生了—— 舔狗 。
你别觉得这词难听,它比“马屁精”更传神。如果说“马屁精”还带点儿为了利益交换的功利性,那“舔狗”就突出一个“姿态低到尘埃里”。他们对领导的崇拜,已经不是简单的附和,而是一种近乎虔诚的信仰。领导的微信步数,他每天都准时点赞;领导发个朋友圈感叹天气,他能洋洋洒洒评论一百字,从节气聊到人生哲学,中心思想就一个:领导牛逼!这种已经超越了工作范畴,渗透到生活中的360度无死角地舔,让人看了生理不适。他们往往不求立刻得到什么具体的好处,玩的是长线投资,用一种近乎变态的“忠诚”,企图在领导心里占据一个“自己人”的生态位。
当然,以上两种都还算“明枪”。职场里更可怕的,是那些玩“暗箭”的。
这就不得不提一个高端称谓: 职场茶艺大师 。
这个词,绝了。尤其适用于那些看起来人畜无害,甚至楚楚可怜,实则心机深沉、手段高明的选手。他们争宠,从来不大张旗鼓。他们的拿手好戏是“借力打力”和“无中生有”。比如,团队项目做完了,他去汇报,会特别“不经意”地提到你:“哎呀,这次项目多亏了大家,小张为了赶一个数据,熬到半夜,虽然最后那个数据好像有点小问题,但我看他真的很努力了……领导您看,这是我连夜修正后的版本。”
看到没?一句话,既夸了你的努力(让你没法当场发作),又不动声色地指出了你的“失误”,最后还凸显了自己的“顾全大局”和“能力超群”。杀人于无形,杀人不见血。这种人,往往情商极高,表面上跟谁都好,实际上,他笔记本里的小黑账,记得比谁都清楚。他们才是 公司内争-宠的人 里的王者段位,一般人根本玩不过。跟他们共事,你感觉就像在走钢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他“不小心”地推一把。他们还有一个近义词,叫 戏精 ,每天都在上演一部名为《我为公司操碎了心》的大戏。
还有一种,伪装性极强,甚至会赢得一部分人的“敬佩”。我管他们叫——披着奋斗外衣的 卷王 。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 卷王 ,特指那种“表演型加班”和“表演型奋斗”的人。他们争宠的方式,是让领导看到“我有多努力”。是不是真出活儿了?不重要。重要的是,姿态要做足。全公司的人都走了,他办公室的灯永远亮着;凌晨三点,准时在工作群里发一条“关于XX项目的一点不成熟的小建议@领导”;周末,必定发一个在公司电脑前摆拍的朋友圈,配文:“只有工作能让我感到充实”。
这种行为,本质上不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而是通过“比别人更能耗”,来向领导邀功、争宠。他们创造了一种有毒的氛围,好像准时下班就是懒惰,按时完成工作就是不上进。他们用自己的“努力”,绑架了整个团队的节奏,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领导看到:看,所有人里,我最忠心,我最肯付出。这是一种更高明的、也更具破坏性的争宠。
除了这些主流称呼,还有一些零散但生动的“黑话”。
比如,特别喜欢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传递小道消息的,可以叫 “内臣” 或者 “大内总管” 。这词儿带点儿历史的嘲讽味儿,特别形象。他们就像古代皇帝身边的太监,自己没啥真本事,就靠揣摩上意和搬弄是非活着。
那些整天跟在领导屁股后面,领导去哪他去哪,形影不离的,最简单的叫法就是 “老板的跟屁虫” 。直白,小学生都懂,但侮辱性极强。
还有一种,自己没观点,领导说啥他就是啥,领导的嘴替,可以叫 “传声筒” 或 “应声虫” 。
说到底,给 公司内争宠的人 起什么外号,其实是我们这些普通打工人一种无奈的、苦中作乐的解构。我们看透了他们的把戏,又不便或不屑于直接冲突,只能在背后用这些或戏谑或刻薄的标签,来消解他们带来的负面情绪。
怎么跟他们相处?我的建议是,保持距离,少说多做。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永远无法用真诚感化一个“茶艺大师”。跟他们斗,你段位不够,还浪费时间。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活儿干得漂亮,无可挑剔。你的业绩,才是你最硬的底牌,是任何马屁和谗言都无法轻易撼动的。
至于那些称呼,就在心里默默分类归档吧。下次开会,看见那个对着领导的烂梗笑得花枝乱颤的,你心里默念一句“马屁精”;看见那个深夜在群里@老板的,你淡淡一笑,哦,“卷王”又开始了;看见那个看似帮你说话实则给你挖坑的,你心里警铃大作:一级警报, 茶艺大师 出没。
你看,职场嘛,就是一场大型的人类观察实验。看透了,也就那么回事。做好自己的事,看他们表演,偶尔在心里给他们贴个标签,也算是这枯燥工作里的一点小乐趣了,不是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