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古时候怎么称呼对方父母”啊,听起来就挺有意思,不是吗?现在嘛,一口一个“爸”、“妈”叫得亲热,简单直接,可古时候,那讲究,可多了去了!
我奶奶就常念叨,说以前结婚后,对男方父母,不能直接叫“爸”、“妈”,太随意了,得叫“公公”、“婆婆”,这是最基本的。稍微讲究点的,得在前面加上夫家的姓,比如你丈夫姓张,那就得叫“张公公”、“张婆婆”,这才显得有礼数,懂规矩。
但问题来了,女方父母呢?这个就更有意思了。如果你翻翻古书、听听戏曲,会发现称呼岳父岳母的说法,那真是五花八门。

首先,最常见的,也是比较正式的,叫“岳父”、“岳母”。这个称呼,到现在也还在用,不过现在一般是比较正式的场合,或者书面语才会出现。
然后,稍微口语化一点的,会叫“丈人”、“丈母娘”。这个称呼,听起来就亲切多了,也更生活化。我小时候看戏,就经常听到戏里的主角这么叫。
再往细了说,不同身份、不同场合,叫法也不一样。如果是书香门第,或者官宦人家,可能会更文雅一些,比如称呼岳父为“泰山”、“岳翁”,称呼岳母为“泰水”、“岳母夫人”。这些称呼,听起来就更有文化气息,也更显尊重。
为什么叫“泰山”、“泰水”呢?这里面还有个典故。说是唐玄宗封禅泰山,宰相张说也跟着去了。张说的女婿叫郑镒,官职不高,也在随行队伍里。封禅结束后,唐玄宗问张说:“你这个女婿,现在是什么官职啊?”张说一看机会来了,赶紧说:“小婿是泰山下的一个小官。”皇帝一听,明白了,这是在暗示自己是皇帝的女婿,地位不一般啊。后来,“泰山”就成了岳父的代称,“泰水”也就成了岳母的代称。
当然,这都是比较官方或者比较文雅的说法。在民间,还有一些更接地气的称呼。比如,有些地方会叫岳父“老丈”、“老太爷”,叫岳母“老娘”、“老太太”。这些称呼,虽然听起来没那么文雅,但却充满了生活气息,也更显亲切。
那么,问题又来了,刚结婚的时候,怎么称呼对方父母才最合适呢?
我觉得,这个真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得看具体情况。首先,要看你和对方父母的关系。如果关系比较亲近,可以直接叫“爸”、“妈”,或者“叔叔”、“阿姨”,这样显得自然亲切。如果关系比较生疏,或者对方父母比较注重礼节,那就最好还是叫“岳父”、“岳母”,或者“公公”、“婆婆”,这样显得尊重。
其次,要看场合。如果是比较正式的场合,比如婚礼、寿宴等,最好还是用比较正式的称呼,比如“岳父”、“岳母”、“公公”、“婆婆”。如果是私下里,或者家庭聚会,就可以用比较亲切的称呼,比如“爸”、“妈”、“叔叔”、“阿姨”。
最后,还要看地方习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呼习惯。有些地方,比较讲究辈分,即使你已经结婚了,也不能直接叫对方父母“爸”、“妈”,而要先叫“叔叔”、“阿姨”,等生了孩子之后,才能改口叫“爸”、“妈”。
我记得我刚结婚的时候,第一次去我婆婆家,就特别紧张。我提前问我老公,说我应该怎么称呼你爸妈?我老公说,随便你,怎么叫都行。我说,那不行,第一次见面,总得正式一点吧。后来,我决定叫“叔叔”、“阿姨”。结果,我一开口,我婆婆就笑了,说:“哎呀,叫什么叔叔阿姨啊,叫爸、妈就行了!”当时,我心里就感觉特别温暖,觉得他们一家人都特别好相处。
所以说,称呼这个东西,其实是一种语言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怎么称呼对方父母,不仅仅是一个礼节问题,更是一个情商问题。
现在社会,虽然不像古代那么讲究繁文缛节,但基本的礼貌还是不能丢的。尊重对方父母,也是尊重自己的伴侣,更是尊重自己的婚姻。
我觉得吧,无论你叫“岳父岳母”,还是叫“爸妈叔叔阿姨”,最重要的,是真心实意地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称呼也在不断变化。以前觉得很正式、很古板的称呼,现在可能已经很少有人用了。而一些比较新的、比较流行的称呼,也逐渐被大家接受。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称呼对方父母的时候,也要与时俱进,灵活变通。既要尊重传统,又要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比如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用一些比较幽默、比较风趣的称呼,来称呼对方父母。比如,叫岳父“老丈人”、叫岳母“丈母娘大人”等等。这些称呼,听起来就比较轻松愉快,也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当然,这些称呼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些称呼不够正式、不够尊重。所以,在使用这些称呼的时候,还是要看对方父母的性格和喜好,选择最合适的称呼方式。
总之,称呼对方父母,是一门学问。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学习。只有真正了解了对方父母的性格和喜好,才能找到最合适的称呼方式,才能赢得他们的喜爱和尊重。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