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嘿,问到点子上了。你要是刚进铁路,或者是个“路外人”,八成会觉得这不简单嘛?官衔摆在那儿,叫“段长”呗,最多前面客气点,加个姓,叫“王段长”“李段长”。
没错,这么叫,不出错。但也就是不出错而已。在铁路这个大江湖里,尤其是在我们这些天天跟钢轨、跟机车、跟信号打交道的一线,一个称呼,那门道可深了去了。它不仅仅是个称呼,更是关系远近、场合氛围、个人情商的一张“活名片”。
我先给你画个像。 铁路 的“段”,那可是一个不小的山头。车务段、机务段、工务段、电务段……哪个段不是手底下管着几百号甚至上千号人? 段长 ,就是这个山头的“大当家”。他不仅要懂业务,还得会管人,能扛事儿,上要对得起局里的领导,下要罩得住这几百上千号兄弟的饭碗。这么个人物,你说,一个简单的“段长”能概括得了吗?

所以,怎么叫,得分场景,分人,分心情。
在 机关 里,那就不一样。机关大楼,白衬衫,窗明几净,文件摞得比砖头还高。在这种地方,规矩就是天。开大会,作报告,或者跟局里来人汇报工作,那必须是“X段长”,字正腔圆,一丝不苟。这是身份的确认,是层级的体现。你要是当着一堆领导的面,大大咧咧来一句“老大”,那不叫亲切,那叫没规矩,你跟 段长 都得挨刮。私下里,在机关办公室,年轻人或者资历浅的,也都是恭恭敬敬叫“段长”。这是职场法则,不光铁路,哪儿都一样。
但你只要一脚踏出机关大楼,到了 车间 ,到了班组,到了那股子机油味儿和汗水味儿混杂在一起的地方,整个世界就变了。
在这里,最流行、最通用、也最显“自己人”的称呼,就俩字儿: 老大 。
对,就是“老大”。
这个“老大”喊出口,感觉完全不一样。它不是黑社会的“老大”,而是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可和追随。为啥?因为在一线,大伙儿信奉的是实力,是担当。你 段长 能拍板解决问题,能在大雪封路的时候陪着我们在线路上啃冻馒头,能在弟兄们家里有事的时候说一句“活我安排人,你赶紧回去”,那你就是我们 老大 。这个称”呼”里,有敬,有爱,还有点“跟着你混没错”的江湖义气。
我记得有一年夏天,接触网出了个大故障,抢修了十几个小时,所有人都累趴下了。我们 段长 ,五十多岁的人了,硬是陪着我们熬了一宿。天亮的时候,他自己掏钱,让食堂送来几大锅热腾腾的牛肉面,一人一海碗,自己端着碗跟我们这群一身汗两脚泥的工人们蹲在一起吃。那时候,谁还叫他“段长”?周围此起彼伏的,全是“ 老大 ,您也多吃点!”“ 老大 ,这事儿多亏您在!”
那种感觉,你不在那个环境里,你体会不到。那一声“ 老大 ”,比任何正式的表彰都有分量。
当然,除了“老大”,还有个叫法也挺普遍,就是“头儿”。“头儿”这个词,比“老大”稍微随意一点,但意思差不多。一般是跟 段长 关系比较近的车间主任、老师傅们,私下里这么叫。“头儿,你看这事儿怎么办?”“头儿,我那儿缺个人,给匀一个呗?”这里面带着点撒娇、甚至“耍赖”的亲近感。
所以你看,从“王段长”到“段长”,再到“ 老大 ”和“头儿”,这是一个不断拉近心理距离的过程。
那是不是可以随便叫呢?当然不是。这里头的“火候”全靠自己拿捏。
你一个刚分来的愣头青,见着 段长 张嘴就来个“老大”,你信不信他能用眼神“杀死”你?他心里想的肯定是:你谁啊?咱俩很熟吗?我手底下哪个兵是你这么没大没小的?
正确的做法是,新人老老实实叫“段长”。等混熟了,看大家怎么叫,尤其是看那些有资历的老师傅怎么叫。慢慢地,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比如一起吃饭、一起在现场干活的时候,你可以试探性地跟着大家喊一声“ 老大 ”。如果 段长 笑了,或者很自然地“哎”了一声,那恭喜你,说明他心里接纳你当“自己人”了。
这事儿还有个代际差异。我们这些七零后、八零后,是从那种师徒如父子、 班组 如家庭的环境里过来的,我们更习惯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称呼。但现在九五后、零零后的孩子们,他们成长在另一个时代,很多人觉得直呼其职就很好,既尊重又保持了距离。所以有时候,你会看到一个车间里,老师傅喊“老大”,年轻徒弟喊“段长”的有趣景象。这也没什么对错,就是不同时代的人,表达亲近和尊重的方式不一样了。
说到底, 铁路内部对段长怎么称呼 ?答案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它像一个探测器,探测着你和这位“大当家”的距离,探测着你对这个环境的融入程度。
一个称呼,背后是一整套人情世故和不成文的规则。它比白纸黑字的制度,更能体现出铁路这个庞大系统里,那种既有严格纪律,又充满人情味和 兄弟 情谊的独特文化。
所以,如果你问我,我会说,公开场合叫“段长”,那是本分;私下里,能让你心甘情愿、发自肺腑地喊出一声“ 老大 ”,那才是一个 段长 真正的成功,也是我们这些基层 兄弟 对他最高的褒奖。这声称呼,沉甸甸的,是用信任和担当换来的,比什么都金贵。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