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白、数字难民,是对网络不熟的人的常见称呼吗?探讨不同人群对互联网的适应,以及更贴切的称谓选择。
叫他们什么好呢?那些对 网络 世界一头雾水,用智能手机只会接打电话的老人们?或者说,那些被 互联网 高速发展远远抛在后面的叔叔阿姨们?直接叫他们“ 网络 盲”?感觉有点刺耳,不太尊重人,对不对?
我姥姥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微信视频永远是怼着脸拍,发语音永远是带着浓重的乡音。什么扫码支付、APP下载,对她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你跟她讲“云存储”,她还以为你要把东西放到天上的云彩里去呢!

那要怎么称呼他们呢?我觉得简单点,叫“ 数字难民 ”挺贴切。他们就像是在 数字 时代里无家可归的人,茫然、无助,渴望融入,却又不知从何下手。这个词虽然略带悲情色彩,但至少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意识到这个群体的存在和困境。
当然,也有人觉得“ 网络小白 ”更合适。这个称呼比较中性,强调的是他们对 网络 知识的匮乏,而不是带有任何负面评价。就像一个刚开始学习走路的孩子,需要慢慢引导和帮助。不过,“ 网络小白 ”这个词用得有点泛滥了,听起来也缺乏一点人情味。
还有些更幽默的说法,比如“ 互联网 原始居民”、“ 数字化 石器时代人类”。这些称呼虽然听起来挺搞笑,但也能反映出他们与 网络 世界的格格不入。不过,用这种略带调侃的称呼,一定要注意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毕竟,谁也不喜欢被当成“老古董”看待。
我自己觉得,最好还是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称呼。如果对方是长辈,或者比较敏感的人,那最好用一些比较委婉、尊重的说法,比如“对 网络 不太熟悉的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人”。如果对方是朋友,或者比较开朗的人,那就可以用一些比较轻松、幽默的说法,比如“ 网络小白 ”、“ 数字化 新生”。
关键在于,我们要用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而不是带着优越感或者嘲笑。想想看,我们自己也曾经是某个领域的“ 小白 ”,也需要别人的耐心指导和帮助。
现在很多社区都在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班”,教老年人怎么用微信、怎么网购、怎么预约挂号。这些活动真的很有意义,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 数字 社会,享受到 互联网 带来的便利。
其实,教会他们使用 网络 ,不仅仅是教会他们一些技术操作,更是帮助他们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能够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获取信息,丰富生活,不再感到孤独和被遗忘。
所以,下次当你遇到一个对 网络 不熟悉的人,不要急着嘲笑或者抱怨,试着耐心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 数字 世界的温暖和美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包容。而这,也包括帮助那些“ 数字难民 ”找到他们的归属感。
说实话,我妈也是个“ 网络困难户 ”。每次教她用微信支付,我都得重复好几遍,她才能勉强记住。但看到她学会用手机跟亲戚朋友视频聊天,那种开心的样子,真的让我觉得很值得。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对 网络 不熟悉,就忽略他们的存在,甚至排斥他们。相反,我们应该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跨越 数字 鸿沟,让他们也能享受到 互联网 带来的便利和快乐。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