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这个问题。
每次在网上看到类似“黑人怎么称呼更礼貌的人”的提问,我都能隔着屏幕感觉到提问者那种小心翼翼,那种生怕一不小心就踩到“政治不正确”地雷的焦虑。这种心情,我太懂了。就好像走在薄冰上,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冒犯的雷区,而你手里却没有一份准确的地图。
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聊透,聊得实在点,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首先,得把一个词从你的字典里彻底、永久地删掉。对,就是那个你可能在电影里、在网上烂梗里听过的,以“N”开头的词的中文翻译—— 黑鬼 。
别找借口,别说“我没恶意”,也别说什么“开个玩笑而已”。这个词,它不是一个形容词,它是一把沾满了血和泪的刀子。这背后,是一整套复杂、沉重,甚至血腥的历史叙事,是从奴隶贸易的锁链声,到种植园的鞭笞,再到民权运动的呐喊,一路延续下来的创伤记忆。当你用这个词的时候,无论你本意如何,你都是在揭开一道几百年都未曾愈合的伤疤。所以,这个词, 绝对、绝对、绝对不能用 。这是底线,是红线,碰都不要碰。
那么,咱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中文语境里,到底该怎么说?
其实答案简单到让人有点意外。
就叫 黑人 (hēirén) 。
对,你没看错。就是这么直白。在当下的中国, “黑人”是一个中性、客观且最为广泛接受的称呼 。它不带褒贬,就像我们说“白人”、“亚洲人”一样,它描述的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族裔特征。你不需要绞尽脑汁去想什么“非裔朋友”、“深色皮肤的伙伴”这种听起来既别扭又刻意的词。那种过度“包装”的礼貌,反而显得生分和虚伪,让人感觉你心里有鬼,骨子里还是在把他当成一个需要特殊对待的“异类”。
记住,坦然和自然,本身就是一种尊重。
当然,如果你想显得更“懂行”一点,可以了解一下更细致的说法。在英语世界里,尤其是在美国,“Black”和“African American”(非裔美国人)是常见的用法。这两者有细微差别。“African American”特指那些祖先来自非洲的美国公民,而“Black”则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可以包括来自加勒比、欧洲或非洲本土的黑人。所以,一个来自尼日利亚的黑人,他就是Black,但他不是African American。
不过说实话,这属于进阶知识了。在绝大多数我们能遇到的场景里,你压根用不上这么精细的区分。大大方方地说 “黑人” ,完全没问题。比如,“我今天认识了一位新的黑人同事”,或者“那个黑人篮球运动员打球太帅了”。这都没毛病。
但是,我想说的重点,其实在下面。
所有关于“怎么称呼”的讨论,其实都还停留在表面。真正核心的问题,从来不是“用哪个词”,而是 “你把他当成什么” 。
这才是关键。
我给你讲个最简单的道理。你新认识一个朋友,他是北京人,你会天天追着人家喊“嘿,北京人”吗?你公司来了个新同事,是山东大汉,你会张口闭口“那个山东人,你过来一下”吗?
不会的,对吧?很奇怪,也很没礼貌。
你会怎么做?你会问他的 名字 。你会叫他“小王”、“李哥”,或者直接叫他的英文名“David”。
看,这才是解决所有称呼问题的终极答案—— 把对方当成一个活生生的、有名有姓的“个体” 。
当一个黑人朋友站在你面前时,他首先是“迈克”,是“索菲亚”,是你的邻居、你的同学、你的客户。他的身份,是由他的职业、他的爱好、他的性格、他的梦想构成的,而不是被一个简单的肤色标签所定义。
尊重,体现在你是否愿意去了解他作为“人”的那一部分 。
你跟他聊天,是只敢聊“你们国家怎么样?”“你喜欢吃中餐吗?”这种安全却疏远的话题,还是会像跟任何一个朋友聊天一样,聊聊最近看的电影,吐槽一下烦人的工作,分享一下周末去哪儿玩的计划?
你的眼神,是那种在动物园看新奇物种的好奇,还是平等而真诚的交流?
你内心的潜台词,是“哇,一个黑人”,还是“哦,一个新朋友”?
这种心态上的差异,比你用“黑人”还是“非裔人士”这个词,重要一万倍。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为“称呼”而焦虑,恰恰是因为我们下意识地把对方“特殊化”了。我们太在意他的肤色,太在意他“黑人”这个身份标签,以至于我们忘了他首先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有喜怒哀乐的 人 。
所以,咱们可以总结一下了:
- 禁忌词 :任何带有侮辱性的词汇,尤其是“黑鬼”,想都不要想。
- 安全词 :在中文语境下,需要泛指或描述时,大方使用中性词 “黑人” 。
- 最优解 :忘记标签,记住 名字 。用他的名字去称呼他,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高级别的尊重。
- 核心 :抛弃猎奇心态,把他当成一个需要被平等对待的 个体 。你的态度,远比你的措辞更重要。
别再纠结于那些细枝末节的词汇游戏了。真正的尊重,从来不是靠一个正确的词汇来粉饰,而是发自内心地,把他,就当成一个普普通通的、值得被认真对待的“人”。
当你能做到这一点时,你怎么称呼,都会是礼貌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