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称呼非洲大妈的妈妈?答案远比一个词汇复杂得多!

我跟你说,这个问题,乍一看,特简单,像个脑筋急转弯。但你要是真揣着这个问题,站到一位慈祥的非洲老奶奶面前,你才会发现,这道题的答案,压根儿就不在嘴皮子上,而是在心里,在眼睛里,在你的姿态里。

起初,我也是个愣头青。我有个特好的朋友,肯尼亚来的,叫阿米娜。有次要去她家做客,而且是见她外婆,也就是她妈妈的妈妈。我当时就犯了难,这……该怎么叫?咱们中国人,见长辈,嘴巴甜一点,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保管皆大欢喜。可这跨了半个地球,规矩能一样吗?

我就特实诚地去问阿米娜:“哎,我见到你外婆,我该叫啥?‘Grandma’?还是有啥特别的称呼?”

怎么称呼非洲大妈的妈妈?答案远比一个词汇复杂得多!

你猜怎么着?阿米娜笑得前仰后合,差点把手里的芒果汁给洒了。她说:“亲爱的,你问我‘非洲’该怎么称呼,就像我问你‘亚洲’人怎么称呼外婆一样。你让我怎么回答?”

我一下就懵了。对啊,我脑子里那个叫“非洲”的模糊概念,在人家看来,简直就是个笑话。那是一片拥有54个国家、上千种语言和数不清的部族文化的大陆。从北非的阿拉伯风情,到西非的约鲁巴鼓点,再到东非的斯瓦希里语,再到南非的祖鲁战舞……这中间的差别,比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可大得没边儿了。

所以,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认知颠覆就是: 不存在一个统一的“非洲式”称呼

那问题又回来了, 怎么称呼非洲大妈的妈妈 ?阿米娜看我那一脸求知若渴又有点窘迫的样子,终于收起了玩笑。她告诉我,在她们的语境里,最安全、也最温暖的一个词,你可能想不到,就是 Mama

是的,就是 Mama

这个词,在这里的含义被无限放大了。它早就不再是单纯的“妈妈”。任何一位你尊敬的年长女性,你都可以亲切地称呼她为 Mama 。它像一个万能的钥匙,充满了敬意和亲近感。叫一声“Mama”,传递的是“您就像我的母亲一样值得尊敬”,这是一种情感上的归属和认可,比任何一个精准的、符合人类学分类的称呼,都要来得有力。

当然,如果你想更“地道”一点,那就要看 语境 了。比如在阿米娜的家乡,讲斯瓦希里语的地方,外婆可以被称为 Bibi 。这个词一出口,那种亲昵和家族的联结感,就更深了一层。但阿米娜也警告我,这个词你可千万别拿到尼日利亚去用,不然人家可能还以为你在说什么莫名其妙的婴语。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关键点: 观察,远比开口更重要

在你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闭上嘴,竖起耳朵,睁大眼睛。看看阿米娜是怎么称呼她外婆的,听听邻里之间是怎么打招呼的。他们脸上是什么表情?是带着一丝不苟的尊敬,还是充满了家庭式的随和?他们的肢体语言是什么?是微微鞠躬,还是热情的拥抱?

这些,才是真正的“说明书”。

我记得我见到阿米娜外婆的那天,心里还在打鼓。那是个很清瘦、但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坐在院子里的一把旧木椅上,手里慢悠悠地剥着豆子。她皮肤是深邃的巧克力色,阳光洒在上面,泛着一层健康的光泽。她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像是刻着故事的年轮。

我没敢贸然开口。阿米娜走上前,用我听不懂的语言和她外婆说了几句,然后亲了亲老人的脸颊。老人抬起头看我,眼神非常温和,像午后静谧的湖水。

我学着当地人的样子,微微弯了弯腰,双手递上我带的茶叶,然后,我鼓足勇气,用最真诚的语气,轻轻叫了一声:“ Mama .”

那一瞬间,我看到她笑了。那笑容,从嘴角漾开,一直蔓延到眼角的皱纹里,像是把整个院子的阳光都点亮了。她拉过我的手,她的手掌很粗糙,但异常温暖,她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对我说:“Welcome, my child.” (欢迎你,我的孩子。)

那一刻我才彻底明白, 怎么称呼非洲大妈的妈妈 ,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从来就不是一个词汇。

它是一种姿态。是你发自内心的 尊重

称呼只是一个敲门砖,敲开门之后,人家看的是你这个人。你的眼神是否真诚,你的微笑是否温暖,你是否对他们的文化抱有好奇和敬畏。这些,是任何语言都无法伪装的。

在很多非洲文化里, 老祖母 这个角色,是家庭的基石,是智慧的源泉,是部族的活历史。她们是“Griot”(西非地区的口述历史传承人)的女性版本,肚子里装着整个家族的迁徙史和荣耀。 尊重 她们,就是尊重整个家族的根。所以,你的称呼,必须承载得起这份厚重的意义。

所以,如果你真的遇到了这个“难题”,别再去网上傻乎乎地搜索“非洲话的奶奶怎么说”了。

我给你几个掏心窝子的建议:

  1. 问你的朋友 。直接问那个带你去见长辈的朋友,这是最直接、最不会出错的方式。他会告诉你最贴切的本地叫法。

  2. 用“Mama”打底 。如果实在没得问,或者情况紧急,一声充满善意的“Mama”,永远不会错。记得,语气要柔和,要真诚。

  3. 身体语言是王道 。一个谦逊的姿态,一个友善的微笑,一个表示尊敬的微躬,比你说一万句花里胡哨的称呼都管用。在很多地方,双手递送或接收物品,是对长辈的基本礼仪。

  4. 忘记“非洲”这个词,记住“国家”和“民族” 。把你的认知颗粒度调得细一些。你会发现,加纳的阿肯族和埃塞俄比亚的阿姆哈拉人,他们的文化差异,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说到底,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我们,当面对一种我们完全不了解的文化时,应该抱持一种怎样的心态。是带着猎奇和想当然的傲慢,还是带着谦卑和学习的热忱?

答案,不言而喻。

那一声“Mama”,对我来说,早就不只是一个称呼了。它是一次文化洗礼,是我学会把“尊重”这个词,从一个抽象的概念,真正落实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发音里的开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