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以为,古人张口闭口,谈论的也是“中医”这两个字?就像我们今天说“我去看个中医”一样。
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中医”这个词,其实是个相当“年轻”的称谓,是近代为了和“西医”区分,才慢慢约定俗成的。在咱们老祖宗那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们对这门救死扶伤的学问,有着五花八门、而且个顶个儿有韵味的称呼。这些称呼,可不仅仅是个名字,那背后,藏着的是整个古代中国的哲学、文化和审美。

说真的,每次翻看古籍,看到那些称谓,我都觉得比“中医”这两个字要有血有肉得多。
比如,最“高大上”、最有源头感的,当属 歧黄之术 。
这四个字一出来,一股上古的、带着神话色彩的庄重感就扑面而来。歧,指的是岐伯;黄,指的是黄帝。传说中,《黄帝内经》就是黄帝与他的老师岐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的。所以, 歧黄之术 ,说白了,就是源自于华夏人文始祖的学问。这可不是随随便便一个郎中就能担得起的名号,它代表的是一种道统的传承,是一种近乎于“天人之学”的智慧。你能想象吗?一个古代的读书人,如果他同时精通医理,他跟朋友介绍自己,绝不会说“我会中医”,他可能会捻着胡须,淡淡地说一句:“略通 歧黄之术 罢了。”那份谦逊背后的自豪,全在这四个字里了。
如果说“歧黄之术”是讲究“道”的传承,那 仁术 这两个字,就直指医术的“心”。
这个词,我特别喜欢。它把医术的根本给点透了——仁爱。医者仁心,不是一句空话,它是刻在骨子里的职业操守。在儒家文化浸润的古代社会, 仁术 这个称呼,简直就是对一个医生最高的褒奖。它意味着,你的技术不仅仅是用来赚钱谋生的工具,更是你实践“仁爱”之道的途径。我总会脑补这样的画面:一个老医师,背着药箱,风尘仆仆地赶到穷苦人家,分文不取,只为救治一个病重的孩子。邻里乡亲们感念他,不会说“这大夫医术真好”,他们会说:“先生行的是 仁术 啊!”这里面,有感激,有尊敬,更有一种对高尚品德的确认。它让冰冷的技术,一下子就有了温度。
当然,除了这些偏向哲学和道德的称呼,古人也有更“接地气”,更具技术性的叫法。
比如, 方技 。
这个词就非常实在。“方”,指的就是药方、丹方;“技”,指的就是各种治疗技术,比如针刺、艾灸、按摩等等。《汉书·艺文志》里就专门列有《方技略》,把当时的医药学问分成了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四类。你看, 方技 这个词,一下子就把医术的核心内容给概括了。它不像“歧黄之术”那么玄远,也不像“仁术”那么侧重品德,它就是一个纯粹的、对一门专业技术的客观描述。在官府的档案里,或者在一些技术性的讨论中,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可能就相当高。它少了一点文人气息,但多了一份匠人的严谨和实在。
说到文人气息,就不能不提那两个美到骨子里的称呼: 杏林 和 悬壶 。
每次提到 杏林 ,我眼前就会浮现出一片郁郁葱葱、随风摇曳的杏树林。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他为人治病,不收钱财,只要求病愈者在他隐居的庐山下种杏树。重病治愈的种五棵,轻病治愈的种一棵。几年下来,竟然蔚然成林,足有十万余株。后来,董奉就用杏子换取粮食,来周济贫苦的百姓。
多美的一个故事!从此以后, 杏林 就成了医学界的代称。医生们会自豪地称自己是“杏林中人”,人们赞美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会说他“誉满杏林”。这个词,充满了诗意和一种奉献精神。它不是在说技术,而是在说一种境界,一种“我来此世,只为播种,不问收获”的境界。
而 悬壶济世 ,则带着一丝仙气和神秘色彩。
传说东汉时,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看见市集上有个卖药的老翁,腰间总是悬挂着一个葫芦。奇怪的是,每天收市后,老翁就“嗖”地一下,跳进那个小小的葫芦里不见了。费长房觉得这绝非凡人,就去拜师。后来才知,老翁乃是“壶公”,在葫芦里别有洞天。于是, 悬壶 就成了行医的代名词,尤其是指那些云游四方、治病救人的医生。一个药铺门口,如果挂上一个大葫芦,那就是最显眼的招牌,告诉所有人:这里可以看病抓药。直到今天,这个意象依然深入人心。它代表着一种朴素的、流动的、深入民间的生命力。那个小小的葫芦,装的仿佛不是药,而是能解救众生疾苦的希望。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称呼,虽然不完全指代整个医术体系,但也息息相关。比如把医术本身称为 医道 ,将之上升到“道”的层面,强调其规律性和哲学性;比如称呼医生为“郎中”、“大夫”、“医官”、“御医”,不同的身份地位,称呼也截然不同。
你看,从神圣的 歧黄之术 ,到慈悲的 仁术 ;从专业的 方技 ,到诗意的 杏林 、传奇的 悬壶 。古代人对医术的称呼,是如此丰富、立体而饱含深情。
每一个称谓,都像是一扇小窗,推开它,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古人对生命、对天地、对道德的全部理解。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起中医医术在古代叫什么,别再只干巴巴地说“古代的医学”了。你可以告诉他,它曾被称作 仁术 ,因为它有一颗温暖的心;它也曾被叫做 杏林 ,因为它是一片荫蔽后人的绿洲。这些名字,远比“中医”这两个字,更能道出它那延续千年的、真正的魂。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