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儿子怎么称呼啊?这背后藏着一部浓缩的亲子关系史

嗨,说起 大家的儿子怎么称呼啊 这事儿,可真不是一两个词能讲完的。这简直就是一部流动的、有温度的、跟着孩子身高一起变化的家庭编年史。

你问我?我家的那个,现在我基本就喊“ 儿子 ”,或者干脆一个字:“喂”。听着特冷淡是吧?但你不知道,这俩字背后,叠着多少层曾经的称呼。

刚生下来那会儿,天呐,那是什么?那不是一个人,那是一团需要捧在手心的稀世珍宝。那时候的他,就是一团软乎乎、散发着奶香的小肉球,你恨不得把全世界最甜、最软的词都堆到他身上。 宝贝 、心肝、宝宝,这些都是基础款。我老婆,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小糯米团子”、“我的小猪包”,肉麻得我一个大老爷们儿在旁边听着都起鸡皮疙瘩。但你还就觉得,贴切!太贴切了!那时候的 称呼 ,根本不是为了叫他,是为了抒情,是为了表达你心口那团快要满溢出来的、滚烫的爱意。

大家的儿子怎么称呼啊?这背后藏着一部浓缩的亲子关系史

然后,这团“小糯米团子”会爬了,会走了,会用他那沾满口水的小手扒拉你刚泡好的茶了。这时候, 称呼 就迎来了第一次“变质”。

臭小子 !”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喊他。当时他把我的模型飞船从桌上推了下去,摔得稀碎。我气得脑门充血,脱口而出。喊完我就后悔了,看他吓得一哆嗦,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但奇怪的是,从那以后,“ 臭小子 ”这个词就赖上他了。带着点宠溺的埋怨,又有点无可奈何的亲昵。尤其是在他干了什么让你哭笑不得的“好事”之后,一声“ 臭小子 ”,简直是父爱最真实的写照。什么“小破坏王”、“混世魔王”、“小兔崽子”,都是这个时期的限定款。这些 称呼 ,像一个标签,贴在那个上蹿下跳、精力无限、让你又爱又气的年纪。

这期间,还有个重要的角色—— 小名 。叠字派是最常见的,什么乐乐、明明、壮壮。我家也不免俗,取了个叫“豆豆”的。这个 小名 ,是家庭内部的通行证,是独属于我们的亲密代码。在家里,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喊,但出了门,尤其是在他开始有小伙伴之后,情况就变得微妙了。

我记得特清楚,他上幼儿园大班那年,我送他去学校,在门口习惯性地喊了一声:“豆豆,水壶别忘了!”他“嗖”地一下回头,满脸通红,压低声音跟我说:“爸!别这么叫我!”

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我才意识到,我的 儿子 ,他长大了,他有自尊了,他需要一个在“外面”听起来更酷、更成熟的身份。从那以后,在公开场合,我开始有意识地喊他的 大名 。那个印在户口本上,被我们赋予了无数美好期望的正式名字,终于在他的社交生活中,C位出道。

而那些曾经无比亲昵的 小名 和绰号,就慢慢退回到了家庭这个最私密的空间。偶尔说漏嘴,换来的绝对是青春期少年一个能杀死人的白眼。

再后来,他上了中学,进入了那个传说中“狗都嫌”的叛逆期。我们的交流,被压缩到了极致。

“吃饭。”“嗯。”“钱够吗?”“够。”

那时候,别说 小名 了,连“ 儿子 ”这个词都显得有点多余。有时候看着他紧闭的房门,我心里翻江倒海,想说的千言万语,最后也只是化成一句:“早点睡。”他高了,壮了,声音也变粗了。你再想用“ 臭小子 ”去形容他,都觉得有点违和。他不再是那个能被你一把拎起来的小不点了,他是个独立的、有自己想法、甚至比你还高的大男孩了。

这时候的 称呼 ,变得小心翼翼,像是在试探。有时候我会故意用他同学给他起的 绰号 喊他,想显得自己很“潮”,能融入他的世界。结果往往是自讨没趣,他会皱着眉说:“爸,你能不能正常点?”

得,正常点,就正常点吧。

于是,“ 儿子 ”成了最安全、最稳妥,也最常用的 称呼 。它不像“ 宝贝 ”那么腻,也不像“ 臭小子 ”那么“野”,更不像 大名 那样显得公事公办。它就是一种身份的确认,一种血缘的宣告。我在叫你,因为你是我的 儿子 。就这么简单。

现在,他去外地上大学了。我们之间的交流,全靠手机。电话接通,我的一声“ 儿子 ”,和他的一声“爸”,就像一个开关,瞬间拉近了上千公里的距离。有时候,听着他在电话那头描述他的大学生活,聊他的专业,他的朋友,我恍惚间,会特别想喊他一声“ 臭小子 ”。我知道,这一声喊出去,他不会再给我白眼了,他可能会笑,会说:“爸,又想我小时候捣蛋了吧?”

你看, 称呼 就是这么个奇妙的东西。它记录着时间,也包裹着情感。从“心肝 宝贝 ”到“ 臭小子 ”,再到他的 大名 ,最后回归到最质朴的“ 儿子 ”,这里面藏着一个父亲心情的转变,也藏着一个男孩成长的足迹。

所以, 大家的儿子怎么称呼啊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个 称呼 ,都是一段独一无二的故事。它可能是甜的,是酸的,是哭笑不得的,但归根结底,它都是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而我呢,看着他高大的背影,心里默念的,可能还是当年那个最初的、最傻的、只属于我的—— 宝贝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