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你要是搞错了,那尴尬劲儿,能让你抠出一座三室一厅。刚出去那会儿,谁不是战战兢兢,生怕哪句话说错,哪个礼仪不到位,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掌握着你学分、甚至学术生涯命脉的教授们。称呼,就是第一关,也是个 踩雷重灾区 。
我跟你讲,你脑子里那个根深蒂固的“老师好”,到了国外,尤其是英语世界,请立刻、马上、原地封印。一封邮件发过去,开头直接‘Dear Teacher Wang’,完蛋,基本上你在教授那儿的第一印象分,已经跌破发行价了。为啥?因为 “Teacher” 这个词,在英语语境里,特指中小学老师,充满了那种领着小朋友做游戏的画面感。你一个大学生,研究生,管一个满腹经纶的博士教授叫“Teacher”,那感觉,就像管一个公司CEO叫“班长”一样,辈分和专业度,瞬间垮掉。
那到底该怎么叫?别急,这事儿得拆开看,不同场合,不同关系,门道多着呢。

黄金法则:最安全、最万能的公式
如果你不确定,或者这是你们的第一次接触,比如发第一封套磁信、第一节课提问,记住这个万能公式:
Professor + [对方的姓氏]
比如,你的教授姓 Smith,那就叫 Professor Smith 。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安全牌。无论对方是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还是正教授(Full Professor),用 Professor 称呼,都是一种尊重,绝对不会出错。这个词直接点明了对方的职业身份,专业且敬重。
进阶选项:彰显你“懂行”的称呼
如果你稍微做了点功课,比如去学校官网的 faculty 页面瞅了一眼,发现这位教授拥有博士学位(Ph.D.),那么你就有了一个更精准的选项:
Dr. + [对方的姓氏]
比如, Dr. Smith 。这个称呼强调的是对方的学术资格和博士头衔。在很多情况下, Dr. [Last Name] 和 Professor [Last Name] 是可以互换的,都非常得体。甚至在某些非教学岗位的研究人员(比如研究所里的博士后、研究员),他们不是“教授”,但拥有博士学位,这时候用 Dr. 就比用 Professor 更准确。所以,当你摸不清对方具体教职,但确定他有博士学位时, Dr. 也是一张王牌。
说白了, Professor 和 Dr. 就是你在学术场合的两大护身符,见谁都能用,用了都说好。
关系破冰:从“姓”到“名”的飞跃
这才是最有意思,也最考验你情商的地方。国外的学术氛围,尤其是北美,相对轻松。很多教授,人特别 nice,不喜欢端着。很可能第一节课,或者回你第一封邮件的时候,他就会在末尾署上自己的名字,或者直接说:
“Oh, just call me John.”
听到这句话,你的反应是什么?
千万别客气!千万别觉得“哎呀,这多不礼貌啊”,然后继续一口一个“Professor Smith”。不,人家让你叫他 John ,你就大大方方地叫 John 。这是一种邀请,一个信号,代表他希望和你的沟通能更平等、更直接。你如果还坚持用姓氏称呼,反而会显得你很见外,甚至有点“不上道”,在你们之间竖起一道无形的墙。
我当时就犯过这种傻。我的导师,一个特别酷的英国老头,第一次 meeting 就让我叫他 David。我呢,哪敢啊,还是毕恭毕敬地 “Professor Clark”。他纠正了我两次,后来就笑笑不说话了。直到后来和一个本地同学聊天,他才点醒我:“他让你叫他名字,是把你当自己人看,你老那么客气,他会觉得你不愿意拉近关系。” 我这才恍然大悟,感觉错过了一个亿。
所以,记住: 当教授主动邀请你直呼其名(call me by my first name)时,请务必从善如流 。这是你融入学术小圈子,和教授建立良好个人关系的关键一步。
但是,反过来, 如果教授没开口,你千万别自作主张 。别看美剧里学生跟教授勾肩搭背、直呼其名,那是艺术加工。现实中,在没有得到许可前,贸然用名字称呼教授,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特殊副本:欧洲大陆的“头衔崇拜”
前面说的,主要适用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这些英语国家。如果你去的是欧洲大陆,比如德国,那称呼的讲究可就上了一个新高度。
在德国,学术头衔是极其被看重的。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正教授,最最最正式、最尊敬的称呼,可能会复杂到让你舌头打结:
Herr Professor Doktor [Last Name]
你没看错,就是这么一长串!Herr 是“先生”,Professor 是“教授”,Doktor 是“博士”。这是对对方所有身份的最高致敬。虽然在日常口语中,可能会简化为 Herr Professor [Last Name] 或者 Herr Doktor [Last Name] ,但你得知道,这个传统依然存在,尤其是在非常正式的场合或者面对老派的教授时。冒然简化,可能会被视为不敬。
所以,去不同国家,最好还是稍微做点功课,了解一下当地的文化习惯。
总结一下,划重点:
- 禁忌词: 彻底忘掉 Teacher 这个词。
- 万能牌: 不确定就用 Professor [Last Name] 或者 Dr. [Last Name] ,绝对安全。发邮件的开头(Salutation)用 Dear Professor Smith, 或者 Dear Dr. Smith,。
- 看信号: 教授让你叫他名字(First Name),比如 “Call me John”,你就高高兴兴地改口叫 John 。这是拉近关系的橄榄枝,一定要接住。
- 别主动: 教授没发话,你就老老实实地用姓氏称呼,别自作聪明。
- 查信息: 搞不清对方是 Professor 还是 Dr.?去院系官网查!花一分钟时间,避免几周的尴尬。
- 分地域: 北美和英国相对随意,德国等欧洲国家对头衔的尊重根深蒂固,需要更正式。
称呼这件事,往小了说,是个礼貌问题;往大了说,它反映了你对学术环境、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搞对了,能帮你更快地建立信任,顺利开启你的学术之旅。搞错了,虽然不至于让你挂科,但那份挥之不去的别扭,也够你喝一壶的。所以,这门“称呼学”,绝对是每个准留学生的必修课。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