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 职场碰到老板怎么称呼 ,这事儿绝对能排进“当代职场十大未解之谜”的前三。别笑,你敢说你没在电梯里、走廊拐角、甚至是厕所门口碰到老板时,脑子里瞬间闪过一万个弹幕,最后嘴巴却像被502胶水黏住了一样,憋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我跟你讲,这根本不是小题大做。这声称呼,就像一把钥匙。用对了,能打开一扇沟通的大门,甚至让老板觉得你这小伙子/小姑娘有眼力见儿,懂事。用错了?呵呵,轻则尴尬,重则可能就给你的职业生涯埋下一颗小小的、但随时可能引爆的地雷。就这么现实。
刚进公司那会儿,我就是个愣头青。我们部门老大姓李,是个雷厉风行的女强人。我看周围老员工都叫她“李总”,我也就跟着叫。这没毛病,属于安全牌。但有一次,公司团建,大家酒过三巡,气氛那叫一个热烈。旁边一哥们儿,比我早来两年,端着酒杯就过去了,喊了一声“李姐,我敬你一杯!” 我当时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李姐”?这么亲密?

结果你猜怎么着?我们那位平时不苟言笑的李总,居然乐呵呵地把酒喝了,还拍拍那哥们的肩膀说“小王,你这个项目方案做得不错,继续努力”。
我当时就悟了。称呼这玩意儿,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它是个动态变化的函数,变量就是: 场合、公司文化、以及你和老板的距离感。
所以,别再傻乎乎地到处问“我应该叫老板什么?”了,没人能给你标准答案。你得自己学着 察言观色 ,自己去“解码”。
来,我给你掰扯掰扯几个常见的“解码”场景:
第一层:安全区——“X总/X经理”大法
这是最稳妥、最不会出错的叫法。无论你在什么公司,国企、私企、外企,也无论老板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上来先叫职位,绝对是 万金油 。比如“王总”、“陈经理”、“刘总监”。
这招特别适合新人,或者在你不确定公司氛围、不熟悉老板脾气的时候。它传递的信息很清晰:我尊重您的职位,我懂规矩。这在任何正式场合,比如会议、汇报工作时,都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记住,职场第一课,不是展现你多有创意,而是展现你多靠谱。
第二层:破冰区——“老师”或英文名
有些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大厂、创意产业或者外企,文化会相对扁平。大家可能都用英文名,什么Tony、Mary、David。这时候你还一口一个“马总”,反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甚至有点土。
怎么判断?很简单,开会时听听大家怎么叫。如果全场都在“Kevin,这个数据你再看一下”、“Cici,那个设计稿什么时候出?”,那你最好也赶紧给自己起个英文名,然后大大方方地叫老板的英文名。
还有一种情况,在一些技术驱动或者文化气息浓厚的公司,大家喜欢称呼资深人士为“老师”。比如“马老师”、“雷老师”。这既表达了尊敬,又比冷冰冰的“总”多了一丝亲近和对专业能力的认可。但前提是,得有这个风气。如果全公司就你一个人这么叫,那画面……简直是 社死现场 。
第三-层:亲密区——“X哥/X姐”的冒险
这一层,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个“李姐”的故事。这种称呼,绝对是大冒险。用对了,你可能就此进入了老板的“自己人”圈子;用错了,你就是那个没大没小、不懂分寸的愣头青。
什么时候能用?1. 非正式场合 :比如公司聚餐、团建活动、私下里一起吃饭。气氛到了,大家都放开了,或许可以一试。2. 老板主动释放信号 :比如老板自己开玩笑说“哎呀,别叫王总了,叫我老王就行”,或者他经常称呼其他资历老的员工为“小张”、“小李”。3. 你已经和老板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 :你工作能力突出,他很欣赏你,你们私下偶尔也能聊几句工作之外的。
但!是!请注意,我用了“冒险”这个词。在你没有十足把握之前, 千万别自作多情 。尤其是当你是新人,或者老板本身就是个严肃、注重等级的人时,贸然叫“哥”或“姐”,大概率会撞在枪口上。人家心里可能在想:我跟你很熟吗?
第四层:雷区——千万别踩
说了这么多能叫的,再说说绝对不能叫的。
- “老板” :听着好像没问题?其实问题很大。除非是那种三五个人的小公司,创始人就是老板,大家习惯这么叫。在稍微大一点的公司里,你对着你的部门经理喊“老板”,会显得很奇怪。第一,他不是公司真正的老板;第二,这个词有点江湖气,不够职业。
- “喂”、“那个谁” :这不用我说了吧?除非你想当天就提交辞职报告。
- 老X :比如“老张”、“老李”。这是平级之间,或者上级对下级,或者关系好到一定程度的老员工之间才能用的。你一个新人,上来就叫你老板“老王”,你信不信他能让你立刻“老”死在工位上?
- 油腻的昵称 :自己给老板起一些奇怪的昵称,并自以为幽默地在公开场合叫出来。这不叫情商高,这叫没脑子。
说到底, 职场碰到老板怎么称呼 ,考验的不是你的口才,而是你的“眼力见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
这门学问,没人手把手教你。你得像个侦探一样去观察,去搜集信息。* 听听老员工怎么称呼老板,在不同场合下。* 看看公司内部邮件的称谓格式。* 观察老板对不同称呼的反应,是欣然接受,还是嘴角抽搐了一下。
这声称呼,是你递出的第一张社交名片。它无声地告诉别人,你是否懂得阅读空气,是否理解这个环境的潜在规则。这比你做一份漂亮的PPT重要得多。因为一个连称呼都搞不定的人,很难让人相信你能搞定更复杂的工作。
所以,下次再在电梯里碰到老板,别再只是傻笑了。根据你“侦查”到的情报,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称呼,大大方方地问声好。可能就是这一个简单的细节,让你在老板心中的印象分,悄悄地,就加上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