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后怎么称呼对方公公婆婆?超全攻略让你不尴尬

说真的, 怎么称呼对方公公婆婆 这事儿,绝对能排进“当代青年婚前焦虑榜”前三。别笑,你以为就是张张嘴的事儿?我跟你讲,这里面的学问,比高数还绕。叫错一声,那个尴尬的氛围,能让你当场用脚趾抠出个三室一厅来。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问题,它背后是人情、是尊重、是家庭关系的第一次试探,简直就是一枚埋在亲家见面饭桌上的社交地雷。

很多人,尤其是刚谈恋爱那会儿,觉得这事儿远着呢。跟着对象回家,嘴甜一点, 叔叔阿姨 叫得那叫一个顺溜。这时候的“叔叔阿姨”,带着点恰到好处的客气和疏离,安全得很。它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告诉你:我们关系好,但还没到那一步。这层窗户纸,谁也别急着捅破。我见过有的小年轻,八字还没一撇呢,就上头了,冲着对方父母一口一个“爸妈”,你猜怎么着?人家父母表面笑嘻嘻,心里指不定在犯嘀咕:这孩子,是不是有点太不见外了?

结婚后怎么称呼对方公公婆婆?超全攻略让你不尴尬

所以,恋爱阶段,听我的,就老老实实叫“叔叔阿姨”,谁叫谁省心。

真正的考验,是从你们决定要结婚那一刻开始的。

订婚宴上,或者双方父母坐下来商量婚事的饭局上,那个传说中的环节—— 改口 ,就来了。这可不是你随随便便吃着饭,一拍大腿就能叫出口的。通常,这都是个带有仪式感的时刻。对方父母会准备一个大红包,叫“改口费”。你得当着所有人的面,清清楚楚、大大方方地喊出那两个字。

爸。妈。

就这两个字。

对,听起来简单。但那一刻,你试试。那种感觉就像是,明明你心里已经把他们当成了一家人,可话到嘴边,舌头就跟打了结一样,硬是拐不过那个弯儿,最后只能含含糊糊地“哎”一声,企图蒙混过关。

千万别这样!

这种关键时刻,你越是扭捏,场面越是尴尬。我朋友就经历过,她老公当时紧张得满头大汗,对着她爸妈,嘴巴张了半天,蹦出来一句:“叔……哦不,爸……叔叔……”全场静默三秒钟,然后爆笑。虽然是善意的笑,但你想想当事人的心情?估计以后每次家庭聚会,这都得是个保留笑料。

所以, 改口 之前,我给你的建议是:做点心理建设。你甚至可以自己在家偷偷练习几遍。别觉得傻,这跟上台演讲前背稿子一个道理。你要明白,这一声“爸妈”,不仅仅是换个称呼,它是一种身份的转变,是你正式被这个家庭接纳的信号。你叫得越是自然、真诚,对方父母心里就越是熨帖。

当然,我知道,总有人就是叫不出口。尤其是那些跟自己原生家庭关系比较疏离,或者性格本身就内向的人。对着几十年的“叔叔阿姨”突然要改口叫“爸妈”,那感觉,跟让你突然说外星语也差不多了。

叫不出来,怎么办?

第一,别硬扛。你越是为难,表情越是僵硬,别人看着也难受。这时候,就轮到你那个神仙伴侣出场了。

问你另一半 ,这才是终极奥义。

在你抓耳挠腮、不知所措的时候,请务必、一定、千万要拉着你的伴侣,找个没人的角落,好好问问他/她:“宝贝,我当着你爸妈的面,直接叫爸妈行吗?他们那边有什么讲究没有?会不会觉得我太唐突了?”

你另一半,才是你和ta原生家庭之间最好的翻译官和缓冲带。他最了解自己父母的脾气性格。有的父母就喜欢直来直去的,你大大方方叫了,他们高兴得合不拢嘴。有的父母可能比较传统,希望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比如订婚宴)再改口。还有的,可能因为地域习俗,有别的叫法。

比如,有些地方,尤其北方一些地区,可能会跟着丈夫喊“爹、娘”,听起来就更亲近、更接地气。而南方很多地方,就是标准的“爸爸、妈妈”。你不问,你怎么知道?猜吗?万一猜错了呢?

婚后,称呼这事儿就变得更日常了。大部分情况下,叫“爸妈”是主流。但如果你真的、真的就是叫不惯,也别把自己逼死。还有曲线救国的办法。

最常见的一招,就是 “带主语” 。比如当着外人的面,你可以说“我爱人的爸爸/妈妈”,或者等有了孩子,直接用“宝宝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家里,人少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些更亲昵又不那么正式的称呼,比如“(老公名字)的爸爸/妈妈”。虽然听着有点绕,但至少不会出错,也给了自己一个缓冲期。

我有个朋友,结婚五年了,还是叫不出口“妈”。她跟婆婆关系特别好,俩人跟姐妹似的。她怎么办呢?她直接给婆婆取了个外号,叫“X姐”(婆婆名字里的一个字)。婆婆是个特开明的人,觉得这称呼又亲切又年轻,喜欢得不得了。当然,这种属于特例,需要你对公婆的性格有十足的把握,轻易不要模仿。

说到底, 怎么称呼对方公公婆婆 ,核心就两点:

一是 尊重 。你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而不是敷衍了事。二是 沟通 。千万别一个人瞎琢磨,拉上你的伴侣,这是你们两个人的事。

称呼,说白了,它只是一个符号,是家庭关系漫长旅程的起点。一声“爸妈”叫得再甜,如果之后没有实际行动的关心和尊重,那也只是空洞的口号。反过来,就算你一时半会儿叫不出口,但你用行动去证明你把他们当家人,逢年过节有问候,身体不适懂关心,他们也一样能感受到你的真心。

别把这事儿想得太可怕,也别想得太简单。它是一门需要用点心,但最终回归于“真诚”二字的学问。那一声称呼,是你递过去的名片,上面写着:“你好,从今天起,我们是一家人了。”

而真正的故事,从这张名片递出去之后,才刚刚开始。称呼只是敲门砖,心到了,比什么都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