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真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它就像一根鱼刺,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吐不出来。就是那个天杀的 称呼 问题。特别是, 姑姑和姐夫怎么称呼她 ——也就是我老婆。
你可能觉得,这有什么难的?嗨,你来,你来试试。
上周末,家庭聚餐,我姑姑,一个标准的、热心肠的、但对传统礼节有点“执念”的可爱女士,从厨房端着一盘刚出锅的红烧肉出来。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她想让我老婆搭把手,递个盘子。然后,经典的一幕上演了。

“哎,那个……”我姑姑的声音卡在了半空中,眼神在我老婆脸上和盘子之间来回飘移,脸上挂着那种想说话又不知道怎么开口的、标志性的僵硬微笑。
空气瞬间安静。我甚至能听见火锅里咕噜咕噜冒泡的声音都小了下去。
我老婆呢,也是个机灵人,立马站起来,“姑姑,我来!”
一场小小的尴尬,就这样被机智地化解了。但问题还在那儿,悬着。
你说, 姑姑 该怎么叫?
叫全名?张静雅?太生分了。感觉像在公司里点名,下一秒就要开始汇报工作。我们可是在家里吃饭啊!
叫“侄媳妇”?我的天,这词儿我只在电视剧里听过,还是那种古装宅斗剧。现实生活中谁这么说啊?我姑姑要是真这么喊出口,我估计我老婆能当场石化,而我,脚趾能抠出一套三室一厅的海景房。这 称呼 太有年代感了,跟我们这群成天玩手机、点外卖的年轻人,完全不在一个次元。
叫“静雅”?去掉姓,只叫名字?这似乎是目前最主流、最稳妥的方案了。可问题又来了,我老婆的名字是三个字,叫“静雅”还行,要是叫“雅”,又显得过于亲昵,那是我这种当老公的专属。而且,万一名字不好拆呢?比如叫“李娜”,你让长辈叫“娜”?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所以,我可怜的 姑姑 ,只能选择那个万能的、但又最伤人的词——“哎”。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 姐夫 。
我姐夫,人特好,典型的理工男,平时话不多,逻辑清晰,代码写得飞起。可一到这种需要人情世故的场合,他就……彻底宕机。
他和 姑姑 的困境还不一样。姑姑是长辈对晚辈,好歹有个上下之分。可姐夫和我老婆,是平辈啊!
他是我老婆的“姐夫”,没错。但我老婆是他老婆的“妹夫”的……老婆。这关系,绕不绕?
他不能叫我老婆“弟妹”,因为我是他老婆的“妹夫”,不是“弟弟”。辈分上,我比他小。
那叫“嫂子”?更不对了,那是对我哥的老婆的称呼。
所以,我姐夫,一个智商170的男人,在“如何称呼我老婆”这个千古难题面前,彻底败下阵来。他的解决方案比我姑姑还绝——能用眼神沟通就绝不开口,实在不行就用手指一下,或者直接喊我,“哎,让你媳妇儿……”
我真的,哭笑不得。
这件小事,成了我们家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绕开这个雷区。但这不解决问题。那种悬浮在饭桌上空的微妙气氛,其实比直接叫错更让人难受。它像一层看不见的膜,把我老婆和我的原生家庭隔开了那么一小步。而这一小步,就是从“自家人”到“客人”的距离。
我跟我老婆私下也聊过这事儿。她倒是挺看得开,笑嘻嘻地说:“没事儿啊,他们叫我什么都行,叫‘喂’都行,只要记得给红包就行。”
话是这么说,但我知道,她心里肯定还是有点小小的别扭。谁不希望被亲人用一个亲切又得体的 称呼 叫着呢?那是一种身份的认同,一种情感的接纳。
后来我琢磨,这事儿不能等他们来解决。他们一个碍于传统,一个不善言辞,指望他们主动破冰,太难了。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铃”,就得我和我老婆来系,也得由我们来解。
于是,又一个家庭聚会。我特意主动挑起了这个话题。
我端起酒杯,对着我姑姑,半开玩笑地说:“ 姑姑 ,我跟您汇报个事儿。以后您别‘哎’‘喂’的了,您就叫她‘小雅’,或者跟我们一样叫她名字都行,多亲切!”
我姑姑愣了一下,随即如释重负地笑了,那笑容,是发自内心的舒展,“哎呀,你看我,就是想太多,行行行,就叫小雅,小雅,多好听!”
然后我又转向我姐夫,他正埋头苦吃,假装没听见。
“ 姐夫 !”我加重了语气,“你也是,以后别用眼神发电了,直接叫名字,‘静雅’,或者跟她们姐妹之间一样,叫她小名都行,别那么客气。”
我姐夫抬起头,脸有点红,嘿嘿一笑,点了点头。虽然没说话,但那表情,分明写着“你可算帮我解决了大麻烦”。
你看,事情就这么简单。
很多时候,所谓的“规矩”和“尴尬”,都是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心理障碍。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在一个新旧观念交替的时代,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都比父辈们要复杂得多。那些老旧的、严格的 称呼 体系,很多已经不适用了。
真正的尊重和礼貌,不是死守着一本快要发霉的“称谓大辞典”,而是找到一种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舒服、自然的方式。
是叫名字?还是叫小名?是跟着老公叫?还是创造一个专属的昵称?
答案,根本就不在别处,就在你们自己家里,在每一次具体的沟通里,在每一个愿意主动向前一步的瞬间里。
所以,如果你的家里也存在“ 姑姑和姐夫怎么称呼她 ”这种世纪难题,别再干等着了。主动出击,开个玩笑,捅破那层窗户纸。你会发现,生活,会因此而轻松、顺畅得多。那声亲切的“小雅”,远比任何合乎“规矩”却拗口陌生的 称呼 ,要温暖一百倍。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