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的其他称呼怎么读?探秘瑇瑁、蝳瑁、十三鱗的读音与故事

说起 玳瑁 ,你脑子里是不是就蹦出那两个字?但你知道吗,这家伙的“马甲”可多了去了,而且每个马甲背后,都藏着一串故事,读音还挺讲究。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这些听起来有点古怪又颇具韵味的名字,到底该怎么念,又藏着些什么门道。

咱们先从最常见,也最容易让人犯迷糊的两个异体字说起: 瑇瑁 蝳瑁

看到“瑇”这个字,左边一个“王”字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是“hú”?或者干脆就卡壳了。别急,其实它的读音,和“玳”一模一样,就念 dài 。所以, 瑇瑁 ,读作 dài mào

玳瑁的其他称呼怎么读?探秘瑇瑁、蝳瑁、十三鱗的读音与故事

为什么用这个“瑇”字?你品,你细品。那个“王”字旁,在古代汉字里,常常和美玉、珍宝挂钩。古人看到它那温润如玉、光华流转的背甲,那种感觉,就好像从南海的碧波里捞起了一块会呼吸的宝石,不给它个“王”字旁,都对不起这份天赐的华美。这个“瑇”字,一下子就点明了它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它不是寻常生物,它是来自海洋的珍奇瑰宝。这个名字,带着一种贵气,一种被文人雅士、王公贵族捧在手心里的娇贵。

接着看另一个, 蝳瑁 。这个“蝳”字,左边一个“虫”字旁。这下就好理解多了吧?它的读音,同样是 dài 。所以, 蝳瑁 ,也读作 dài mào

这个名字,就显得“朴实”多了,更偏向于生物学的分类。古人把很多非哺乳类的动物,都归到“虫”部里去,比如“蛇”是虫,“虾”是虫,这 玳瑁 作为一种海龟,自然也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虫”或者说“介虫”。这个名字,剥离了它作为珍宝的光环,回归了它作为一种“生灵”的本相。

所以你看, 瑇瑁 蝳瑁 ,虽然读音完全一样,都是 dài mào ,但一个“王”旁,一个“虫”旁,背后折射出的,是古人看待它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一个是艺术的、审美的、价值连城的;另一个是博物的、质朴的、回归本源的。是不是感觉一下就从生物课本跳到了珍宝阁?这正是汉字的奇妙之处。

聊完了这两个“双胞胎”,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形象、更接地气的称呼—— 十三鱗

这个名字,简直不要太形象!读音嘛,一点难度都没有,就是 shí sān lín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 玳瑁 的背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龟壳,它上面的盾片(也就是“鱗”),排列非常有特点。中央有五块,两侧各有四块,加起来不多不少,正好十三块。这十三块鳞片,像瓦片一样,从头部到尾部依次交叠覆盖,形成了它独一无二的“覆瓦状”排列。

十三鱗 ”这个名字,就像是经验老到的渔民或者海边人家给它起的“小名”,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观察的智慧。它不像“瑇瑁”那么文雅,也不像“蝳瑁”那么学究,它就是告诉你:看到背上有十三块大鳞片,长得像瓦片那样一层压一层的海龟,那八成就是它了!这是一种基于外形特征的、最直观的命名方式,充满了朴素的智慧。每次念到 shí sān lín ,我眼前浮现的,不是博物馆里冷冰冰的标本,而是在阳光下,随着碧波轻轻起伏的那个美丽的背影,背上十三块鳞甲反射着太阳的光芒,绚烂得让人心颤。

当然,它的美,不仅仅在于数量,更在于纹理。于是,另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就诞生了—— 文甲

这两个字,读音也简单, wén jiǎ 。“文”,在这里可不是“文化”的文,而是“纹理”、“花纹”的意思。“甲”,自然就是指它的甲壳。所以“ 文甲 ”,意思就是“拥有美丽花纹的甲壳”。这个名字,抓住了 玳瑁 最令人惊叹的特质——它那独一无二、变幻莫测的纹路。

每一只 玳瑁 的背甲花纹都是孤品,琥珀色的底子上,交织着棕黑、赤褐、金黄的斑斓色块,时而像流动的云霞,时而像燃烧的火焰,时而又像深邃的星空。这种惊心动魄的美,让古往今来的工匠们为之倾倒,将它制作成各种精美的器物。所以,“ 文甲 ”这个称呼,充满了艺术家的视角。它看到的不是十三块鳞片,也不是一种生物,而是一块天成的、带有绝美图案的“画布”或者说“材料”。这个名字,承载了太多关于美、关于艺术、关于人类巧夺天工的想象。

可惜啊,这份来自海洋的华美,也成了它最大的不幸。

最后,还有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叫 长寿龟 。这个,读音就更不用说了, cháng shòu guī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龟,向来是长寿和祥瑞的象征。而 玳瑁 作为海龟的一种,自然也被赋予了长寿的美好寓意。在一些沿海地区和传说故事里,它被视为神龟,能活上千年,是海洋里的“寿星”。所以,“ 长寿龟 ”这个名字,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上的寄托和美好的祝愿。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动物本身,更是一种对生命绵长、福泽深厚的向往。

所以,你看,从 玳瑁 (dài mào)这个通用名,到充满珍宝气息的 瑇瑁 (dài mào),再到回归生物本相的 蝳瑁 (dài mào),接着是形象直观的 十三鱗 (shí sān lín),充满艺术感的 文甲 (wén jiǎ),以及寓意吉祥的 长寿龟 (cháng shòu guī)……

每一个名字,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理解这种美丽生灵的一扇新的窗户。它们不仅仅是几个汉字和对应的读音,更是历史、文化、艺术和自然观察在它身上留下的深刻烙印。

如今我们再谈论 玳瑁 的这些称呼怎么读,心情其实是复杂的。我们知道了它们的读音,也理解了背后的故事。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这个顶着无数美名、承载着无数赞誉的生灵,早已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任何形式的交易都是非法的。

当我们念出 瑇瑁 (dài mào)时,愿我们想到的是对海洋瑰宝的敬畏,而不是占有;当我们念出 十三鱗 (shí sān lín)时,愿我们能想象它在海中自由遨游的姿态,而不是它背上鳞片的价值;当我们念出 文甲 (wén jiǎ)时,愿我们欣赏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不是人类的雕琢。

这些名字,它们的发音,它们的故事,都应该成为一种提醒。提醒我们,这种被称为“活宝石”的生物,它的生命,远比任何由它制成的物品,都更加珍贵。让这些美丽的名字和它们的故事,永远活在我们的语言和记忆里,也让 玳瑁 本身,永远活在属于它的那片蔚蓝大海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