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街舞比赛的裁判怎么称呼,叫Judge才够味儿!

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你要是真想混这个圈子,或者至少看起来像个“圈内人”,那这称呼,还真得拿捏一下。尤其是在那种灯光刺眼、音乐炸得心脏跟着一起蹦的比赛现场,你冲着台上那排坐着的大佬一开口,是骡子是马,立马就现形了。

咱们先说最标准、最国际范儿、也最不会出错的叫法—— Judge

对,就是这个英文单词。你别觉得别扭,别觉得在中国的地盘上说英文是装。这根本不是装不装的事儿,这是一种“行话”,一种约定俗成的尊重。当那个人坐在裁判席上,他/她就不再仅仅是你认识的那个Dancer、那个朋友,或者那个教你动作的老师了。那一刻,他/她的身份就是 Judge 。这个词,自带一种分量,一种专业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一文搞懂街舞比赛的裁判怎么称呼,叫Judge才够味儿!

你想想那个画面:一个B-Boy刚甩完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招,定格动作汗珠子往下甩,全场尖叫,他撑着地,喘着粗气,眼睛死死盯着裁判席,喊一声:“ Judge !” 那感觉,那气场,一下就对了。这里面有挑战,有渴望,有对评判的绝对信任。你喊“老师”,感觉瞬间就软了下去,好像一个小学生在等着老师发小红花。味道全变了。

所以,记住了,无论是在Battle里挑衅(当然是良性的那种),还是在Routine跳完后致意,或者是在台下偶然碰到,想恭敬地打个招呼,一句“Hi, Judge ”或者“ Judge 好”,永远是安全牌,而且是金字牌。它跨越了舞种,管你是Popping, Locking, Hip-hop,还是Breaking,通用。它也跨越了国界,就算来的裁判是国外大神,你这么叫,他一准儿明白,还会觉得你很懂行。

现在,咱们再来掰扯掰扯那个最容易让人犯迷糊的词—— 老师

我知道,在中国这个讲究尊师重道的文化环境里,“老师”是个顶顶尊重的称呼。咱们从小就被教育,见着有学问、有本事的人,都得叫声“老师”。没错,这在平时,在课堂上,在Workshop里,完全没问题。你去上一个世界冠军的课,你毕恭毕敬地喊他“XX老师”,他听着也舒坦,你也表达了敬意,两全其美。

但是!场景一旦切换到 比赛现场 ,这个词就变得有点微妙了。

我见过太多刚入门的舞者,尤其是学生,在比赛台上特别诚恳地喊:“各位老师好!” 说实话,这没错,没人会因为这个批评你。但听在老炮儿耳朵里,就……有点“嫩”。感觉你还没把比赛的“竞技”属性和课堂的“教学”属性分清楚。比赛是战场, Judge 是法官,不是来给你上课的。他们需要的是看到你的作品,你的态度,你的能量,而不是你的乖巧。

而且,还有一层更尴尬的。万一裁判席上,有几个是你真正的授课老师,有几个不是,你一声“老师们”,叫谁呢?或者,你只对着你认识的那位喊“老师”,对旁边不认识的就没称呼了?这不就显得你格局小了嘛。而一声“Judges”,就把所有人都平等、专业地概括进去了,多省事,多得体。

所以我的建议是,把“ 老师 ”这个称呼,留在教室里。那是最适合它的地方。走上赛场,就请切换到战斗模式,用“ Judge ”这个词,给自己也给对方一份专业的仪式感。

当然,圈子大了,什么情况都有。除了 Judge 老师 ,还有一些更生活化、更江湖气的叫法。

比如,直接喊人家的 Dancer Name (舞者名)。这个通常发生在比较熟,或者裁判本身就是那种特别Chill、不拘小节的OG(元老级舞者)的时候。你跟他很熟,平时一起在Cypher(围圈即兴斗舞)里玩,喊一声他的名字,比如“Hey, Acky桑!”或者“亮亮哥,看我的!”,这是一种亲近的表示。但前提是,你得“门儿清”,你得确定你们的关系到了那个份上,而且现场的气氛也允许。要是在一个特别严肃、规格特别高的国际大赛上,你这么干,可能就有点不合时宜了。说白了,看人下菜碟,看场合说话。

还有些粉丝,或者关系特别铁的后辈,可能会喊“大神”、“偶像”之类的。这属于彩虹屁的范畴,私下里表达崇拜可以,比赛时就别这么喊了。裁判需要保持中立和客观,你这么一喊,搞得像饭圈追星一样,反而会给人家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记住,尊重一个 Judge 最好的方式,就是相信他/她的专业判断,而不是把他/她捧上神坛。

说到这儿,我想起个挺有意思的事。早些年,有些地方小比赛,主持人或者MC(司仪)经验不足,介绍裁判的时候会说:“下面让我们掌声欢迎今天的评委老师们!” 这其实就是个典型的过渡时期的叫法,想专业,又脱不开传统习惯。现在,你去看那些成熟的大型赛事,比如《这!就是街舞》或者国外的Red Bull BC One,主持人介绍时都会非常干脆利落地说:“Let’s welcome our Judges !” 或者是:“下面我来介绍今天的 Judge 阵容!” 这种细节,恰恰体现了一个赛事的专业水准。

所以,你看,一个简单的称呼背后,其实是整个街舞文化的演变和专业化进程。从“评委老师”到“ Judge ”,不仅仅是一个词的变化,更是我们对街舞竞技精神理解的深化。它意味着我们越来越认可,街舞比赛是一项真正的、有标准、有体系的体育竞技项目,而不仅仅是自娱自乐的“跳着玩儿”。

最后,给你个小总结吧,虽然我不太喜欢总结,但怕你乱。

  • 最保险、最专业、最推荐的: Judge 。闭着眼睛用,准没错。
  • 特定场合使用: 老师 。仅限于Workshop、授课等教学场景。比赛时慎用,容易显得“外行”。
  • 关系到位了才用: 直接喊 Dancer Name 。适用于不那么严肃的Jam或者你跟裁判真的很熟。
  • 绝对避免的: “大神”、“偶像”等粉丝向称呼,以及含糊不清的“那个谁”、“那个评委”。

说到底,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街舞这个充满个性和创造力的世界里,用对的词,说对话,不仅仅是礼貌,更是你融入这个文化、表达你态度的第一步。当你能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一句“What’s up, Judge ?”的时候,恭喜你,你离这个圈子的核心,又近了一步。那感觉,就跟踩准了最炸的那个鼓点一样,通体舒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