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烫金的红色卡片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只是纸的重量,更是人情的重量。婚期定了,酒店选了,婚纱照也P完了,本以为万事大吉,结果一头栽在了写 请柬 这个大坑里。尤其,是那个 称呼 。
这玩意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凡写错一个字,轻则显得你没文化,重则直接得罪人。我跟你说,这真不是危言耸听。一个小小的 称呼 ,背后是人情世故,是尊重,是咱们中华文化里那点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搞错了,巨尴尬。
别怕,今天我就把这趟浑水给你趟平了,把那些让你抓耳挠腮的 请柬称呼 问题,掰开揉碎了讲清楚。

先啃最硬的骨头——长辈圈
这部分,绝对是重灾区,也是最考验求生欲的地方。记住一个核心原则: 关于你爸妈的亲戚朋友,请务必、一定、千万要拉着你爸妈一起写! 他们的人脉圈,他们最清楚。你觉得是“王叔叔”,可能在你爸那儿得叫“王总”。你以为是“李阿姨”,可能人家早就离婚了,你还把前夫哥写上去,那场面……啧啧。
1. 自家至亲(爷爷奶奶、叔伯姑舅姨): 这部分相对简单,但细节决定成败。
- 给爷爷奶奶辈的: 直接写“爷爷/奶奶 大启”或“外公/外婆 大启”。如果老两口健在,就写在一起,“XXX(爷爷名)、XXX(奶奶名) 阖府统请”。 阖府统请 这四个字是精髓,意思是邀请您全家大驾光临,体面又周到。
- 给父母的兄弟姐妹: 也就是你的叔伯姑舅姨们。
- 伯父/伯母、叔父/叔母: 比如“XXX(伯父名) 伯父、XXX(伯母名) 伯母 阖府统请”。
- 姑父/姑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 同理,“XXX(姑父名) 姑父、XXX(姑母名) 姑母 台启”。这里的“台启”和“大启”都是敬称,表示请您开启的意思。
小贴士: 别自作主张简化。比如你舅舅,你就老老实实写“舅父”,别写个“舅”,显得特别不正式。
2. 父母的朋友、同事、领导: 这才是真正的雷区。你可能一年也见不了一次,脸和名字都对不上号。
- 万能公式一(适用于父母的平辈朋友): “XXX 伯父、XXX 伯母 台启”。这个“伯父/伯母”是尊称,即使对方不是你亲伯父,这么叫也显得亲近又尊重。前提是你爸妈和对方关系真的好。
- 万能公式二(适用于不太熟或需要更正式的场合): “XXX 先生、XXX 女士 台启”。这是最稳妥、最不会出错的写法。比如你爸的领导,你总不能上去就叫“伯父”吧?直接“XXX(姓+职位)”或者“XXX 先生”,绝对安全。
- 只知道一方的名字怎么办? 比如只知道是“王叔叔”,不知道阿姨叫啥。可以写“王XXX(叔叔全名)先生 及夫人 台启”。反之亦然,“李XXX(阿姨全名)女士 及先生 台启”。“及夫人/先生”这几个字,简直是社交救星。
我一朋友,脑子一热,给她爸的铁哥们直接写了“王大叔收”,好家伙,差点没被他爸念叨死。他说:“什么大叔?没大没小的,叫王伯伯!”你看,就这一字之差,感觉完全不一样。
再搞定咱们自己的圈子——同辈篇
这部分自由度高一些,但也不是能随便放飞自我的。婚礼毕竟是正式场合,得体是第一位的。
1. 死党、闺蜜、发小: 关系都到这份上了,怎么写好像都行?错了。信封上你可以画个爱心写个“我最爱的狗蛋收”,但 请柬 内文,请务必严肃点。
- 标准写法: “XXX(大名) 挚友 台启”。 “挚友”二字,分量十足,对方一看心里就暖暖的。
- 情侣或夫妻档: “XXX(男方名)、XXX(女方名) 伉俪 莅临”。“伉俪”这个词,简直是为邀请年轻夫妻量身定做的,比“夫妇”听起来更有文化、更美好。或者直接“XXX 先生、XXX 女士 台启”。
- 邀请一家人: 如果朋友已经有宝宝了,想请他们全家来。可以直接写“XXX(朋友名)全家福”,或者“XXX、XXX 伉俪 及令郎/令爱 莅临”。特别有爱。
2. 普通同学、朋友: 关系没到死党的程度,但也是真心想邀请的。
- 直接写全名就行:“XXX 同学 台启” 或 “XXX 先生/女士 台启”。简单、清晰、不失礼。
3. 同事和领导: 职场的人情世故,一张 请柬 就能体现出来。
- 给领导: 必须正式!“XXX(姓+职位)钧启”。比如“王总 钧启”或“李经理 钧启”。这个“钧启”是敬语,专门用对上级或尊长,一出手就显得你特别懂事。如果带家属,就是“XXX(职位)及夫人 钧启”。
- 给同事:
- 平级或关系好的,可以直接写“XXX(姓名)同事 台启”。
- 如果是已婚同事,可以写“XXX(姓名)及家人 台启”或“XXX、XXX 伉俪 莅临”,显得你考虑周全。
一些你可能会忽略的“魔鬼细节”
- 送呈/谨订: 请柬 开头通常有“送呈 XXX 台启”的字样。“送呈”后面就写宾客的 称呼 和姓名。而“谨订于……”则是婚礼信息,这里的落款,应该是 新人双方父母的名字 ,或者 新人自己的名字 。这取决于你的婚礼是以谁的名义举办的。如果是父母主导,就写父母名;如果是自己办,就写自己名。这个细节很多人搞混。
- 电子请柬的称呼: 现在的电子 请柬 很流行,虽然形式变了,但礼数不能变。在微信上发过去的时候,别光秃秃一个链接。一定要加上一段话,比如:“亲爱的XX,我要结婚啦!诚挚邀请您和家人来参加我的婚礼,时间是……地点在……这是我的电子请柬,期待您的光临!” 电子 请柬 内的 称呼 栏,也最好规规矩矩地写上对方的姓名和 称呼 。
- 名字千万别写错! 这点强调一百遍都不为过。提笔前,不确定的名字,一定要去问清楚。是“敏”还是“抿”?是“峰”还是“锋”?写错名字,比写错 称呼 还要命,那代表着你根本没把人家放在心上。
写 请柬 ,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尊重”的仪式。它不是冰冷的任务,而是你将自己的幸福,用一种充满敬意和温暖的方式,亲手递到每一个你在乎的人面前。
当你一笔一划,认真写下“姑父姑母”、“挚友”、“王总钧启”这些 称呼 时,你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时间和地点,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谊和期盼。
所以,别再把写 请柬 当成一个负担了。泡杯茶,放点音乐,把它看作是婚礼前奏里,一次温情的人际关系梳理。深呼吸,这只是幸福开始前的一个小小的、甜蜜的仪式感罢了。照着这份攻略来,保你稳稳当当,把这份喜悦完美地传递出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