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一到给“神兽”报名、开家长会这种场合,我这心里就跟打鼓似的,七上八下。倒不是怕别的,怕的是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上露怯、掉链子,给老师留下个“这家长不怎么上心”的印象。而这所有细节里的头号“社交地雷”,我敢说,绝对是—— 给孩子报名怎么称呼老师 。
你别笑,觉得我小题大做。我跟你讲,这事儿比你想象的要玄妙得多。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你揣着一沓子材料,牵着一个对新环境既好奇又紧张的小家伙,走进那个略显拥挤又充满消毒水味的报名办公室。几位老师正埋头处理文件,你深吸一口气,准备上前。这时候,你开口的第一句话,第一个词,简直就是你的“社交名片”,直接决定了你在老师心里的初始好感度。

叫“老师,您好”,行不行?行,太行了,但就是……太普通了,像一句万能的开场白,安全,却毫无记忆点。在一天要接待几十上百个家长的老师耳朵里,这四个字就像背景音,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掀不起半点波澜。
那叫“美女老师”“帅哥老师”呢?求你了,千万别!这绝对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你可能觉得这是在拉近关系,显得自己随和又会说话。但在学校这种半正式的场合,这种称呼听起来轻佻又缺乏尊重。老师的身份是教育者,不是服务员,更不是跟你一块儿逛街的闺蜜。你这一声“美女”,可能直接就把自己的段位拉低了,老师心里八成在翻白眼:“谁是你美女?我是来教你家孩子的。”
更离谱的还有叫“师傅”“同志”的,感觉像是从上个世纪穿越过来的,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所以,到底怎么叫?
答案其实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但也是唯一的满分答案,那就是: 姓氏 + 老师 。
对,就是这么简单。 王老师 、 李老师 、 张老师 ……这才是最得体、最尊重、最能体现你做了功课的称呼。它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我尊重您的职业,我知道您是谁,我为了孩子这次报名,是提前做了准备的。
你看,这一下就不一样了。当别的家长还在用“哎,老师……”来作为开场白时,你一句清晰而准确的“ 李老师,您好 ”,就像在嘈杂的环境里按了一下门铃,瞬间就能抓住对方的注意力。老师一抬头,看你的眼神都会不一样,那是一种“哦?这个家长有点意思”的认可。
别小看这点认可,这可是你家娃未来几年学习生涯的开端啊。你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靠谱、认真、懂得尊重,那老师自然也会潜意识里觉得,你家孩子大概率也是个家教不错的娃。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心理投射。
问题来了,我去报名,两眼一抹黑,我上哪儿知道接待我的老师姓什么?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重点: 提前做功课,这比什么都重要 。
现在是什么时代了?信息时代!在去学校之前,花个十分钟,动动你的手指头:
- 翻学校的公众号或官网 。很多学校,尤其是幼儿园,都会在招生季发布一些通知、介绍文章,里面常常会提到负责招生的老师、年级组长或者园长的姓氏。截图,记在备忘录里。
- 潜入“组织内部” 。想办法加入一些同校的家长群、小区的业主群,旁敲侧击地问一下,“有经验的宝妈们,今年负责一年级报名的老师是哪位呀?”通常都会有热心人解答。
- 看学校门口的公告栏 。别开车直接冲进停车场,提前一点到,在校门口溜达一圈,有时候公告栏、光荣榜上就藏着你想要的信息。
把可能接触到的几位老师的姓氏都记下来,比如招生办的 A老师 ,一年级年级组长 B老师 。到时候根据现场情况,对号入座。
万一,我是说万一,你真的什么信息都没查到,现场又是个完全陌生的老师,怎么办?
别慌,有补救措施。
你可以先用万能的“老师,您好”开场,然后递交材料的时候,不经意地、非常诚恳地问一句:“ 老师,不好意思,请问您贵姓?之后可能还要经常麻烦您。 ”
你看看,这句话多有水平!首先,你表达了歉意,显得很谦逊。其次,你用了“贵姓”,这是敬语。最关键的是后面半句,“之后可能还要经常麻烦您”,这既解释了你为什么要知道她的姓氏(为了方便以后沟通),又是一种变相的恭维,暗示了她的重要性。
我保证,没有一个老师会拒绝回答这个问题,而且心里还会觉得你这个家长情商真高,会办事儿。
除了普通的任课老师,还有两种特殊身份的,称呼也得注意:
一个是 园长 或 校长 。如果报名的时候,有幸遇到学校的最高领导,千万别傻乎乎地也叫“X老师”。正确的叫法是 X园长 或者 X校长 。这是对人家行政职务的尊重。
另一个是一些艺术类、体育类的 教练 或 辅导老师 。虽然他们也是老师,但在某些非正式场合或者孩子们习惯性的叫法里,可能会称呼为“ X教练 ”。但作为家长,在报名这种初次见面的正式场合,我个人还是建议你用“ X老师 ”,这更稳妥,适用范围更广。等以后熟悉了,再根据学校的氛围和习惯来调整。
说到底,一个称呼,折射的是咱们做家长的态度。我们对老师的尊重,并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家孩子“铺路”,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言传身教的一部分。你怎么称–呼老师,你的孩子就在旁边看着、学着。你对老师彬彬有礼,他自然也会学着尊重师长。
这件小事,就像一颗扣子。第一颗扣子扣对了,后面的衣服才能穿得整齐。在孩子漫长的求学路上,把这第一颗名为“尊重”的扣子给扣好了,比什么都重要。它不花一分钱,却能为你和孩子,赢得最宝贵的信任和善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