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子上班的同事怎么称呼?叫错真尴尬,老油条教你生存法则

刚进厂子那会儿,两眼一抹黑,最怕的不是机器的轰鸣,是张嘴喊人。一个称呼而已,至于吗?我告诉你, 至于 。这玩意儿,跟车间里的安全操作规程一样,一条条都是血和泪的教训。叫错了,轻则被人翻个白眼,心里给你记上一笔;重则,你后面干活儿,处处都是坑。

所以,今天我就掰扯掰扯,在咱们这种地方, 厂子上班的同事怎么称呼 ,这门能救命的“社会学”。

你别跟我扯什么现代职场扁平化管理,什么直呼其名显得亲切。那套东西,在写字楼的格子间里或许行,但在机油味和汗味交织的车间里,就是个笑话。这里有这里的规矩,是刻在骨子里的,比墙上的制度还管用。

厂子上班的同事怎么称呼?叫错真尴尬,老油条教你生存法则

第一档,也是最高档的尊称:师傅

这俩字,千钧重。不是随便一个年纪比你大的,你就能上去喊“ 师傅 ”的。什么样的人你得毕恭毕敬地叫一声师傅?

带你的那个人,手把手教你操作机床、看懂图纸、告诉你哪个零件的公差最要命的那个人。这声“ 师傅 ”,你必须叫,而且要叫得心甘情愿,声音洪亮。这不仅仅是个称呼,这是拜山头,是认门路。你叫了他师傅,他就有义务罩着你,教你真东西,别人想给你穿小鞋,都得掂量掂量。你不叫,或者叫得不情不愿,那你就是个“外人”,人家凭什么把吃饭的本事教给你?核心技术?你想都别想。我见过一个愣头青,带他的老师傅姓王,他跟着别人叫“老王”,没过三天,天天被派去扫铁屑、擦机床,最简单的活儿都轮不上他。后来还是班长点拨,买了烟酒上门,恭恭敬敬喊了声“王师傅”,局面才打开。

还有一种,就是车间里公认的技术大牛。他不一定带你,但你但凡有个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去请教他,开头必须是“X 师傅 ,您给瞅瞅?”。这是尊敬,也是求助的信号。人家听着舒坦了,可能手指头给你一点拨,你卡半天的问题就解决了。你上去就“哎,那个谁”,你信不信他眼皮都不抬一下?

所以记住了,“ 师傅 ”这两个字,是技术、是传承、是江湖地位的象征,千万别乱用,但也绝对不能省。

第二档,万能的安全牌:哥和姐

这是厂区社交的润滑剂,是绝大多数场合都不会出错的选择。

见着年纪明显比你大的男同事,嘴甜点,喊声“X哥”,准没错。哪怕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操作工,这声“哥”叫出去,他心里也熨帖。以后你俩搭班干活,他可能就多搭把手;你拧螺丝费劲,他可能就帮你一把。人都是感情动物,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女同事同理,“X姐”喊出去,总比“阿姨”强一百倍。尤其是在厂里干活的女同志,很多都是吃苦耐劳的,你一声“姐”,既显得亲近,又表达了尊重。人家可能下次发劳保用品的时候,就多分你一副手套。

但是,“哥”和“姐”也不是万能膏药,随便贴。你得有眼力见儿。

对方看上去年纪跟你差不多,甚至可能比你小,你别上去就喊“哥”。人家会觉得你这人怎么这么不会看事儿。这种时候,观察一下别人怎么叫,或者干脆先叫全名,混熟了再看情况。

还有一种,人家是技术员,或者是个小组长,你光叫“哥”,就有点太江湖气了,显得不够尊重人家的岗位。这种时候,最好是“姓+职务”,或者“姓+工”,比如“李工”“张组长”。

第三档,必须严肃对待的:领导和职务

这是红线,绝对不能踩。

车间主任、班长、组长、技术员、质检员……这些带“长”带“员”的,你必须老老实实地按他的职务叫。姓王的主任,你必须叫“王主任”,哪怕他私下里跟你称兄道弟,但在车间这个公共场合,这声“王主任”是维护他的权威,也是给你自己留后路。

千万别自作聪明,觉得跟领导关系好了,就能在大家面前喊“王哥”。你这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他要是不应,显得不近人情;他要是应了,那别的兵还怎么带?你这不是拉近关系,你这是在所有同事面前给他上眼药。

记住,在厂里, 职务大于年龄,规矩大于人情 。不管这个领导多年轻,哪怕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要他挂着那个头衔,你就得尊称。这是职场的铁律,在哪都一样。

最难拿捏的:同龄人和小年轻

这部分其实最微妙。

跟你差不多大,或者比你小的,怎么叫?直接叫大名?显得有点生分,甚至有点冲。叫小名?你跟他还没熟到那个份上。

我的建议是: 先观察,后开口

听听老人儿们怎么叫他。如果大家叫他“小李”,你就跟着叫“小李”。如果大家叫他外号,而且是善意的,你混熟了也能跟着叫。如果都没个准谱,那就先从全名开始,但语气要和善,带点笑意。等一起抽过几根烟,一起在食堂排过队,关系近了,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叫了。可能他会主动说:“别叫我全名了,叫我XX吧。”这不就顺理成章了?

一个称呼,背后是人情世故,是远近亲疏,是权力结构。在厂子这个小社会里, 厂子上班的同事怎么称呼 ,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它就像是你进入这个新环境的第一张名片,递出去是啥样,别人就怎么看你。

别觉得这是溜须拍马,这是生存智慧。你把人叫舒服了,大家心情都顺畅,干活都带劲,你的日子自然就好过。你上来就愣头愣脑,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就算你技术再好,也是寸步难行。

说白了,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跟机器打交道,靠的是技术;跟人打交道,靠的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叫对了人,路好走一半。剩下的,就看你手里的活儿,够不够硬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