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正窝在沙发里,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我儿子,那个刚过完十二岁生日,觉得自己已经是“小大人”的家伙,从他房间里探出个脑袋,冲我喊:“哎,老张!我那件蓝色卫衣你给我洗了没?”
老张 。
就两个字。我愣住了。手指悬在屏幕上,半天没划下去。

心里咯噔一下,紧接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儿就涌了上来。不是生气,绝对不是。倒像是一种……嗯,啼笑皆非的错位感。我,他爹,在他嘴里,从一个神圣的称谓,突然变成了一个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像他同班同学的代号。
这事儿让我琢磨了好几天。 你的儿子可以怎么称呼你? 这根本不是个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于时间、关于关系、关于一个男人如何与自己的“小号”共存的论述题。
最初,那声奶声奶气的“ 爸爸 ”,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真的,一点不夸张。他还是个小肉团子,话都说不利索,扶着茶几颤巍巍地站起来,看着我的方向,清晰地、用力地喊出“bà ba”。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融化了。感觉自己肩膀上瞬间扛起了一座山,但那座山不是负担,是勋章。这个称呼,代表着绝对的依赖、无条件的信任和毫无保留的崇拜。他是你的小跟屁虫,你是他的万能英雄。你说东,他绝不往西。你说天是方的,他会瞪大眼睛点头,然后跑去告诉全世界,他爸爸说天是方的。
那段时间,我是无所不能的“ 爸爸 ”。
可孩子会长大,这句废话文学背后,藏着多少老父亲的辛酸泪。大概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爸爸”这个词的音调开始变了。不再是那种软糯的、带着撒娇意味的呼唤,而是变得更短促、更功能化。
“爸,我饿了。”“爸,给我点钱买个皮肤。”“爸,我妈呢?”
“爸爸”被缩减成了“爸”,少了一个字,也少了点腻歪,多了几分理所当然。这时候的你,从英雄,慢慢变成了一个功能性NPC。主要负责提供食物、金钱和回答关于“你老婆在哪儿”这类终极哲学问题。虽然地位有所下降,但核心身份还在,你依然是他世界里的重要支柱。
然后,就像那天下午一样,全新的称呼会像一颗意想不到的子弹,毫无征兆地击中你。
比如 直呼其名 。第一次听到他连名带姓地喊我,是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就因为打游戏的事。我拔了网线,他气得满脸通红,梗着脖子对我吼:“张伟!你凭什么!”
那一刻,我承认,我破防了。那感觉,就像我们之间那条名为“父子”的温情纽带,被他用最生硬的方式,“duang”地一下给剪断了。这不再是父子间的对话,而是两个独立男性个体之间的对抗。这个称呼,是一道清晰的界限,他在用这种方式宣告:“我现在很生气,我在和你平等对话,你别拿爹的身份压我。”
冷静下来后,我反而有点欣赏这小子的骨气。这说明他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敢于挑战权威了。虽然这个权威,就是我本人。
当然,除了这种剑拔弩张的时刻,更多的是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外号”。
比如“ 司机师傅 ”。每到周末,我要么在送他去补习班的路上,要么在接他回家的路上。“司机师傅,麻烦前面路口右转。”他坐在后座,翘着二郎腿,一本正经地指挥。我从后视镜里瞪他一眼,他嘿嘿一笑,那点小小的虚荣心也就烟消云散了。行吧,司机就司机,谁让我是他爹呢。
再比如“ 首席财务官 ”,简称CFO。每当他需要零花钱,或者看上了某双价格不菲的球鞋时,就会拿出写好的“项目申请书”,毕恭毕敬地递到我面前,开口就是:“尊敬的张总,关于我的零花钱追加预算申请,您看……”那副小人精的模样,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而最近,随着他青春期的全面爆发,一种更让我始料未及的称呼出现了——“ 哥们儿 ”或者“ 老铁 ”。
那天我们俩一起联机打《艾尔登法环》,我一个失误,被BOSS一套带走。他在语音里大喊:“哎呀我的哥!你这走位也太菜了吧!往左翻滚啊老铁!”
我当时的感觉,怎么说呢,非常奇妙。那是一种混杂着骄傲、一丝丝失落,还有大量“这小子翅膀硬了”的复杂情感,像一杯五味杂陈的鸡尾酒,一口闷下去,上头。骄傲的是,他不再把我当成一个需要仰望的、有距离感的长辈,而是可以一起吐槽、一起开玩笑的伙伴。我们之间的关系,似乎突破了传统的父子框架,进入了一个更轻松、更平等的维度。失落的是,那个曾经对我言听计从的小不点,好像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一个称呼,背后就是一段关系模式的缩影。
当他叫你“ 爸爸 ”,他需要的是你的保护和引领。当他叫你“ 老爸 ”,他开始把你当成可以聊天的朋友,但依然保留着那份敬畏。当他 直呼你的名字 ,他渴望的是平等和尊重。当他给你起各种 外号 ,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确认你们之间独一无二的亲密。当他叫你“ 哥们儿 ”,恭喜你,你已经成功打入了敌方……啊不,是年轻人的内部。
我甚至开始想象,再过十年,当他大学毕业,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他会怎么称呼我?是依然叫“老爸”,还是在酒桌上拍着我的肩膀,喊一声“老张,走一个”?再或者,当他自己也成为父亲,会不会在某个瞬间,重新变回那个需要“爸爸”的小男孩?
我想,称呼是什么,或许没那么重要。从“爸爸”到“老张”,再到“哥们儿”,这趟称谓的奇幻漂流,本质上,是我和他一同成长的航行日志。重要的是,无论那个称呼怎么变,他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我;他取得成就时,最想分享的人是我。我们之间的那根线,那份默契,那份流淌在血液里的连接,永远不会变。
这么一想,下次他再喊我“老张”,我或许会更从容一点。我会抬起头,对他笑笑,然后回一句:“叫爹干嘛,小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