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么称呼喜欢过披萨的人?这不止是个称呼,更像一种告别

这问题问得,真有点意思。不是“喜欢披萨的人”,而是“喜欢 ”——这个“过”字,简直是灵魂,带着一股子往事不堪回首的味儿。这哪是问一个称呼,这分明是在探寻一段感情的终结,一场味觉罗曼史的消亡。

所以, 喜欢过披萨的人怎么称呼

你不能简单地叫他们“披萨叛徒”。太重了。那感觉,好像他们犯了什么滔天大罪。毕竟,谁没年轻过,谁没在某个周五的晚上,和三五好友一起,对着一个滚烫的盒子欢呼雀跃过呢?那拉得长长的 芝士 ,就是当年友谊的见证,是青春具象化的黏稠和热烈。那一口,烫嘴,但值得。那是属于 披萨 的黄金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

我们该怎么称呼喜欢过披萨的人?这不止是个称呼,更像一种告别

那时候的我们,大概可以被称作“圆形教派的虔诚信徒”。我们坚信,面饼之上,万物皆可盘。从经典的意式薄底到豪放的美式厚批,从萨拉米香肠到夏威夷菠萝(对,我知道这很有争议,但爱过就是爱过),每一种组合都是一次探险。我们对酱料的比例、饼边的焦脆度、 芝士 的种类都有着近乎偏执的 执念 。那时的我们,是披萨的死忠粉,是它的绝对拥护者。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份爱,变淡了,甚至消失了?

也许,是从满大街的连锁店开始的。当每一家店的披萨都开始遵循一套冰冷的工业流程,味道趋于同质化,那种惊喜感就没了。面饼像是流水线上复刻的塑料,酱料甜得发腻,像廉价的工业糖精。你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出下一口的味道。这时候,一部分信徒动摇了,他们成了“披萨口味的怀疑论者”。他们开始怀念最初在某个小巷子里,那个意大利老头烤出来的、带着窑火气的、朴素却灵魂饱满的玛格丽特。

又或者,是身体的背叛。曾经能干掉半个12寸至尊披萨的胃,如今连两角都觉得腻。卡路里、碳水、脂肪……这些成年人世界里冰冷的词汇,像一道道符咒,贴在了那张曾经诱人无比的圆形面饼上。每一次放纵都意味着第二天健身房里加倍的喘息。于是,一批人悄然退场,他们成了“面饼碳水背叛者”,或者更文艺一点,“健康叙事下的味觉让位者”。他们望向披萨的眼神,复杂,充满了与过去的 撕扯

更激进的,是被“魔改”披萨彻底伤透了心。榴莲、臭豆腐、小龙虾、麻辣火锅底料……当这些“异端”开始在面饼上群魔乱舞,并且被奉为“创新”时,那些坚守传统的老饕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冒犯。这简直是对马苏里拉 芝士 的公然侮辱!是对番茄和罗勒这对黄金搭档的无情背叛!他们愤怒地拂袖而去,成为了“披萨原教旨主义的流亡者”。在他们眼中,披萨已死,剩下的,不过是顶着披萨名号的怪物。

所以,你看, 喜欢过披萨的人怎么称呼 ?这背后有太多故事了。

我们可以叫他们“ 披萨旧爱 ”。这个称呼,温柔,且带着一丝无可奈何的浪漫。就像提起一位分手多年的前任,嘴上说着“不合适”,但心里某个角落,可能还留着第一次约会时,对方嘴角的番茄酱。偶尔路过熟悉的店,还是会下意识地看一眼。

也可以叫他们“ 芝士 的疏远亲戚”。曾经亲密无间,如今逢年过节才可能想起要不要联系一下。关系还在,但那份热络和冲动,早就被时间磨平了。他们知道 芝士 的好,但生活里有了更清淡、更“正确”的选择。

或者,就叫他们“曾经的圆形信仰崩塌者”。这个说法有点戏剧化,但精准。他们曾以为这份爱会天长地久,以为披萨是食物界的永恒真理。但现实给了他们一记重拳,让他们从狂热中清醒。如今的他们,或许转向了Taco,或许拥抱了Sushi,或许回归了最朴素的一碗面。他们的美食世界观,重塑了。

说到底,一个称呼,就是一个标签,一个总结。但人和食物的关系,哪是那么容易被总结的。那是一种流动的、私人的、充满了 回忆 和情感纠葛的体验。

我们谁又能保证,一个自称“披萨一生黑”的人,在某个饥肠辘辘的深夜,闻到隔壁飘来的,那股纯粹的、混合着番茄和罗勒香气的烤面饼味儿,会不会……一秒破防?

所以, 喜欢过披萨的人怎么称呼

或许,最好的称呼就是——“一个随时可能回来的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