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俄罗斯怎么称呼老年人:“巴布什卡”之外的称谓与文化

一提到 俄罗斯怎么称呼老年人 ,我猜你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八成就是 巴布什ка (Babushka) 。没错吧?这个词简直就像俄罗斯文化的一个活化石,一个符号,一个裹着头巾、眼神里既有慈祥又有严厉、手里可能还端着一碗热腾腾红菜汤的形象,瞬间就立起来了。

但说实话,要是你觉得俄罗斯人对所有老年女性都一口一个“巴布什卡”,那可就有点像以为所有中国人都穿唐装、会功夫一样,太脸谱化了。这事儿,远比一个单词有趣得多,也复杂得多。它里面藏着的是一整个社会的温度、历史的印记和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的距离感。

咱们就从这个最出圈的 巴布什卡 说起。它的本意,就是“祖母”或者“外祖母”。在自己家里,对着亲奶奶喊“巴布什卡”,天经地义。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在俄罗斯的大街上、公交车里、菜市场里,你对着一个完全不认识的老奶奶,也可以很自然地叫她“巴布什卡”。这在很多文化里是不可思议的,你敢在美国对着一位老太太喊“Grandma”试试?人家不觉得你奇怪就不错了。

探秘俄罗斯怎么称呼老年人:“巴布什卡”之外的称谓与文化

可是在俄罗斯,这声“巴布什卡”里,没那么多血缘的界限。它更像是一种社会性的、约定俗成的尊称,带着一种“您就像我奶奶一样亲切”的意味。这背后,是一种不把自己当外人的亲近感。你扶了一位颤颤巍巍的老奶奶过马路,她回过头,用那种你只能在老电影里看到的慈祥眼神看着你,轻轻说一声“Спасибо, сынок”(谢谢你,孩子/儿子),那一瞬间,语言的温度就传递过来了。当然,这称呼也看场合和对方的气场。要是碰上一位打扮时髦、气质卓然的老太太,你上去就喊“巴布什卡”,那可能就有点冒失了,人家心里指不定在想:“我看起来有那么老吗?”

有“巴布什卡”,自然就有她的老伴儿—— Дедушка (Dedushka) ,也就是“祖父”或“外祖父”。和“巴布什卡”一样, Дедушка 这个词也溢出了家庭的范畴。在社区里下棋的老大爷,在公园里喂鸽子的老爷爷,你都可以亲切地称呼他“Дедушка”。这词儿一出口,就自带一种温暖、和蔼的滤镜,仿佛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烟草味和阳光的味道。

然而,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面性。如果说“巴布什卡”和“Дедушка”是温情脉脉的A面,那俄罗斯语里还有更“硬核”的B面。

比如 Старик (starik) 和 Старуха (starukha) 这两个词。直接翻译过来,就是“老头儿”和“老太婆”。听着是不是有点刺耳?没错,在某些语境下,它们确实是粗鲁甚至带有贬义的。你不能随随便便对着一位长者用这两个词,那基本等于挑衅。

但!这俩词儿的用法简直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一个缩影——粗粝中带着温情,不拘小节但内心自有分寸。在家人之间,或者关系非常铁的老哥们儿之间,一个老头儿可能会自嘲或者被朋友戏称为“старик”。普希金的著名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开篇就是“Жил старик со своею старухой”(从前有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住在一起),在这里,这两个词就完全是中性的,甚至带着一种古朴的、童话般的色彩。所以,用不用这两个词,全看你和对方的关系、说话的语气以及那个特定的情境。这就像一把手术刀,用得好,精准贴切;用不好,就伤人了。

聊完了这些日常的、非正式的称呼,我们再来看看俄罗斯人严肃起来是什么样。在正式场合,或者对你完全不了解、需要表达绝对 尊敬 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这时候,俄罗斯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就登场了—— 父称 (Отчество) 。每个俄罗斯人的全名都由三部分组成:名+父称+姓。比如,如果一位长者的名字是Иван(伊万),他的父亲叫Пётр(彼得),那他的父称就是Петрович(彼得罗维奇)。对他的正式尊称就是“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对女性也一样,如果一位女士叫Анна(安娜),父亲叫Сергей(谢尔盖),那她的尊称就是“Анна Сергеевна”(安娜·谢尔盖耶夫娜)。

在工作单位、在正式会议上,或者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你绝对、绝对不能直呼其名,更不能用“巴布什卡”或“Дедушка”这种称呼。你必须用“名+父称”的方式来称呼他们。这不仅仅是一个语言习惯,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规则,代表着最高程度的 尊敬 。忘记了对方的父称,或者叫错了,都是非常失礼的行为。这种称呼方式,把一个人和他的家族传承联系在了一起,它在告诉你:“我尊重您,也尊重您的血脉与根源。”

所以你看, 俄罗斯怎么称呼老年人 ?这个问题根本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它像一个光谱,一端是“巴布什卡”和“Дедушка”这样充满家庭温情的模糊称谓,另一端是“名+父称”这样界限分明、充满敬意的正式称谓。中间地带,还有像Женщина(女士)和Мужчина(男士)这样相对中性、适用于对陌生中年及以上人士的称呼。

选择哪个词,就像在选择一种社交距离。你想表达亲近,就用“巴布什卡”;你想表达敬畏,就用父称;你只是想在商店里礼貌地引起一位长者的注意,或许一个简单的“Извините”(对不起,打扰一下)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任何称谓。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很有趣的社会心理。俄罗斯人,这个外表看起来常常很“冷”的民族,在语言的深处,却为“亲近”和“疏离”划定了如此细腻而丰富的界限。他们可以用一个词瞬间拉近和一个陌生人的距离,让你感觉像一家人;也可以用一种称谓,清晰地在你和他之间建立起一道名为“尊重”的墙。

下次当你再看到“巴布什卡”的形象时,可以多想一层:在这个词背后,还站着严谨的“安娜·谢尔盖耶夫娜”,可能还有个被老友戏称为“старик”的可爱老头儿。这些称呼共同构成了俄罗斯社会交往的复杂肌理,它们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而是一把把能打开不同人心之门的钥匙。用对了,你就能感受到那个民族深藏在冰雪之下的、那份独特的温情与尊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