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哦不,可能是两年一度,甚至半年一度的“渡劫”日。对,就是 验车 。那股子熟悉的,机油、尾气、刹车片粉尘混合在一起的,有点呛人又有点“工业朋克”的味道,隔着老远就提醒你:朋友,你的“劫数”到了。
车子在长长的队伍里龟速挪动,你的心情跟着发动机的怠速一样,不高不低,嗡嗡作响。这时候,一个穿着蓝色或灰色工装的身影出现了,手里拿着个文件夹,或者一个PDA,朝你挥挥手,示意你往前开。
问题来了,一个灵魂拷问,直击每一个社交恐惧症和社交达人的内心深处: 检测站上班的人怎么称呼 ?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叫对了,人家心情一好,指点你两句,可能某个 borderline 的小毛病就过去了;叫错了,倒不至于给你小鞋穿,但那微妙的尴尬气氛,足以让你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如坐针毡。
我,一个在各个 检测站 辗转了十几年的老司机,今天就跟你唠唠这个嗑。这可不是什么官方指南,纯属我个人在烟熏火燎的 年检 线上总结出来的野路子,江湖经验。
万能保险牌:“师傅”
不出意外的话,百分之九十的人脱口而出的就是“ 师傅 ”。
没错,“ 师傅 ”这个词,简直是中国社会人际交往中的万金油,润滑剂,破冰神器。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修理工,下到刚满十八岁来实习的小伙子,一声“ 师傅 ”,基本不会错。
它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尊重,承认了对方的专业性,又不过分谄媚。你想想,你把车交到人家手里,进行一番“外科手术”般的检测,不就是把对方当成这方面的行家嘛?所以,喊“ 师傅 ”是最稳妥、最安全的牌。
但,凡事都有个“但是”。
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情况?一个看起来比你儿子还小的年轻小伙,一脸的青春痘还没消,你对着他喊一声“ 师傅 ?”。他愣了一下,你也能从他略带羞涩和尴尬的眼神里读出“我没那么老吧?”的潜台词。这时候,气氛就有点微妙了。虽然他嘴上不会说啥,但你心里总觉得好像不太对劲。
所以,“ 师傅 ”虽好,也得看人下菜碟。对那些头发花白、手上全是老茧、一看就是“老师傅”的人,这声“ 师傅 ”绝对是发自肺腑的尊称。但对于那些明显是“小师傅”的年轻人,你可能需要考虑下面几种进阶叫法。
拉近关系牌:“哥”、“姐”
如果对面是个看起来二十多三十来岁的年轻人,一声“哥”或者“姐”,瞬间就能把距离拉近。
“大哥,麻烦您给看看,这灯光行不行?”“美女,我这车第一次来,接下来去哪儿啊?”
你看,是不是比“ 师傅 ”多了点人情味儿?特别是在你想咨询点什么,或者希望对方能多点耐心的时候。一声“哥”,他可能就会多跟你说两句:“没事儿,你这车新,一般都没问题,跟着线走就行。”一声“姐”,她可能就会笑着给你指指方向:“那边,交完费去2号线排队,很快的。”
这种称呼的精髓在于“自然”。你不能太刻意,不能油嘴滑舌。要发自内心地,就像跟你邻居家的哥哥姐姐说话一样。尤其是你也是个年轻人,这么叫就更顺理成章了。
当然,风险也有。万一对方比你小呢?这就尴尬了。所以,使用前最好快速目测一下对方的年纪,别把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叫成“姐”,人家心里可能在翻白眼呢。
官方正式牌:“检测员”、“工作人员”
总有些时候,你需要更正式一点。
比如,你的车子某个项目没过,你需要找人复议或者咨询具体的技术标准。这时候,嬉皮笑脸地叫“哥”就不太合适了。你需要的是一个专业的解答。
“您好, 检测员 ,我想问一下,我的尾气数据具体是哪一项不合格?”“请问 工作人员 ,复检的流程是怎么走的?”
这种称呼,四平八稳,绝对不会出错。它强调的是对方的职业身份,而不是个人关系。听起来可能有点生分,但在需要解决问题、进行严肃沟通的场合,这是最得体的叫法。
它就像你西装口袋里的那支笔,平时用不上,但签合同的时候,你总得拿出来。用这种称呼,对方也会下意识地用更专业、更官方的态度来回应你。
各种细分的“工种”称呼
其实,一个 检测站 里,也是分工明确的。如果你能叫出他们具体的“工种”,那绝对是高阶玩家,会让对方觉得你很“懂行”。
- 引车员 :就是那个指挥你把车开上检测线,然后由他来驾驶完成整个流程的人。你可以直接说:“ 引车员 师傅,麻烦您了,我这车离合稍微有点高。” 一句话,信息量满满,既表达了尊重,又传递了关键的车况信息。
- 外检员 :负责车辆外观、灯光、轮胎、车架号这些初步检查的。当你被指出某个灯不亮时,可以问:“ 外检员 师傅,我这个示宽灯是灯泡坏了吗?”显得你很清楚流程。
当然,大部分人分不清谁是谁,也没必要分那么清。知道这些,只是为了让你在特定情况下,能更精准地交流。
最高境界:超越称呼本身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 检测站上班的人怎么称呼 ,有时候,叫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你的态度。
我见过一个大哥,全程没怎么称呼别人,但他逢人就递烟(虽然现在很多地方不让抽烟了,但这个动作代表一种示好),满脸堆笑地说“辛苦了”、“麻烦您了”。那些 检测站 的员工,无论是老是少,都对他客客气气的。
也见过一个年轻人,嘴上“ 师傅 ”、“大哥”叫得可甜了,但脸上写满了不耐烦,催促着“快点儿啊,我赶时间”。结果呢,人家就真的按“标准流程”给他慢慢来,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检测站是个什么地方?是个很消磨人耐性的地方。对车主来说,排队、等待、担心不过,心情烦躁。对工作人员来说,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流程,面对着成百上千辆车和无数张焦虑的脸,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听着刺耳的噪音,他们的心情又能好到哪里去?
所以,将心比心,可能比任何一个称呼都管用。
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发自内心的“谢谢”。在他们递给你单子时,用双手去接。
这些细节,比你绞尽脑汁去想是该叫“师傅”还是“哥”要重要得多。你的尊重,对方是能感受到的。
所以,下次去 验车 ,别再纠结那个称呼了。
想稳妥,就叫“ 师傅 ”。想拉近关系,看情况叫“哥”或“姐”。想解决问题,就叫“ 检测员 ”。
但无论你叫什么,请一定带上你的耐心和微笑。毕竟,大家都不容易。你的车需要通过检测,他们也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在这个充满机械噪音和尾气味道的地方,一点点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比什么都珍贵。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