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当一个古代的日本人,比如一个迷航的水手,或是一个准备夜袭的武士,在仰望那片没有光污染的、深邃如墨的夜空时,他们会怎么称呼那颗唯一不动的星星?我们今天张口就来的“ 北极星 ”,在他们的世界里,可远不止一个名字那么简单。那是一整个信仰体系的宇宙中心。
说真的,这事儿比想象中复杂,也迷人得多。
首先,最直接、最“学术”的叫法,是从我们这边传过去的—— 北辰 (Hokushin) 。辰,星辰的辰。北方的星辰之主。这个词,一听就带着一股子汉学和道教的味儿。它冷静、客观,像是一个天文学家在标记宇宙的坐标原点。在深受大陆文化影响的平安时代,那些在宫廷里玩弄阴阳五行的贵族和阴阳师们,大概最喜欢用这个词。 北辰 ,是帝王的象征,是天之中枢,是永恒不变的秩序。它高高在上,俯瞰众生,有点冷,有点远。

但日本人,你知道的,他们总能把一切外来的东西,揉捏成自己独特的模样。所以, 北辰 这个概念,很快就不再仅仅是个天文学术语了。
于是,更有意思的称呼来了—— 子之星 (Ne no Hoshi) 。
“子”?十二地支的那个“子鼠”的“子”。这是什么操作?其实逻辑特别清晰。在古代的方位学里,“子”就代表着正北方。所以,正北方向的那颗星,不就是“子之星”吗?这个称呼一下子就从天上落到了地上,充满了烟火气和实用性。它不再是皇帝的专属,而是风水师罗盘上的刻度,是航海者辨明方向的灯塔,是普通人生活中可以触摸和理解的坐标。 子之星 ,这个名字,把高冷的星辰拉进了日常生活的范畴,充满了朴素的智慧。是不是很有意思?它把宇宙的宏大,浓缩进了一个小小的地支符号里。
然而,故事到这里才刚刚进入高潮。因为日本人对这颗星的痴迷,最终让它从一个天体,彻底升格为了一位神。
这就是重头戏—— 妙见菩萨 (Myōken Bosatsu) 。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的时候,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一颗星星,怎么就成了一位菩萨?这背后,是一场横跨道教、佛教和日本本土神道教的奇妙化学反应。
“妙见”,意思是“绝妙的视力”。这位菩萨,据说能看清世间一切的善恶和真实。他的原型,其实就是道教里掌管北方天界的玄天上帝(真武大帝),而玄天上帝本身就是 北极星 的人格化神明。这个信仰传到日本后,与佛教结合,就诞生了这位独特的 妙见菩萨 。他通常被描绘成一位威武的神将,脚踏龟蛇(玄武的形象),手持宝剑,守护着国土和众生。
从此, 北极星 不再是冷冰冰的星体,也不再是简单的方位坐标。它有了温度,有了情感,有了神性。它成了武士们的守护神。千叶氏、九户氏这些关东地区的豪族,都把 妙见菩萨 作为家族的守护神来供奉,他们的家纹里甚至都有星星的图案。为什么?因为 北极星 恒久不动,象征着忠诚不二、战无不胜。在漆黑的战场上,当武士们抬头看到那颗永恒的星,看到的就不再是星星,而是 妙见菩萨 慈悲而威严的目光,是胜利的希望。这颗星,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
所以你看,从 北辰 到 子之星 再到 妙见菩萨 , 北极星 的称呼,其实是一条信仰逐渐深化、人格化、本土化的路线图。它反映了日本人如何将一个自然现象,一步步纳入自己的文化和精神世界。
还没完。如果我们将视线拉回到更古老、更原初的日本神话里,会发现一个更令人震撼的对应。在日本创世神话《古事记》中,最先出现的神,叫做 天之御中主神 (Ame-no-Minakanushi-no-Kami) 。
这位神的名字,翻译过来就是“天之中央的统治之神”。他无形无相,是宇宙的中心,是万物的起源。后来的神道教学者们,在整理神话体系时,很自然地就把这位至高无上的创世神,与天空中那颗永恒不动的中心之星—— 北极星 ,联系在了一起。
这一下, 北极星 的地位被拔高到了极致。它不再仅仅是菩萨,而是创造整个世界的“道”本身。它是宇宙的奇点,是所有秩序的来源。当一个古代的神官在祭祀时,他心中所想的 天之御中主神 ,其在天空中的具象化身,就是那颗 北辰 。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日本古代怎么称呼 北极星 ?
答案是,看你问的是谁。
如果你问一个宫廷阴阳师,他会告诉你,那是 北辰 ,天之枢纽;如果你问一个出海的渔夫,他可能会叫它 子之星 ,指引归途的希望;如果你问一个即将出征的武士,他会虔诚地合掌,默念那是 妙见菩萨 ,赐予他力量与守护;而如果你问一个神道教的大家,他或许会告诉你,那颗星,就是宇宙诞生之初的第一位神明, 天之御中主神 的显现。
一颗星,就这样在不同的时代,被不同的人,赋予了不同的名字和灵魂。它既是科学,也是哲学;既是工具,也是信仰。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日本人复杂而又迷人的精神世界。他们仰望的,从来不只是一颗发光的恒星,而是整个宇宙的秩序、人间的希望和神明的眼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