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周末,就撞见一个。亲戚家的孩子,一年没见,个头猛地窜上来,已经到我下巴了。喉结,哦哟,有了那么一点点非常不明显的凸起,声音呢,是那种公鸭嗓和清亮童声的混合体,一开口,自己都想赶紧闭嘴。
他站在那儿,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穿着一件印着巨大动漫logo的T恤,眼神躲躲闪闪。他妈热情地招呼我:“快,叫叔叔!你看你叔叔都认不出你了,你小时候他还抱过你呢!”
我看着他,他看着地板。空气里弥漫着两个字: 尴尬 。

这时候,他妈又补了一刀,对着他喊:“壮壮!发什么呆啊!”
“壮壮”两个字一出口,我肉眼可见那孩子整个肩膀都塌了下去,脸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场景,太经典了。这恰恰就是 12岁的男生怎么称呼他 这个问题的核心所在。你以为这只是一个称呼?不,朋友,这是一场心理战,一道情商测试题,是通往一个 少年 内心世界的第一把钥匙,你拿对了,门就开了;拿错了,对不起,警报立刻拉响,大门从此对你焊死。
十二岁,是个什么年纪?
他不再是那个可以随便揉捏脸蛋、用“小宝宝”、“乖乖”来哄的幼童了。他的身体里,正发生着一场天翻地覆的革命。荷尔蒙是新上任的将军,每天都在攻城略地。他的 自尊心 ,像春天刚冒头的韭菜,嫩得一掐就出水,但也长得飞快,而且极度渴望被当成“大人”看待。
所以,你再用那些叠字、那些带着奶味儿的小名称呼他,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不叫亲切,这叫“公开处刑”。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子弹,精准地击碎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脆弱的“我很酷”的形象。他能尴尬得用脚趾在你的地板上抠出个三-室一厅。
那叫全名?比如“李伟豪”?
听起来是挺正式,也挺 尊重 的。但你试试,你用一种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喊他“李伟豪”,他八成会一愣,然后浑身不自在。这感觉太像什么了?太像班主任在课堂上点名,或者犯了错被教导主任叫去训话。一种权力的压迫感扑面而来,瞬间就拉开了八百米的社交距离。除非你们关系本就生疏,否则,这招只会让他觉得你这人,真没劲,太“端着”了。
你看,麻烦就出在这儿。小名太腻,大名太硬。那到底 12岁的男生怎么称呼他 ?
别急,这里面学问可大了,但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又简单得很。关键就两个字: 分寸 。
第一招,也是我最推荐的一招:称呼里带点“江湖气”。
什么意思?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一个你的“小兄弟”。
试试看,下次见面,别叫他名字。脸上带着一点点真诚的、不夸张的微笑,身体微微前倾,用一种发现新大陆的语气说:“哟, 小帅哥 ,长这么高了!”或者,更亲近一点的,直接上手拍拍他的肩膀(注意,是肩膀,不是头),说:“ 哥们儿 ,最近在玩什么游戏呢?”
相信我,这两个称呼,效果拔群。
“ 小帅哥 ”,既是一种赞美,又带着一点点成年人之间的调侃,他听了心里绝对是美的,但又不会觉得肉麻。“ 哥们儿 ”,这简直是核武器级别的称呼。你直接把他拉到了和你平等的对话平台上,这是一种身份的认可。你不再是那个俯视他的长辈,而是可以和他“称兄道弟”的朋友。他那颗渴望被承认的 少年 之心,瞬间就会被你俘获。他可能表面上还酷酷地“嗯”一声,但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和一下子放松下来的肩膀,已经出卖了他内心的狂喜。
第二招,去姓,留名。
如果觉得“哥们儿”有点太油了,不符合你的风格,那还有一招安全牌。比如他叫“李伟豪”,你就直接叫“伟豪”。去掉姓氏,保留了亲近感,又比单叫一个“豪”字显得更稳重,比“豪豪”那种叠字更是强了一万倍。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亲密,不远不近,安全又舒服。
如果他的名字是单字,比如“王帅”,那你可以叫他“阿帅”,或者干脆就叫“帅”。这需要根据你和他之前的关系来判断。重点是,你的语气一定要自然、轻松,就像叫一个同事或者朋友一样。
第三招,从他的“身份”入手。
这一招需要你提前做点功课。十二岁的男生,大多已经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和热爱的东西。他可能是个篮球小子,那你就可以叫他“那个打球超厉害的”;他可能是个游戏高手,你可以半开玩笑地喊他“大神”;他要是喜欢看书,你可以说“哟,我们的小文学家”。
这种称呼的妙处在于,你不仅仅是看到了他的年龄和身高,你看到了他的 内在 ,看到了他引以为傲的技能和身份。这是一种更高阶的 尊重 。你在告诉他:“嘿,我了解你,我知道你的闪光点。”这种被看见、被理解的感觉,对一个正在探索自我、建立自信的 少年 来说,比任何物质奖励都来得珍贵。
最后一招,也是终极大招:直接问他。
如果以上你都觉得拿不准,那就把选择权交给他。
找个只有你们两个人的机会,别搞得太正式。就好像不经意间提起一样:“哎,你现在长大了,叫你小名好像不太合适了,以后我怎么叫你比较好?”
把问题抛给他,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 尊重 。你是在用行动告诉他:你的感受很重要,我愿意听你的。这会让他感觉自己像个 小大人 ,被赋予了决策权。他可能会有点不好意思,可能会说“随便”,但你已经在他心里拿到了满分。这时候你可以继续引导:“叫你‘伟豪’行不?或者你有没有什么外号?”
无论他给出什么答案,照做就是了。你赢得的,将是一个十二岁 少年 最宝贵的信任。
说到底, 12岁的男生怎么称呼他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我们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些正处在蜕变期、内心敏感又矛盾的“半熟”少年。他们一半是稚气未脱的孩子,一半是急于证明自己的大人。他们渴望独立,又需要引导;他们外表可能有点叛逆,内心却无比需要被理解和认可。
你的一个称呼,就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你对他的态度。是把他当成一个长不大的“壮壮”,还是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 哥们儿 ”?
下次再见到那个十二岁的他,别再脱口而出那个让他脚趾抠地的乳名了。试试新的方式,你会发现,打开一个 少年 的心扉,有时候,真的就只是一个称呼的距离。那一刻,他眼里闪过的光,就是你得到的最好的答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