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起这事儿,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有过那么几次心里直打鼓的经历?校友聚会,或者某个行业论坛上,冷不丁就撞见了当年那些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传说”,又或者是在学校里就特牛的学长学姐,如今在各自领域已是呼风唤雨的大人物。那一瞬间,惊喜是肯定的,但紧接着,心里是不是像跑马灯一样闪过N个称呼,嘴边却怎么也组织不出一句合适的?那种感觉,就像高考作文离题万里,又像面试时突然被问到人生哲学,一个词—— 尴尬癌晚期 。我们到底应该 怎么称呼有成就的校友呢 ?这可真是门学问,而且,绝不是一句“看情况”就能糊弄过去的。
我个人觉得,这里头学问可大了去了。它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词汇选择,更是你 情商 、你 对校友文化理解 、甚至你 个人定位 的一种体现。你说是不是?
先从最常见、最保险的开始说起吧。如果对方是你直属的学长学姐,比如你进学校时他已经高你几届,或者你们同属一个社团、一个实验室,那“ 学长 ”或者“ 学姐 ”这俩称呼,简直就是 万金油 ,走到哪儿都不会错。这称呼自带一层 校园滤镜 ,能瞬间拉近距离,提醒彼此这份跨越时空的同窗情谊。即便他现在是某某集团的CEO,是大学教授,是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一声“学长/学姐”,总能让他想起青葱岁月,那份在象牙塔里结下的情分,比任何头衔都来得亲切。我有个师兄,毕业后进了互联网大厂,没几年就做到了VP。有次在校友会上遇见,我脱口而出“师兄好!”他乐呵呵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还是这称呼听着舒服,比什么X总强多了!”你看,这不就直接点明了 校友身份的独特价值 嘛。

但是,凡事都有个但是。如果这位“有成就的校友”跟你毕业年限差得太多,比如他毕业二十年了,你才毕业三年;又或者你们在校时根本不认识,连是不是一个系的都得翻校友录才能确定,那纯粹地叫一声“学长/学姐”,可能会显得有点儿 疏远 或者 过于平淡 。这时候,我们可能就需要一些“升级”选项了。
比如说,如果这位校友现在是某个公司的 高管 ,大家平时都叫他“X总”、“X总监”,你直接跟风叫“X总”,行不行?也不是不行,至少没毛病。但总觉得少了点 校友味儿 ,对不对?就像去吃家常菜,结果吃出了高级西餐的规矩感,心里总归有点别扭。我呢,有个小技巧,我通常会先叫一声“ 学长/学姐 ”,然后根据对话内容和对方的反应,再考虑是不是要切换。比如,聊到工作上的事,可以适时地补一句:“X总,您这方面经验丰富,有没有什么建议能分享一下?”这样既表达了对校友身份的 尊重 ,又承认了他在职场上的 成就 ,可谓一举两得。
那“ X哥/X姐 ”这种称呼呢?这更 亲近 ,也更 江湖气 一些。通常适用于那些看起来比较 随和、好相处 ,或者年龄差距不大、可以 亦师亦友 的校友。但这个称呼要慎用!如果对方是那种比较 严肃、注重规矩 的人,或者在非常 正式的场合 ,你冷不丁地来一句“X哥”,可能会让人觉得你有点 没大没小 。我有个朋友,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总是见人就叫“哥”,结果有一次在行业峰会上,对着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校友也喊“李哥”,场面一度非常凝固,教授明显愣了一下,然后才很客气地回应。所以,在用“X哥/X姐”之前,一定要 察言观色 ,或者 私下确认 过对方的脾气和场合。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位有成就的校友,他本身就是你的 老师 ,或者曾经是你的 辅导员、导师 。那这简直是送分题啊!“ X老师 ”这个称呼,是永远的 最优解 。无论他现在身居何职,获得了多少荣誉,在你心里,他永远是你的老师。这份 师生情谊 ,远比任何头衔都来得厚重。我至今见到我的大学导师,哪怕他已经头发花白,两鬓斑白,我依然恭恭敬敬地叫一声“王老师”,这份 敬意 ,是无法被其他称谓取代的。
那么,有没有 万能的“保命符” 呢?我个人觉得,真诚最重要。如果你实在拿不准,而且又没有其他人可以模仿着称呼,那我建议你 直球提问 :“X学长/学姐,您希望我怎么称呼您比较合适呢?”别觉得这样会显得情商低,恰恰相反!这显示了你的 谦逊 ,你的 尊重 ,以及你 渴望正确社交 的态度。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是很乐意听到这样真诚的提问的,他们会觉得你很 有心 ,很 懂得礼仪 。而且,一旦他给出了答案,你就再也不会犯错了。
我还得特别提醒几点 雷区 ,咱们尽量别踩。首先, 避免过于谄媚的称呼 。比如一上来就“老板”,这听着就有点儿目的性太强,少了校友之间那份纯粹。人家是老板没错,但你跟他的关系,首先是校友,这层身份才是连接你们的 桥梁 。其次, 别太随意 。除非你们在校时就是铁哥们儿,毕业后也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否则一上来就直呼其名,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 没规矩 ”。想想看,人家辛辛苦苦打拼到现在,你一句“老张”,真的合适吗?再有,就是 别自作主张 。有些人在私下场合很亲切,喜欢大家叫他“小X”或者“老X”,但在正式场合,他可能更希望被称呼为“X总”或“X教授”。所以, 场合切换 ,称呼也要跟着切换,这是 基本功 。
总结一下我这几年摸爬滚打的经验吧:1. 首选“学长/学姐” :这是校友身份的 通用密码 ,安全且亲切。2. 看身份,分场合 :如果是老师,永远是“老师”;如果是业内大咖且在正式场合,可以先用 职业称谓 (如X总),但别忘了在合适的时机融入“校友”这层关系。3. 观察与模仿 :多听听别人怎么称呼,尤其是跟校友关系较近的人。4. 直球提问 :如果实在不确定, 真诚地询问 对方的偏好,这永远是最好的选择。5. 真诚是王道 :无论怎么称呼,你的 眼神 、你的 语气 、你的 态度 ,都应该流露出对对方成就的 欣赏 和对校友情谊的 珍视 。
说到底, 怎么称呼有成就的校友呢 ?这从来都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它更像是一个光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境,去寻找那个最 恰当的平衡点 。我们称呼的是那个人,更是他背后承载的 经历 、 智慧 和那份共同的 母校情怀 。一个得体的称呼,不仅能让对方感到 被尊重 ,也能为你们未来的交流,打开一扇 温暖而友善 的门。所以啊,下次再遇见那些光芒万丈的校友,别再犹豫了,大胆地去尝试,去连接吧!也许,一次得体的称呼,就能开启一段意想不到的精彩缘分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