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真的,在我脑子里盘了好几个星期了。眼瞅着 父亲 的 八十大寿 越来越近,酒店订了,亲戚通知了,流程对了八百遍,偏偏卡在了一个看似最小、却又最要命的环节上——到时候,我该怎么 称呼 他?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可笑?一个叫了几十年的称谓,怎么突然就成了难题。
就两个字,“爸爸”。

从我咿呀学语,吐出的第一个有意义的音节,到后来背着书包上学,再到工作、成家,这两个字,我叫了快四十年。它已经像呼吸一样自然,像心跳一样理所当然。可正是这份理所当然,在“ 八十大寿 ”这个沉甸甸的背景板前,显得有点……太轻了。
那种感觉很奇妙,好像你一辈子都用惯了的钥匙,突然有一天要你去开一扇无比庄严、镶着金边的大门,你反而会犹豫,这把旧钥匙,还配吗?还够分量吗?
我开始在脑海里预演寿宴那天的场景。大红的背景板,高朋满座,灯光“啪”地一下打过来,司仪用他那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喊道:“下面,有请我们今天的 寿星 ,我们敬爱的老人家,最骄傲的儿子,上台为他献上祝福!”
这时候,我手里攥着话筒,走到他面前。我该说什么?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爸爸……”
不不不,太别扭了。“亲爱的”这三个字从我嘴里说出来,我自己先起一身鸡皮疙瘩。我们父子之间,是那种深沉的、内敛的、从不把爱挂在嘴边的关系。一个眼神,一杯热茶,一句“早点睡”,就够了。这么直白,会把老爷子吓一跳。
那换一个?
“我最敬爱的 父亲 ……”
嗯,这个听起来庄重多了。 父亲 ,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山一样的厚重感。它比“爸爸”更书面,更正式,也更能表达在那一刻,我对他的崇高敬意。可是,又总觉得隔了一层。好像我不是在对他说话,而是在对一个叫做“ 父亲 ”的符号、一个值得尊敬的社会角色说话。少了点我们爷俩之间那份独有的、带着烟火气的亲近。
我甚至想过,要不要学着电视里那样,喊一声“ 老爷子 ”?
这个 称呼 ,有意思。它带着点江湖气,又有点老北京的京味儿。既有尊敬,又透着一股子亲昵和骄傲。你听,“我们家 老爷子 身体硬朗着呢!”这里面有炫耀,有自豪,还有一种“你是我的靠山”的安稳感。在寿宴上,如果我举起酒杯,高声说:“祝 老爷子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场面,似乎也挺带劲儿,既热闹又显得我不那么拘谨。
可转念一想,我们家没那个氛围。我 父亲 是个一辈子勤勤恳懇的普通人,严肃、话少,但心热。你跟他来这么一套,他可能会愣住,然后用他那标志性的、带着点审视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你小子今天没喝多吧?”
那到底该怎么办?我甚至在网上搜了“ 父亲八十大寿怎么称呼他 ”,出来的答案五花八门。“寿星公”、“老寿星”、“恩父”……看得我头都大了。这些词,都对,都好,但都不是我的。它们是标准的、正确的答案,却不是发自我内心的声音。
那天晚上,我回家吃饭。 父亲 在厨房里忙活,背影已经不再挺拔,头发也全白了。他端出一盘我最爱吃的红烧肉,颤巍巍地放在桌上,然后解下围裙,坐在我对面,给我夹了一块最大的,嘴里嘟囔着:“吃吧,就知道你爱这个。”
那一瞬间,我鼻子一酸。
我想起了小时候,他就是用这双手,把我扛在肩头,让我看到了人生中第一场热闹的庙会。也是这双手,在我调皮捣蛋被他揍了一顿后,又笨拙地给我抹上红药水。还是这双手,在我第一次离家去外地上大学时,往我行李箱里塞满了吃的,然后重重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什么也没说,眼圈却红了。
他是谁?
他不是什么“ 寿星 ”,不是一个需要被供起来的符号。他就是我 爸爸 。那个会在我生病时急得团团转,会在我取得一点点成绩时比我还高兴,会用他的一生为我遮风挡雨的,我 爸爸 。
我突然就释然了。
我需要的,不是一个最华丽、最正确、最符合礼仪的 称呼 。我需要的,是一个最真实、最滚烫、最能代表我们父子四十年情感的 称呼 。
八十大寿 那天,我会上台,我会看着他的眼睛。也许我会先对着满堂宾客,用最尊敬的语气说:“今天,是我 父亲 八十岁的大喜日子。”这是对外的尊重。
然后,我会转过身,完完全全地面对他。我会像小时候那样,清清楚楚、郑重其事地,叫一声:
“ 爸爸 。”
声音也许会有点抖,但我知道,这一声“ 爸爸 ”,会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这里面,有四十年的依赖,有说不尽的感恩,有儿子对 父亲 最深沉的爱和祝福。他会懂的。他一定能听懂。因为这两个字,是我们之间最牢固的密码,是我们一生的契约。
所以,如果你也在为“ 父亲八十大寿怎么称呼他 ”而烦恼,或许可以停下来,别再纠结于那些“应该”怎么样的条条框框。问问你自己的心。哪个 称呼 ,最能让你一瞬间就回到童年,回到那个可以肆无忌惮对他撒娇、对他依赖的时刻?
哪个 称呼 ,就是最好的答案。
对我来说,就是那声最简单、也最复杂的—— 爸爸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