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记忆里就有这么一位先生。他不是那种只会照本宣科的,哦不,绝不是。他讲 李白 的《将进酒》,不是让你去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他会先闭上眼睛,仿佛穿越了时空,然后猛地睁开,那眼神里带着一种 恣意和狂放 ,他会说:“你瞧!李白那会儿,怕是正意气风发,又或许是人生得意时突然遭遇了些许不顺,心中郁结难平,但骨子里的豪迈劲儿却半分没减!他端起酒杯,不是小酌,是 鲸吞牛饮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哪是诗句啊,这分明是 从他胸膛里炸裂出来的吼声 !”他那声“吼声”,震得我们一群学生心潮澎湃,仿佛真的看见了那个站在酒桌前,把酒临风, 狂歌当哭 的谪仙人。那一刻,你觉得李白不是课本里的一个名字,他就是 活生生 站在你面前,把所有的 意气风发与无奈愤懑 ,都化作了那滚滚的酒液,一饮而尽。
又譬如讲 杜甫 的“春望”,他会把那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拆开来嚼。他会压低声音,带着一种沉痛的语气说:“‘国破’,这两个字,你光是念出来,就觉得心头一紧。但紧接着,‘山河在’,咦?是不是有点希望?不!他笔锋一转,‘城春草木深’,这份‘深’,不是生机勃勃的深,是无人修剪的深,是战火洗礼后, 自然野蛮生长的深 。这画面感,就像是一幅破败的画卷,你看见了春天的绿色,却只觉得更添荒凉,更显悲伤。这 反衬 的手法,把杜甫那份 家国沦丧的深沉悲恸 ,一下子就推到了极致。”他讲诗,是讲 诗人的心境 ,讲 历史的肌理 ,讲 文字的魔力 。他把我们从平淡的字句里拎出来,抛到诗歌的 万丈深渊 里,又轻轻地托住我们,让我们在 情感的浪潮 中浮沉,最后再把我们安安稳稳地送回现实,却已是 脱胎换骨 。
所以,你说,这样的老师,我们该怎么称呼?

“ 先生 ”?这是一种极高的敬意,带着传统的雅致,让人想起古时那些传道授业的鸿儒, 学识渊博,品德高尚 。是的,他们配得上这个称谓。那些能把诗词讲得透彻入微的,他们不光懂诗词,更懂 中华文化的脉络 ,懂 人心的曲折与复杂 。他们常常是博古通今的,历史、哲学、美学,信手拈来, 融会贯通 。叫一声“先生”,是发自肺腑的敬重。
“ 诗翁 ”或“ 词宗 ”?这听起来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带着宗师级的 霸气与权威 。如果这位老师的造诣真的达到了 炉火纯青 的地步,对诗词的理解和阐释已经能够 自成一家 ,甚至能 开宗立派 ,那么这样的称谓,也未尝不可。它强调了在某个领域的 至高成就 。他们对诗词的驾驭,就像武林高手对内力的掌控, 收放自如,举重若轻 。
“ 导师 ”?这更多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称谓,通常指研究生阶段的指导老师。但如果把范围放宽,那些 在精神上、学业上 给予我们 指引和启迪 的老师,都可以称之为导师。尤其是讲诗词的老师,他们往往不只教我们知识,更教我们 感受世界、理解生命的方式 。他们是真正的 灵魂导师 。
可我总觉得,这些称呼,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丝 距离感 ,少了一点 鲜活的、贴近生活的气息 。有时候,一个 讲诗词好的老师 ,他可能不是大学教授,他可能是社区里一位饱读诗书的老人,也可能是某个网络平台上 妙语连珠的博主 。他们的身份可能多样,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他们能 把诗词的魅力 ,像一股 清泉 ,汩汩地注入你的心田,让你 心旷神怡 ,让你 豁然开朗 。
或许,我们可以从他们的 教学风格 和 带给我们的感受 来寻找更贴切的称呼。
比如,叫他们“ 诗魂 ”,因为他们总能把诗词里那份 穿越时空 的灵魂, 原汁原味地 呈现给我们,让我们感受到 诗人的呼吸 ,体会到 历史的温度 。他们是 诗魂的唤醒者 。
或者,叫他们“ 雅言妙手 ”,他们对语言文字的驾驭,到了 出神入化 的境地,用最 精准、最生动 的语言,把那些晦涩难懂的诗句,变得 通俗易懂 ,却又不失其 原有的韵味和深度 。他们的讲解,本身就是一种 艺术创作 。
还有,叫他们“ 词章掌灯人 ”。在无数 模糊不清,一头雾水 的诗词篇章中,是他们 举起了那盏明灯 ,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 浩瀚的文化海洋 里,不至于迷失。他们 点燃了我们对诗词的热爱 ,引导我们去探索那 无尽的美好 。
这些称呼,虽不一定能成为正式的称谓,却能更好地表达我们对他们的 内心感受 。
我个人更倾向于一种 带着敬意又充满人情味 的称谓。我心中的那位先生,我更愿意称他为“ 诗心引路人 ”或者“ 文墨传薪者 ”。“诗心引路人”,因为他总能引领我深入诗歌的核心,去感受诗人的 真情实感 ;“文墨传薪者”,则是因为他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 传递着文化的火种 ,让这份 古老而璀璨 的艺术,在现代社会继续 生生不息 。
想想看,一个讲诗词的老师,他讲诗词,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学问,而是为了让你去 感受美,理解情,洞察世事 。他们会用自己的 人生阅历 去解读诗句,会把 千年的风霜 融入到字里行间,让你听着听着,就觉得那些诗句不再是书本上印着的铅字,而是 活生生的故事 ,是 有温度的生命 。他们甚至会在讲到某些悲壮或深情的诗句时,眼里闪烁着泪光,那不是表演,那是真正的 共情 ,是他们 将自己彻底沉浸 到诗歌的世界里去。这样的老师,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词。
在当今这个 快节奏、碎片化 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把诗词讲得 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的老师,简直是 凤毛麟角 。他们不仅仅是教诗词,他们是在教我们 如何慢下来,如何去品味生活,如何去感受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他们让我们知道,即使生活再苟且,也还有 诗和远方 。他们就像是 文化苦旅中的灯塔 , 照亮了我们精神的航向 。
所以,到底 讲诗词好的老师怎么称呼 最恰当?我想,除了那些传统的、正式的称谓,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 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称谓 。那个称谓,可能只是一句 无声的感谢 ,可能只是一份 深藏心底的敬意 ,也可能是在某个清冷的夜晚,你因为他曾讲过的一首诗,而 感到慰藉 时,在心头默默浮现的一个名字。
或者,就简单一句:“ 我的恩师 。”这“恩”字,包含了 知识之恩,启发之恩,灵魂滋养之恩 。因为他们,我们不再是 诗词的门外汉 ,我们能够窥见那 诗意的殿堂 ,甚至在其中 流连忘返 。他们赐予我们的,是 心灵的富足 ,是 审美的提升 ,是 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份恩情,岂是寥寥数语能够道尽?
最终,称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这些 优秀教师的珍视与传承 。让他们的 光芒 ,能够继续照耀更多的 求知者 ,让更多的人,能够因为他们的存在,而 爱上诗词,爱上生活,爱上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 。毕竟,一个能 把诗词讲好 的老师,他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他 温暖 的,是 一个又一个渴望被诗意滋养的灵魂 。而这些被温暖的灵魂,最终也会成为 文化传承的火种 ,将这份 雅致与美好 ,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才是对他们 最好的称呼 ,也是对他们 最好的致敬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