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事儿真有点意思,也挺让人挠头的—— 同姓的人结婚,到底该怎么称呼 ?这个问题,我小时候听老一辈人讲“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时候,就模模糊糊有了概念,但直到我自己身边的朋友、甚至亲戚里,真出现了 同姓结婚 的例子,才发现,这可不是一句“各论各的”就能简单打发的。
你知道吗,我们中华文化里,“姓氏”这东西,它不仅仅是个符号,它背后连接着家族,连接着血脉,也连接着那些盘根错节的伦理和规矩。以前,那句“ 同姓不婚 ”简直就是铁律,祖宗八代都得把这事儿当成天大的禁忌。为啥?除了那个模糊的“近亲”概念,更多的恐怕还是为了维护家族的独立性和纯粹性,避免乱了辈分,混淆了亲疏。你想想,在那个宗族势力庞大的年代,一旦 同姓结婚 了,那辈分该怎么排?称谓又该如何界定?简直是给整个宗族秩序出了个大难题。
可时代变了,现在大城市里,姓张的嫁给姓张的,姓李的娶了姓李的,这事儿还真不少见。尤其那些超级大姓,比如王、李、张、刘、陈,你走到哪儿都能碰上,要是真严格执行“ 同姓不婚 ”,那岂不是要断了很多人的姻缘?现代社会,我们更强调的是爱情的自由,是个人的选择,至于是不是“ 同姓 ”,只要血缘上没有近亲关系,大家基本都能接受。但问题来了,即便社会观念开放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传统,那种对“ 称谓 ”的讲究,它并没有完全消失啊。

就拿我邻居老王家的小王来说吧,他娶了个媳妇儿,也姓王。这不是巧了吗?虽然两家祖籍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八竿子打不着,可这“王太太”和“王先生”一喊,总感觉有点别扭。尤其是逢年过节,两家亲戚碰头,这 称呼 就成了个“烫手山芋”。小王的爷爷奶奶,怎么叫儿媳妇的爹妈?按理说,应该叫“亲家公”、“亲家母”吧?但他们又都姓王,听起来就像是自家人在内部通婚似的,总觉得少了点“姻亲”的那种距离感和新鲜感。而且,小王两口子自己呢?在家里,老婆喊老公“王哥”,老公喊老婆“王妹”,听着就像普通朋友,少了点夫妻间的专属亲昵。这 同姓结婚 的 称谓 问题,真是比想象中复杂。
我有个表哥,他就娶了个同姓的姑娘。当初家里人知道这事儿,老一辈的嘴都快撇到耳朵根子了,觉得不像话。后来,两人感情好,也查了家谱,确认没有血缘关系,这才慢慢接受。可 称呼 上,他们也是煞费苦心。对外呢,大家都是直呼其名,避免尴尬。比如,表哥叫“大鹏”,表嫂叫“小丽”,旁人就喊“大鹏”、“小丽”。如果非要加上姓,那就成了“张大鹏”和“张小丽”,听着是像兄妹,但人家毕竟是夫妻啊。所以,在非正式场合,大家干脆就省略姓氏,或者用“表哥”、“表嫂”这种相对模糊的 称谓 来避免直面 同姓 的尴尬。
我觉得,这里头最关键的,还是一个“ 心理适应 ”的过程。对于当事人来说,他们自己可能觉得没什么,毕竟相爱是第一位。但对于周围的亲戚朋友,尤其是那些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老一辈人,这份 同姓 的冲击,让他们在 称呼 上,总会不自觉地往传统的伦理上去靠。我见过有人把 同姓结婚 的夫妻,干脆就叫“A家大王”、“B家小王”,虽然有点好笑,但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为了区分开来。
再深究一下,这 称谓 的困境,其实也折射出我们社会观念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摇摆的现状。一方面,我们渴望打破旧有的束缚,追求个体的自由;另一方面,我们又无法完全摆脱祖辈留下的印记,那些关于“ 伦理 ”、“ 规矩 ”的无形框架,依旧在影响着我们。
那么, 同姓的人结婚怎么样称呼 才算是“得体”呢?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原则是“ 尊重 ”和“ 方便 ”。首先, 尊重当事人 。如果他们自己不介意,甚至觉得“五百年前是一家”挺有意思的,那我们作为旁观者,就更不应该去挑剔。其次, 尊重传统 。对于老一辈人,他们对 称谓 的执念,其实也是对家族文化的一种坚守。我们可以解释,但没必要强行要求他们改变。再者, 求简便 。在日常生活中,直呼其名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避免了所有 同姓 带来的尴尬。尤其是在正式场合,如果夫妻双方都姓“张”,称呼“张先生”、“张太太”或“张女士”,既符合礼仪,又不会让人觉得奇怪。如果是在亲戚圈子里,可以考虑用“ 爱人 ”、“ 配偶 ”这样的中性词,或者根据辈分,直接喊“弟媳”、“嫂子”等,但前面就不再加姓氏了。
我甚至觉得,有时候,这种 同姓结婚 的“小尴尬”,反倒能成为家庭聚会上的一个有趣话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找出一些“新奇”的 称谓 方式,也算是为生活增添一份乐趣。比如,有人会开玩笑说:“你俩以后生个孩子,是姓张呢还是姓张呢?”这种幽默感,其实也是一种化解尴尬、增进感情的方式。
所以,回到文章最初的疑问, 同姓的人结婚怎么样称呼 ,真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它像一幅由历史、文化、个体、情感交织而成的画卷,每一笔都是那么鲜活,又带着那么点儿无法言喻的微妙。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尊重的基础上,找到一种最舒服、最不别扭、最能体现亲密关系的 称谓 方式。毕竟,无论姓氏如何,那份相守相伴的爱情,才是最值得被祝福和珍视的啊。说到底,称呼只是个形式,情义才是内核。你觉得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