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岁!这数字一蹦出来,简直像平地一声雷,直接把我脑子里的那些固有程序给震碎了。你瞅瞅,平常我们口中的“老人家”,那都是七八十了,九十就算高寿,破百简直就是凤毛麟角,还得是新闻里“百岁老人长寿秘诀”那种。可现在,一位一百零八岁的,他不是在颐养天年,不是在弄堂口摇着蒲扇讲古,而是——公务员!还在职,还在为人民服务,还在签文件、开会、指导工作?真能想得出来。
这事儿,光是想想就让人心头一颤,不是惊吓,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震撼。你不得不佩服,这得是怎样的生命力,怎样的责任心,才能让一个人在岁月的长河里,把“公务员”这个身份背负了一百零八年?不对,是他活了一百零八年,然后还在岗位上,这差距,简直是天文数字。那么,第一个跳进我脑海里的念头是:面对这样一位“活化石”,我们究竟该怎么称呼他?
这称呼,可真不是随便哪个字眼都能应付得了的。你想啊,我们平常的职场称谓,无非是“张科长”“李主任”“王局长”,再往上就是“XX部长”“XX司长”。这些都是冷冰冰的、带着明确职级标签的符号。可对于一个一百零八岁的长者,这些称谓,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又多了点什么。

叫“老领导”?听起来似乎最稳妥,也最官方。但“老”这个字,在这位面前,好像突然失去了它原本的强调意味。他已经超越了“老”,他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图腾。再者,“领导”这个词,在日常语境里,有时候还带着点距离感,甚至一点点权力规训的味道。可面对一位跨越了清末、民国、新中国无数个历史节点的智者,你真的能用一个简单的“领导”二字,就概括他所有的阅历和智慧吗?我总觉得,有点太轻描淡写,太公式化了。
那叫“前辈”呢?“前辈”二字,听着倒是温和许多,也饱含敬意。它带着一种传承,一种薪火相传的意味。仿佛你是在向一位早已走过千山万水,洞悉世事的老者请教。这个称谓,自带一种谦逊和学习的姿态。我个人是挺偏爱“前辈”的,因为它不仅仅是对他年龄的尊重,更是对他所积累经验和智慧的肯定。它避开了生硬的职级,直指其人格魅力和历史厚重感。
可如果是在办公室里,其他年轻的同事,该怎么称呼?叫“爷爷”?哎哟,这事儿想想都觉得头大。在家里,我们对自己的爷爷奶奶是这样叫的,那带着血缘的亲昵和依赖。但在一个严肃的办公环境里,突然冒出一声“爷爷”,那画面感,有点过于“生活流”了,是不是会显得有点不专业,甚至有点冒犯?毕竟,他还是一个“公务员”,一个有职位的公职人员。但如果他真的像家人一样慈祥,而你又特别受他照顾,忍不住脱口而出,那份真情流露,也许比任何刻板的称呼都来得动人吧?这又是一个微妙的平衡。
我甚至会想,是不是可以称呼他为“XX先生”?“先生”这个词,在中国文化里,本就自带一种崇高和敬意,是对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者的尊称。孔子是先生,鲁迅也是先生。如果他本身有着深厚的学养和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先生”,或许更能体现我们对他人格和才华的敬佩,超越了职务的限制。但这又引申出一个问题:并非所有公务员都以学识著称,如果他更多的是一位勤恳的实干家,那“先生”之称,是否又有些“高看”了呢?
一时间,我甚至觉得,任何固定的称谓都显得有点单薄了。一百零八岁啊,那可是亲历了中国近现代史跌宕起伏的漫长岁月。他可能是见证过抗战的烽火,参与过新中国的建设,经历过改革开放的浪潮。他的记忆里,装满了我们只能从书本和影像资料里窥见的细节。他仿佛一部行走的百科全书,一帧帧泛黄的历史胶片。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时间最好的注解。
那么,与其纠结于一个精准无误的称谓,是不是更应该关注我们与他相处时,那份发自内心的敬意呢?语言固然重要,但眼神里的崇敬,行为上的谦逊,聆听时的专注,这些无声的表达,或许比任何冠冕堂皇的称呼都更有分量。想象一下,如果一位年轻人,面对这位长者,毕恭毕敬地弯下腰,轻声询问:“老人家,您今天感觉怎么样?”或者“前辈,有些事情想向您请教一二。”那份真诚,是任何生硬的“张主任”都无法比拟的。
这背后,其实还藏着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为什么一位一百零八岁的老人,还坚守在公务员的岗位上?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还是他本身就是单位的一种精神象征,一种定海神针般的存在?我倾向于相信,是第三种。他或许不再需要处理具体的繁琐事务,他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他那份“在场”本身。他的存在,就是对年轻一代最好的激励和提醒:什么叫做“活到老,学到老”,什么叫做“鞠躬尽瘁”。他就是一棵百年老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虽然不结果,却撑起一片荫凉,见证着四季更迭。
或许,最合适的称呼,就是一种融合。在正式场合,依然是“XX主任”或“XX部长”,这是对规则和秩序的尊重。但在私下,或者在一些轻松的交流中,用一句“前辈”,甚至一句带着敬意的“老人家”,又何尝不可?甚至,如果他愿意,一句亲切的“王爷爷”,在特定的情境下,反倒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递一份跨越年龄和职级的温情。
这短促的称呼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社会对长者的态度,对知识的渴望,对历史的敬畏。一百零八岁的公务员,这不仅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个传奇。他就像时间本身,庄重而神秘,值得我们用最虔诚的心去对待。至于那个称谓,我觉得,只要饱含着一份发自肺腑的敬意,那便是最好的。是啊,面对这样一位历经沧桑、阅尽千帆的智者,那份尊敬,应该渗透在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语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个简简单单的称谓上。他不仅仅是“公务员”,更是“时间老人”,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所以,无论你最终如何启齿,请务必让那几个字,都沉甸甸地饱含着你对岁月,对智慧,对生命的,那份最真诚的敬意。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