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怎么称呼黑人女友?从外婆的“黑姑娘”到我的Chloe

你问我, 上海人怎么称呼黑人女友

这个问题,哈,真的比淮海路高峰期的交通还复杂。你要是想听一个标准答案,比如一个特定的词,那我劝你现在就把这页关了。没有。根本不存在这么个玩意儿。这事儿,它不是一个词汇问题,它是一幕幕活生生的情景剧,演员是我,我女朋友Chloe,还有我们背后一整个庞大又精细的“上海”。

先说我这帮兄弟。我们混在巨鹿路、富民路这一带。一帮三十出头,自以为见过点世面,喝威士忌聊Web3.0的所谓“精英”。在他们嘴里,Chloe的 称呼 就简单多了。

上海人怎么称呼黑人女友?从外婆的“黑姑娘”到我的Chloe

“诶,今晚带你家那位来伐?”“你女朋友呢?Chloe今天穿得哈嗲!”

看到了吗?“那位”,“女朋友”,或者干脆就是她的名字,“Chloe”。非常直接,非常国际化,听上去政治正确得滴水不漏。他们会夸她身材好,赞她性格开朗,甚至会用蹩脚的英文跟她聊Jay-Z。在他们眼里,Chloe是一个符号,一个证明我“玩得开”、“视野广”的酷炫标签。 黑人女友 ?这个词他们私下里可能会用,但在我面前,在Chloe面前,绝对不会。这是属于我们这个小圈子的默契,一种心照不宣的、带着点优越感的文明。

但这只是A面。翻过来,B面,是我家。一个位于静安区老弄堂里的三层小楼。有我爸,我妈,还有我九十岁高龄的外婆。这,才是真正的战场。

第一次带Chloe回家,我提前给我妈打了三个星期的预防针。我妈,一个典型的上海阿姨,退休前是中学老师,讲究体面,凡事都要“有章程”。电话里,她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就是不停地问:“啊?黑人啊?皮肤很黑的那种吗?非洲的啊?美国非洲裔?哦哦哦,那还好点……”她的小心翼翼,隔着听筒都能把我砸出内伤。

那天,Chloe穿了一条得体的裙子,带了最好的红酒。门一开,空气凝固了。我妈脸上挂着那种标准的、有点僵硬的待客微笑,嘴里说着“欢迎欢迎,快点进来坐”,但眼神里的打量,像X光一样,要把Chloe从里到外扫一遍。

饭桌上,她全程没敢用一个明确的 称呼

“哎,那个……小姑娘,吃块红烧肉,阿拉上海本帮菜,尝尝看。”“你让……这位朋友,多吃点蔬菜呀。”

“小姑娘”、“这位朋友”,这些词像一团棉花,软绵绵的,却堵得人心里发慌。我好几次想开口纠正:“妈,她叫Chloe。”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看得出,我妈在尽她最大的努力维持着“体面”,她在用这种模糊化的方式,来回避自己内心的冲击和不适应。她怕说错话,更怕这个“不同”,会打破她经营了一辈子的安稳生活。

我爸呢,全程埋头吃饭,偶尔抬起头,挤出一个笑,算是打过招呼。他代表了沉默的大多数。不评论,不表态,心里怎么想?天知道。

真正的暴击,来自我外婆。老太太耳朵有点背,但眼睛尖得很。她坐在藤椅里,等我们吃到一半,突然用上海话,中气十足地来了一句:“阿伟,侬只 黑人女友 ,蛮好看的嘛!”

全场死寂。

我妈的脸瞬间涨红,拼命给我外婆使眼色。Chloe听不懂上海话,但她能感觉到气氛的诡异,她有点不安地看着我。

我当时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我知道外婆没有恶意。在她那个年代的认知里,“黑人”就是一个客观形容词,就像“高个子”、“瘦子”一样,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甚至,她后面那句“蛮好看的”,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可另一方面,“侬只黑人女友”这六个字,在当下的语境里,又显得那么刺耳,那么充满了标签感。

我只能尴尬地笑,凑到Chloe耳边,把外婆的话翻译成:“Grandma says you are very beautiful.” Chloe听了,开心地笑了,还用刚学的上海话对我外婆说了声“谢谢侬,阿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 上海人怎么称呼黑人女友 ?这个问题的答案,完全取决于说话的这个人,他站在哪里,他活在哪个时代,他面对的是谁。

在外面,在那些完全陌生的人眼里,Chloe得到的 称呼 可能更直接,也更伤人。我们走在南京路上,总能感觉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好奇、惊讶,甚至是指指点点。我能听到旁边经过的人用不大不小的声音嘀咕:“看,一个上海男的带了个黑人。”他们甚至不会用“女朋友”这个词,而是直接用一个身份标签来定义我们的关系。

对他们来说,Chloe不是Chloe,她是一个“行走的景观”,一个“打破常规的现象”。

那么,在我心里呢?我怎么 称呼 她?

我叫她Chloe。我叫她宝贝。我在她赖床的时候叫她“小懒猪”。我们在家说一些只有我们俩才懂的胡话。当她试图用上海话跟我妈交流,把“谢谢”说成“虾虾”时,我笑得喘不过气。当她带我去她朋友的party,在激烈的雷鬼音乐中,拉着我这个肢体不协调的亚洲男人跳舞时,我感觉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在这些瞬间,她是什么肤色,来自哪个国家,统统不重要。她就是她,一个独立的、鲜活的、会笑会闹会生气的灵魂。

所以,别再问“ 上海人怎么称-呼-黑人女友 ”这种大而化之的问题了。你应该问的是,一个上海男人,在爱一个黑人女性的时候,他会怎么称呼她。答案很简单,就两个字:

爱称。

当称呼从一个群体的标签,变成两个人之间独一无二的昵称时,所有的文化隔阂、所有外界的眼光,都成了背景板里的杂音。从我外婆的“黑姑娘”,到我妈的“那个朋友”,再到我兄弟的“你家那位”,最后到我心里的“Chloe”,这条路,很长,也很微妙。

它恰恰就是今日上海的缩影——光鲜、复杂、新旧交替、矛盾重重,但又充满了生命力。而我,正带着我的爱人,走在这条路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