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人怎么称呼黄石人的?内行人揭秘那些有趣的叫法和背后故事

要问 大冶人怎么称呼黄石人的 ,这事儿吧,你问十个大冶人,可能九个会先嘿嘿一笑,然后压低声音,用那种我们本地人一听就懂的腔调告诉你一个词: 黄石佬

你可别一听这个“佬”字就觉得我们在骂人,不是那个意思,完全不是。这更像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带着点亲昵、一点点调侃,还有一丝丝“我们才是老大哥”的复杂情感的称呼。这里面的水,深着呢。

我奶奶,一个土生土长,一辈子没离开过大冶城关的老太太,她提起黄石,永远都是那句:“哦,你说那帮 过江的 啊。” 长江,在我们这儿不仅仅是一条河,它更像是一条无形的线,划开了历史,也划开了我们心里那点微妙的亲疏远近。黄石市区,特别是黄石港那一片,就在江对岸。所以在老一辈大冶人眼里,他们就是“过江去的人”。这个称呼,地理属性极强,不带什么感情色彩,就是个方位词,但听着就有一股子年代感。

大冶人怎么称呼黄石人的?内行人揭秘那些有趣的叫法和背后故事

可到了我们这一辈,或者说,在更日常的、朋友间的场合, 黄石佬 这个词就蹦出来了。我发小,在大冶开了个土菜馆,每次有黄石的朋友开车过来吃饭,他都扯着嗓子喊:“哟, 黄石佬 又来我们这‘乡里’找吃的了?” 那帮黄石朋友呢,也一点不生气,反而回怼:“那可不,你们大冶的苕粉圆子就是比我们 城里的 地道!”

你看,这个对话里信息量就很大。 黄石佬 ,对应的是我们自嘲的“乡里”;他们口中的 城里的 ,又恰恰点出了黄石作为地级市的地位。这种称呼上的来回拉扯,其实就是大冶和黄石几十年“相爱相杀”关系的缩影。

要理解这种称呼的根源,你就得翻一翻历史的老黄历。在很久很久以前,根本就没有“黄石市”这个概念,只有“大冶县”。现在的黄石市区,当年就是大冶县的地盘。所以,在大冶人,尤其是一些有念想的老大冶人心里,总有一种“你们是从我身上分出去的一块肉”的感觉。这是一种源自历史的、根深蒂固的“母县”心态。 黄石佬 这个称呼里,就藏着这么一点点老资格的优越感,像是哥哥对分家另过的弟弟的称呼,带着点“不管你现在混得多好,你也是从我这儿出去的”的意味。

当然,这种心态现在越来越淡了,尤其是在年轻人里。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兄弟般的调侃。比如我们几个朋友约着去磁湖边上玩,大冶的朋友就会在群里喊:“走走走,去 黄石佬 的地盘上转一圈!” 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是“去市里玩”,完全是朋友间的玩笑。

不过,这个称呼也看场合。你要是在一个很正式的会议上,或者跟一个不熟的黄石人初次见面,你上去就喊人家 黄石佬 ,那保准得挨白眼,绝对的。这种时候,我们都会客客气气地说“ 黄石的朋友 ”或者干脆就说“ 黄石的 ”。这体现了我们大冶人骨子里的那种精明和懂分寸。什么时候可以“不讲究”,什么时候必须“讲究”,我们心里门儿清。

除了 黄石佬 过江的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叫法,但现在用得少了,叫“ 铁山的 ”。这个称呼就更有指向性了。因为黄石是因为铁矿石,因为大冶铁矿而兴起的工业城市,它的根基,它的灵魂,都和“铁”这个字分不开。所以有时候,当大冶人想特指那些在矿上、钢厂里工作的黄石人时,就会蹦出这个词。这个词一出来,画面感特别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那股子铁锈和煤灰混合的味道。

说到底, 大冶人怎么称呼黄石人的 ?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问题,它是一个情感和历史的复合体。它包含了地理上的亲近、历史上的渊源、经济发展上的竞争与合作,还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

我们说着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的方言,吃着同样口味的鱼面和豆棍,有着共同的祖先和记忆。黄石对于大冶来说,就像一个长大后搬到城里去住了的、见过世面的亲戚。我们有时候会羡慕他们的繁华,有时候又会固执地坚守自己这份“古县”的从容和底蕴。而这些复杂的情感,最后都浓缩在了“ 黄石佬 ”这三个字里。

这声称呼,有玩笑,有比较,有不服气,但更多的,是一种自己人才懂的亲近。就像你只会给最要好的朋友起外号一样。哪天你听到一个大冶人,用最地道的大冶腔,带着一脸坏笑喊你一声“ 黄石佬 ”,别急着生气。那说明,他没把你当外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