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见过。
对,就是那种,仿佛马路是他家客厅,所有交通法规都是写给别人看的“主儿”。你规规矩矩地排着队,他一脚油门从应急车道呼啸而过,卷起一阵尘土,留下你和一车人错愕的面孔。或者,在车流密集的城市高架上,他能硬生生从一个你觉得连摩托车都钻不过去的缝隙里,像条泥鳅一样“呲溜”一下就挤了过去。
就那么一下。心跳直接漏半拍。

等回过神来,你嘴里下意识地就想蹦出个词来形容他,但“没素质”这三个字,太苍白了,根本无法承载你那一瞬间飙升到180的血压。那么, 非常任性的司机怎么称呼 ?这问题,简直是当代驾驶员的灵魂拷问,也是我们这些在钢铁丛林里挣扎求生的“老实人”私下里的一场语言学狂欢。
官方一点,或许叫“路怒症患者”,但这个词更偏向于情绪,形容的是那种动不动就骂人、别车的暴躁老哥。可很多“任性”的司机,他压根不怒,他甚至很享受,他觉得自己技术高超,凌驾于规则之上,是一种潇洒。所以,“路怒症”显然不够精准。
“马路杀手”?这又太重了。虽然他们的行为确实险象环生,但大多数时候,还到不了“杀手”那个级别,用这个词,有点像用宰牛刀去切水果,用力过猛。
所以,真正的智慧,在民间。在无数司机师傅们日复一日的“斗智斗勇”中,催生出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甚至带着黑色幽默的“江湖诨号”。
我先抛几个我个人最爱用的:
“缝隙穿梭者”
这类司机,你永远不知道他的下一秒会出现在你车身的哪个方位。车与车之间一米半的距离,在他眼里就是条康庄大道。他们痴迷于变道,并且从不认为打转向灯是一种必要的美德。他们的座驾往往不是什么顶级豪车,但一定被他们开出了F1赛车的感觉。每成功穿梭一次,都像是完成了一次人车合一的“壮举”。你在他后面看着,除了佩服他那份“勇气”,剩下的就是默默拉开更远的车距。毕竟,你不知道他下一次“穿梭”失败时,会把谁一起带进沟里。
“油门焊死哥”
城市道路限速60,他能开到80;高速限速120,他恨不得仪表盘直接爆表。红绿灯在他眼里只有两个颜色:绿色和“冲得更猛的绿色”。黄灯?那是战斗的号角,是地板油的集结令。你甚至能隔着车窗,感受到他那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驾驶哲学。他们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自己的车前面还有另一辆车。超车,是他们唯一的驾驶乐趣。至于安全距离……那是什么?能吃吗?
“龟速占道仙人”
任性,不只体现在快。慢,有时候更让人抓狂。说的就是这帮“仙人”。高速公路上,最左侧的超车道,限速120,他老人家气定神闲地开着80,车里可能还放着养生音乐。后面堵了一长串车,喇叭按到失声,远光灯闪到抽筋,他自岿然不动,仿佛入定了一般。这种任性,是一种“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的无视。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把公共道路当成了自家后院的林荫小道,悠哉游哉。这种人造成的拥堵和危险,丝毫不亚于前面那两位。
“远光灯艺术家”
啊,这位更是重量级。只要天一擦黑,不管是在灯火通明的市区,还是在漆黑的乡间小路,他的远光灯永远是开启状态。他不是在照明,他是在进行一场盛大的光污染行为艺术。对面来车被晃到瞬间致盲,前车被照得三个后视镜亮如白昼,他却浑然不觉,甚至觉得“这样看得清,安全”。你用远光灯回敬他一下,提醒他,他要么没反应,要么……他会给你闪得更起劲,仿佛在用灯光跟你说:“来啊!互相伤害啊!”
“加塞之王”
这位,我想是所有排队等待者共同的“敌人”。尤其是在高速出口或者拥堵路段,大家一条龙排得好好的,他总能从不知道哪个旮旯里冒出来,以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强行往里挤。车头先进来一半,就停那儿不动了,用一种无声的姿态告诉你:“你不让我,咱俩谁也别走。”这种人,精准地拿捏了大多数人“怕麻烦、不想剐蹭”的心理,屡试不爽。每一次成功加塞,都是对公共秩序的一次无情践踏。
当然,诨号还有很多,比如喜欢急刹车的 “点头哥” ,停车一个人占两个车位的 “霸位爷” ,乱按喇叭的 “噪音制造师” ……每一个绰号背后,都是一肚子苦水和无数个深呼吸。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给他们起这些外号?
我想,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一种苦中作乐的解构。当我们无法用物理手段去制裁这些行为时,语言就成了我们唯一的武器。用一个精准、刻薄又带点戏谑的称呼,把那个让你火冒三丈的抽象行为,具象化成一个可供嘲笑的标签。这能极大地缓解我们的愤怒,把一次糟心的经历,转化成一个可以跟朋友吐槽的段子。
“嘿,我今天又碰到一个‘油门焊死哥’,差点把我魂都吓飞了!”
你看,这么一说,是不是比“我今天碰到一个开快车的傻X”要有趣得多,也解气得多?
说到底, 非常任性的司机怎么称呼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一个流传在司机口中的诨号,都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对规则的敬畏,对文明的渴望,以及在面对不文明行为时,那份既无奈又想抗争的复杂心情。
下次再遇到这种司机,别生气,试着在心里给他起个独一无二的外号吧。然后,握紧方向盘,离他远点。毕竟,路还长,安全到家,比什么都重要。至于那些“艺术家”和“穿梭者”们,就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继续“任性”地表演下去吧。
我们,不奉陪。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