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讲,别上来就问“怎么称呼”,这问题问得太“浅”了。你以为光喊“X总”、“李董”就行了?错。那都是给外人听的场面话。真正的问题,你没问到点子上。你应该问: 日久必火的老板 ,我该怎么“看”他,怎么“跟”他,心里怎么“放”他?这才是关键。
称呼,那不过是层皮。
咱们先掰扯掰扯,什么样的老板,是那种“日久必火”的料。我见过的主儿多了去了,有些天天画大饼,PPT做得比谁都花哨,结果呢?风口一过,摔得比谁都惨。还有些,天天跟你称兄道弟,酒桌上豪气干云,一到发薪日就谈梦想谈情怀,就是不谈钱。这些,都不是。

真正能成事儿的,身上都有一股特别的“劲儿”。
那股劲儿,不是霸道,不是颐指气使。是一种……怎么说呢,是一种“确定感”。他对要做的事儿,心里门儿清。你跟他开会,他不会跟你绕圈子,直给。目标、路径、要达成的结果,一二三,给你摆得明明白白。你可能会觉得他要求高,甚至有点不近人情,但你心里是踏实的。为啥?因为你知道船往哪儿开。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在漆黑的海上划着一艘小破船,突然远方灯塔的光“唰”地一下打过来,你瞬间就知道方向了,心里那块大石头,也就跟着落了地。
这种人,我们私下里,可能会敬畏地叫一声 “老大” 。
这个 “老大” ,不是黑社会那种,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可。他不是你的“上司”,他是你的“头儿”。他得是 “头狼” ,不是牧羊犬。什么意思? 头狼 是自己出去捕猎的,是最能打的那个,兄弟们才服气。我之前跟过一个老板,做技术的。客户那边出了个极刁钻的bug,我们几个技术骨干熬了三天三夜都没搞定。客户脸都绿了,说要终止合作。第四天凌晨,老板自己开车冲到公司,袖子一挽,坐下来就敲代码。我们都看傻了。他就说了一句:“都去眯一会儿,这块我熟。”天亮的时候,问题解决了。他顶着两个黑眼圈,把解决方案甩到客户脸上。那一刻,你喊他什么“总”都觉得太轻了,你心里就一个词儿: 老大 。他自己就是答案。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 “护犊子” 。
一个老板,对外能不能强硬地保护自己的团队,是检验他成色的试金石。我见过太多出了事就把锅甩给下属的怂包。但能成大事的 老大 ,绝对不会。有一次,我方案里一个数据引用出了点小纰漏,被甲方代表当着所有人的面儿批得体无完肤,话说得很难听。我当时脸都涨红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们老板当时就站起来了,笑呵呵地对那哥们说:“哎,张总,这事儿是我没把好最后一道关,责任在我。小王这方案整体思路是顶级的,这个小瑕疵我们马上改,不影响大局。”他一句话,把所有炮火全引自己身上了。会后,他把我叫进办公室,门一关,脸一沉,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告诉我下次再出这种低级错误就自己滚蛋。
你看,这就是水平。对外,他是你的盾,帮你扛住所有不该你扛的压力;对内,他是你的刀,逼着你成长,把你磨得锋利。这种老板,你平时可能怕他,但关键时刻,你真愿意为他卖命。你在心里,会把他当成一个可以仰仗的“人”,而不只是一个发薪水的“职位”。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 日久必火的老板怎么称呼 ?
这得分场合,看关系。
在正式场合,大会上,有外人的时候,你必须叫“X总”、“X董”。这是规矩,是职业素养,也是维护他的权威。你不能因为私下关系好,就没大没小,那是蠢。
在公司内部,团队开小会,或者氛围比较轻松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叫 “老大” 。这个称呼,亲近里带着尊敬,江湖气里透着专业,分寸感拿捏得刚刚好。它意味着,你不仅仅是他的下属,更是他“队伍里的人”。
但真正顶级的称呼,是放在心里的。
当你遇到一个能不断给你“喂招”,点拨你,让你看到自己都看不到的可能性,让你在专业上脱胎换骨的老板,你在心里会叫他 “导师” 。他给你的,远不止一份薪水,更是一种认知上的跃迁。这种恩情,一辈子都忘不了。
当你们一起熬过最难的日子,一起打过最硬的仗,一起分享过胜利的香槟,也一起承担过失败的苦果,那种关系,早就超越了雇佣。他不再仅仅是你的老板,更是你的 “战友” 。你们之间有一种“过命”的交情,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所以,别再纠结于那个嘴上的称呼了。那都是虚的。
你真正要做的,是睁大眼睛,去分辨你面前的这个人,他眼里有没有光,心里有没有谱,肩上能不能扛事儿。如果他都有,那你别犹豫,跟紧了。至于怎么称呼他,当你真正打心底里认可他的时候,那个最合适的称呼,自然而然就会从你嘴里蹦出来。
可能是一个带着敬意的“X总”,可能是一个充满信任的 “老大” ,也可能,是在你未来功成名就后,跟别人聊起时,一句感慨万千的:“那是我当年的老板,也是我的贵人。”
这,才是对一个 日久必火的老板 ,最高级的称呼。
发表回复